↑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单选题 8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材料一:关于法律,东西方先哲的认识不尽相同。孔子认为法律的推行与统治者关系密切,“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圣人治国依靠礼乐,所谓“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他还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即认可亲人之间包庇犯罪。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政体在法律推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城邦人的习惯和教育不服从政体的精神,最卓越的法律也没有用。”他还强调执法要公正,认为“法律控制所有的人”。良好的社会秩序基于对法律的遵守。

    (1)阅读材料一,指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法律认识上的差异。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部分条款

    第134条依法订立的契约,对缔约当事人双方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仅得由当事人双方相互的同意、或根据法律许可的原因,始得取消。

    第544条所有权为对物完全按个人意愿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法律及规定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并在事前受公正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1101条契约,为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另数人承担给付某物、作或不作某事的义务的合意。

    第1384条任何人不仅对其自己的行为所造成之损害,而且对应由其负责的他人的行为或在其管理下的物件所造成之损害,均应负赔偿之责任。

    (2)近代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在《拿破仑法典》以上条款中均有体现。阅读材料二,请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空白处。结合所学,简述上述原则产生的背景。

    原则一:损害赔偿原则对应条款序号:

    原则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对应条款序号:

    原则三:契约自由原则对应条款序号: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3)阅读材料三,任选其中一部法律文件,从时代需要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然而到了

    1917年时,威尔逊个人却将这个国家引向战争。从中立走向干预的一个原因是战备运动-1916年6月3日威尔逊政府通过了《国防法》,这一法案标志着战备运动达到高潮。运动期间的军事宣传使美国人有了参战的心理准备。另一个因素则是美国武装干涉墨西哥……没有多少痛苦和牺牲的军事行动让美国人体验到了乐趣。美国介入战争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美国的金融和工业一直在向协约国赊卖军用物资,如果他们的主顾失败了,这些金融业和工业也将被毁掉。而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和舰只的损失也加速了美国的参战。最后,1917年3月沙皇政权被推翻使美国有可能加入一个民主国家的联盟来反对中欧的专制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中立到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参战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77-1985年,中国开始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科技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法律、法令形式的科技政策;二是通过竟政领导机关或科研管理机构发布的有关科学技术的战略、规划、计划、决定、条倒规定、章程和制度等;三是以办法、通知、意见、会议文件以及主要领导人代表党和国家的重要讲话等形式出现的科技政策。此外,还有支持科学技术发晨条件的政策,如;人才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及相美的教育政策。结合该阶段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方针,科技政策更多地侧重了技术政策。1978-1979年,中法、中德(联邦德国)、中美分别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还成立了中美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也再度起了高湖。这段时间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对促进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板的促进作用。总体来说,此阶段的技术政策还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5年中国科技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1985年中国科技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欧阳修,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为人处世,刚正不阿。为了国计民生,敢于直言极谏,不怕贬官,不避刑戮。骂高若讷,驳吕夷简,其意气之盛,至今令人神往。及遭陷害,力请辩诬,襟怀坦然,难进易退。也正是由于具有这样正派的作风,才具有朴实的学风。他做学问,力求真实,不立异论。为学如此,为文也是这样。他主张文章要“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反对“好为新奇以自异。”他既不赞成唐代元结和樊宗师的“以怪而取名”,也曾力矫当时“以诡异相高”的所谓“太学体”。欧阳修自己的文章写得平易自然,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古人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欧阳修自己的文风正是起了这样的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欧阳修的个人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阳修的历史贡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标准时间演变的部分历程统计表

    标准时间发布者

    标准时间使用范围

    19世纪70年代一80年代

    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

    为通商口岸的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标准时间被称为“海岸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度的时刻。

    此后“海岸时”连续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城。

    1918年始

    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

    以北京时定为标准时,全国使用

    1929年始

    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

    以南京时定为标准时,全国使用

    中国近代标准时间的不断演变,从中折射出诸多的历史发展变迁,请你结合表格内容,从中选取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8 题
  1. 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 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 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统计,唐玄宗时宰相34人只有7人是进士,肃宗时宰相16名,进士出身者只有4人,代宗时期宰相12名,也只有4人是进士。北宋有宰相72人,进士出身的有63人,南宋有宰相63人,进士出身的有48人。唐宋时期的这一变化

    A. 确保了官员廉洁从政

    B. 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

    C.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D. 构建了平等政治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关贸总协定》第十八条又称为幼稚产业保护条款,即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激增有损于发展计划时,可以临时采取数量限制的办法。1979年,“东京回合”确认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差别优惠待遇的合法性。“乌拉圭回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原则,也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表明

    A. 世贸组织内部实现了公平、平等、合作

    B.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D. 国际贸易规则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4 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 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也全部去掉了。该做法的主要目的 是

    A. 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   B. 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C. 表述准确以避免歧义   D. 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 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 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C. 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 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5世纪以后,西欧商人用美洲白银换取中国的黄金,由于中国和日本的金银比价不同,再用中国黄金到日本换取更多的白银从中赚取差价,所获高额利润就地购买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商品然后再高价转卖到欧洲和美洲。这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价格革命导致了物价暴涨

    B. 全球商品交流网络开始形成

    C. 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增加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67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购运南京布(即江南棉布)。乾隆末年,欧美各国购买的南京布已突破百万匹。从乾隆五十一年至道光十三年的48年中,欧美各国进口的南京布总数高达46余万匹。这表明当时中国

    A. 棉布成为大宗出口商品

    B. 欧洲工业产品受到抵制

    C. 开始了与西方贸易往来

    D. 棉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民族机器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

    A. 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

    B.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C.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 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