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情景默写 2 题,命题作文 1 题,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情景默写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上课时也不禁会打开手机,这严重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次序。

    ②高校的大部分专业要么通过大类招生,要么对选科不提要求,这些做法好像是扩大了考生选择的范围,实则让考生无所适从。

    ③雄安新区拔地而起、自贸港风生水起、粤港澳大湾区浮出水面……新一轮改革的各种重大举措接踵而至。

    ④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将一件件栉风沐雨的文物展现在我们面前,让它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⑤读者希望通过阅读增加史识、提升修养的本心并没有错,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想有那样的变化尤需日积月累的功夫。

    ⑥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类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补写下面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用比喻表明自己出仕本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的两句是:____,____。

    (3)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武大靖第二次创造了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纪录,同时也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带来了本届冬奥会的首枚也是唯一一枚金牌。

    武大靖的荣耀启发我们:面对以往,要牢记目标,坚持付出,积淀实力;面对当下,要信守规则,担当责任,发挥实力;面对未来,要坚信自我,不断突破,提高实力。

    请以“我看实力”或“我的实力”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对《滕王阁序》中有关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今日头条”作为一家内容推荐、分发的公司,智能算法当然是公司最核心的部分,它是一个大规模的学习机器。

    B. 习近平赞赏马尔代夫总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表示愿同马方对接发展战略,分享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C. 两办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指出,自2018年1月1日起,造成环境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应承担责任。

    D. 去年12月17日,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完成首次飞行,拉开了全面试飞的新征程,这是该项目的重要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您百忙中斧正我的大作,我不胜感激,以后我会时常向您叨教,以求增长学识。

    B. 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让利促销,我垂询了几款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便宜多少。

    C. 本人贵体近年来颇呈衰弱之象,经常失眠以至精神倦怠,记忆减退,医生力劝休养。

    D. 前月家母七十岁生日,本不敢惊扰大家,承您老来信赐以祝辞,晚辈万分不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 园日涉以成趣

    B. 时矫首而遐观

    C. 眄庭柯以怡颜

    D. 或命巾车,或悼孤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老当壮,宁移白首之心    ②精求精

    B. ①时维九月,序三秋       ②予作文以记之

    C. ①豫章郡,洪都新府       ②既克,公问其

    D. ①宾主尽东南美         ②吾妻美我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历朝统治者以开拓疆土、沟通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中国和西方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目的,开通丝绸之路。为此,历代中央政权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如派遣使节、设置驿站、设防巡哨、荒野屯田等,架设了东西方之间各民族友好往来的桥梁。隋朝国祚虽短,但在统一中原后,隋炀帝不再封锁国内市场,取消各种限制,这对丝绸之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隋朝初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丝绸之路开放政策的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隋文帝结束了分裂三个多世纪的历史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至隋炀帝统治期间,拓垦田地,多次大赦天下,普免田粮,人口不断高速增长,许多大粮仓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隋书》所志的“隋氏之盛,极于此也”是当时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同时,隋炀帝继位后,励精图治,通过军事征服,一方面阻止了契丹的崛起强大;另一方面将西部的大片疆土归入了中国版图,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极大地保证了丝绸之路开放政策的安全。从现实情况看,开发丝绸之路既能使隋朝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度,又能炫耀中华强盛,达到它四处寻找奇珍异宝的目的。隋大业五年(609)六月,隋炀帝御驾亲临张掖,登山丹焉支山,召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举行“万国博览会”,此举使张掖一举成名,成为西域和外国商人同中原商人交易的中转地之一。

    为了发挥丝绸之路的综合效益,隋朝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隋炀帝特派礼部侍郎、地理学家裴矩招徕各地胡商,对周边各国使节和商贾进行管理,并了解其政治、经济、风俗等基本情况,放开或取消各种限制。当时很多西域商人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进行贸易。裴矩结合调查情况撰写了《西域图记》一书,对两万多公里的丝绸之路作了系统记述和介绍,“皇上应天育物,无隔华夷,率土黔黎,莫不慕化,风行所及,日入以来,职贡皆通,无远不至”。“谅由富商大贾,周游经涉,故诸国之事,罔不遍知”也融合了许多富商大贾所供的资料。因为裴矩的记述,隋炀帝对西域和丝路贸易有了极大兴趣,特别是“胡中多诸珍宝”的报告,使他更加优待西方的商人,提供沿途用费等各种方便,大大地改善了贸易环境。不断扩大的影响也带动了丝绸海路的发展,隋朝和日本海上的交往日益频繁,后来辐射到东南亚各国的海上贸易,使中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东亚贸易大国。

    灵活多样的商贸交流,也繁荣了中原地区的国际贸易市场。《隋书·地理志》载:“东西二京,俗具五方,华戎杂错,门市临映,珍奇山积。”在贸易的同时,大批外籍工匠接踵而至,在中原内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积极汲取外来文化和工艺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隋炀帝的开放政策也表现出了他骄奢淫逸、粉饰太平的虚伪面目。为展示内地的富足,他曾下令长时间免费供给外商,以致“西京诸县及西北诸郡,皆转输塞外,每岁巨亿万计,疲于送迎”,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摘自郭勤华《隋炀帝的开放政策与丝绸之路经济的开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隋朝疆土的统一,沟通了各民族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B. 隋朝的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带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丝绸之路政策的施行奠定了物质基础。

    C. 隋朝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也带动了丝绸海路的发展,从而使丝绸之路的综合效益得到了发挥。

    D. 不断扩大的丝绸之路创造了灵活多样的商贸交流,大批外籍工匠的迁入繁荣了中原地区的国际贸易市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从开通丝绸之路的目的谈起,为下文隋炀帝开拓丝绸之路的一系列政策提供了论述的背景和思路。

    B. 文中引述了丰富的史料,为论述隋朝丝绸之路开通的基础、贸易的盛况、产生的效益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C. 文章从物质基础、安全保障、现实情况及交流方式等方面论述了隋朝丝绸之路开放政策得以实施的原因。

    D. 文章将重点放在了隋朝丝绸之路开放政策的原因及措施两个方面,并逐层分析,最后指出实施中的弊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跟中央政权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实施是重要支柱。

    B. 隋朝的丝绸之路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原因在于其中掺杂着炫耀王朝强盛、粉饰天下太平的意图。

    C. 隋朝如果没有丝绸陆路的发展和积累的经验,也就不会出现丝绸海路的活跃,中国也不会成为当时的东亚贸易大国。

    D. 丝绸之路为积极汲取外来文化和工艺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见隋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是离不开对外贸易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张温暖的欠条

    晚间散步,遇见同学。她劈头就说,你相信这世上有好人吗?好得犯傻的那种。接下来说了下面的事。那天,我妈骑三轮从外面回来,一进门就说,她遇着好人了。我妈坐在沙发上,还自顾自絮叨起她遇见的好人。当我听见她说“那人把我的三轮碰歪了”,我这才把头转向母亲,发现她衣服上粘满尘土,这儿一片,那儿一片。我妈却仿佛捡了大便宜似的,滔滔地说下去。“马路上一个人也没有,他原本可以不管我的,他却刹住车子,跑过来扶我,问我摔坏了没有。我踢蹬踢蹬腿,再甩甩胳膊,说,没事儿,走吧。他仍然不走,非让我走几步。确定我真的没事后,又把我搀到车上,说,骑上去试试,看车摔坏了没有。”“你说一个大男人家怎么婆婆妈妈的,我都觉得啰唆了,推开他说,快走吧,我也该回家做饭了。说完,我蹬起三轮就走了。哪承想,他又追了上来,塞给我一张字条,他说字条上是他的手机号……”这时,我忙不迭地问我妈,纸条呢?我妈说人好好的,要它做什么。说完,站起身来就往厨房走。我妈突然哎哟一声。我问怎么了,她朝我摆摆手说,没事儿。可是,第二天,我妈就起不来床了。我把我妈送进医院。当我把做B超、CT、心电图、胸部透视等一系列的检查单拿给医生时,医生说得马上做手术。我一边给我妈办理住院手续一边不停地埋怨她,有您这样的吗?一边恨恨地想,一定要把那个“好人”找出来。可是,一直到我妈出院,我也没找到那个“好人”。面对一笔不菲的费用,我的火气噌噌往上蹿。我用命令的语气对我妈说,你再好好想想那个手机号。我妈迟迟疑疑地说,想不起来了,一边不停地在各个衣兜里摸索起来。我妈突然颤抖着声音喊,找着了。真是老天有眼。我用发颤的手指按下那个号码。关机。一连几天,都是这两个字。我虎视眈眈地望着我妈,这就是您老人家遇见的好人!我妈却仍然为那人辩护说,兴许人家手机没电了呢。但说这话时明显没了底气,不过为自己讨回点儿面子而已。那天是个很好的天气。然而,阳光有多明媚,我心里就有多阴晦。但我不敢再埋怨我妈。这件事情以后,她在我面前像个债务人似的,一天到晚大气都不敢喘,让人心疼。这更增加了我对那个“好人”的愤恨。一天,一个陌生人按响我家门铃,他说他找一个骑三轮的大娘,一个月前他碰了她。不等我火山爆发,母亲急慌着走过来,把他让进屋里。在我如炬的目光里,他低下了头。他说他原本打算第二天就来看我妈,可是家里出了点儿事,一直没脱开身……我打断他说,您啥也别说了,先给我报销十万元的住院费。我妈连忙出来打圆场,问那人,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他说,那天您接过我的手机号后,骑上三轮就走,我不放心,悄悄在您后面跟着,看您进了家门才离开。他忽而把头转向我说,您请假照顾大娘,单位要罚款的吧,一并算到我头上。我妈接过话说,这可使不得,要不这样吧,十万,咱们一人摊一半。再说,那天要不是我急着回家做饭,也不会……那人说,人是我碰的,这钱怎么能让您拿呢?稍作犹豫,他不好意思地接着说,我一下拿不出这么多,我先给您打个欠条行不行?您放心,我一定尽快还清。我马上火了,没好气地说,蒙人的吧,就像那张写手机号的字条一样。

    他的脸腾地红了,吃吃地说,对不起,那天我手机丢了,我换了新号。

    同学突然换上一种动情的语调说,你知道吗?他是个残疾人,他的两条腿是假的。为了十万块钱的债务,他竟然打好几份工,什么活儿钱多干什么。他的腿都累断了,又没钱换新的。后来他是坐着轮椅来我家还钱的。他说,他的两条腿是在一次车祸中没的,撞他的人跑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我妈”被撞后不计较,还说自己“遇见好人”,后来并主动要求承担一半医药费,说明“我妈”是一个为他人考虑、善良的人。

    B. 小说中的“我”先是极力想找出肇事者,后来又怀疑对方打欠条的诚心,“我”的想法做法虽然可以理解,但这些细节还是说明“我”心眼小、不善良。

    C. 小说以同学说明打欠条的人是一个车祸受害者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颇具艺术匠心。

    D. 这个故事温馨动人,赞美了善良、诚信的美德,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主体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开头、结尾段却出现另一个叙述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说快结束时才出现欠条,为什么小说要以“一张温暖的欠条”为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最近,《南方都市报》记者只花了700元,就买到了同事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记录、网吧上网记录等个人信息。如果说这是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状况的极端展现的话,那么日常生活里,信息泄露使人们因处于这种“信息裸奔”之中而变得麻木。

    这种“麻木”事出有因。南都记者曾向警方求助,警方也难以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可见一斑。除了个别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恶性案例,多数时候个人信息保护处于一种低效的窘境。

    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给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同样带来了诸多隐患。有关专家在谈及国家应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时就提出,如果没有隐私保护,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上网,也不愿意推动“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这对于国家推动“互联网+”战略不利。就此而言,避免“信息裸奔”理应成为实施“互联网+”的基础。

    (摘编自《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网社会难以走远》,2016年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2015-2016网站漏洞可致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对比

    2016年网站漏洞可致泄露个人信息规模各月分布

    (源自补天平台《2016年网站泄漏个人信息形势分析报告》)

    材料三:

    2016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将对许多网上行为设立实名认证,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

    近年来,随着网络乱象频频出现,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微信、微博、支付宝、铁路12306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门槛。此次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无疑意味着实名制的全面到来。匿名环境下,有的网友会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而不担心承担后果,导致谣言、诈骗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提供了基本的追溯机制,使得网络空间的行为不因技术的虚拟性而陷入无法追踪、无法追责的混沌状态。此外,实名制也能让种种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摘编自新华社《网络实名制全面到来,如何保障我们的虚拟空间更“清爽”》,2017年8月30日)

    材料四:

    要结合《网络安全法》对网络实名制的纲领性规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针对网络侵权案件可能遭遇的执行难困境,可组建和利用专项民间基金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补救。当前,“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各领域在认证身份信息时普遍应用的系统,因此,要努力提高网络运营者的技术水平,实现“身份认证系统”与网站后台数据库的有效衔接。目前,《网络安全法》以及其他针对实名制的管理法规中,主要是对网络运营者的责任作出规定。在责任承担主体方面,应既包括网络运营者,也包括没有实名认证的人;在责任的追究方面,既要让网络运营者承担有限责任,又要以具体情形为根据,追究违反网络实名制的网民的责任。

    (摘编自贾登勋、杜一冉《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困境与出路》)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6年补天平台共收录的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359个,与2015年相比有大幅度下降。

    B. 相比2015年,2016年可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数量下降,这表明单个漏洞造成的危害在减小。

    C. 2016年网站漏洞和可致泄露个人信息数量在年内呈起伏不定的状态,但二者在5月均达到最高值。

    D. 2016年5月至7月的网站漏洞数量与可致泄露个人信息的数量之间呈正相关,8月至10月呈负相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在网络上花钱买到个人信息只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极端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不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B. 人们在“信息裸奔”中变得麻木,与对个人信息贩卖进行治理的薄弱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低效有关。

    C. 缺失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会给“互联网+”有效发挥作用和国家推动“互联网+”的战略带来隐患。

    D. 匿名的网络环境会使谣言、诈骗以及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则会以其追溯机制完全消除网络乱象。

    E. 材料一、三均关注个人信息的有关情况,前者指明了信息泄露的危害,后者侧重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3.怎样才能有利于实施网络实名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张洞,字仲通。父惟简,太常少卿。洞自幼开悟,卓荦①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必在策名,后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自许以有为。寻举进士中第,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宰相陈执中将葬,洞与同列荣灵,其孙诉之,诏复议,改曰恭。洞驳奏:“执中位宰相,无功德而罪戾多,生不能正法以黜之,死犹当正名以诛之。”竟从议。

    时天下久安,缙绅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德,于事无所补,洞以谓非朝廷福。又谓:“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此何为者。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召权开封府推官。祁国公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上不罪也。

    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

    (删节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八》)

    [注] ①卓荦(luò):卓越,突出。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B. 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C. 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D. 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是与德行、言语、政事并称,被后世的学者视为儒学“孔门四科”之一的学术门类。

    B. 未冠,即尚未加冠,按古礼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所以男子未成年可称“未冠”。

    C. 推官、吏、知州、宰相,均为古代行政官员职务的称谓,“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D. 谥,是帝王、贵族、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荣灵”和“恭”均可为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洞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乡里占卜的人曾预言他在文学政事方面会有成就;他还没有行加冠礼,就已名声远播。

    B. 张洞敢说实话,坚持原则。刘柳打死妻子被判极刑,张洞认为刘柳是从犯,不应受死;复议陈执中的谥号时,他义正词严。

    C. 张洞心忧国事,深谋远虑。他认为谏官不应升职太快,宗室人员应受约束,因此遭受宗室的诽谤,英宗因其识大体而不加怪罪。

    D. 张洞体恤民情,关注民生。他上奏朝廷免除江西百姓拖欠的赋税,又下令准许淮南百姓以输钱代替缴纳小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

    (2)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忆弟二首①(其二)

    [清]曾国藩

    无端绕室思茫茫,明月当天万瓦霜。

    可惜良宵空兀坐②,遥怜诸弟在何方。

    纷纷书帙谁能展,艳艳灯花有底③忙?

    出户独吟聊妄想,孤云断处是家乡。

    [注] ①时曾国藩弟曾国荃驻守湖北襄阳与太平军对峙,曾国藩本人则被以“骄妄”弹劾而待用。②兀坐:端坐。③底:何。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的第一句,“无端”和“茫茫”相互映衬,表现了作者已经沉入“忆弟”情思的感受。

    B. 月色明亮的夜晚,作者独自静坐,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远在他乡且已音讯不通的几位弟弟。

    C. 诗的颈联,作者借助对灯光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没有人比自己更忙于灯下苦读的感慨。

    D. 尾联作者出门眺望天际,明知自己在他乡异地,却又无法挥去内心对眼下境况的多种“妄想”。

    E. 这首诗中,多处通过抒写内心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忆弟”,如,“可惜”“遥怜”等。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的后三联作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