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综合题 4 题,选择题 1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李鸿章的实业清单:

    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

    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

    189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

    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1888年,中国第一支他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

    (1)阅读材料,将李鸿章的实业清单上的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李鸿章发展实业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李鸿章实业活动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北大学生罗家伦起草)

    材料二  实际上,五四运动之所以首先是一次学生运动,或者说青年的运动,就是因为所有的社会因素最后都作用于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成为新文化作用于社会的枢纽所在。有了这个枢纽,新文化的影响才迅速达到商界、工团,并渐次及于农村社会。

    ——邓秉元《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该运动的性质。

    (2)结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作用于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写出2条即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图《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

    (1)图片中的船见证了哪一重大事件?

    (2)如何理解“一船红天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 棉纺织品 B. 机器

    C. 鸦片 D. 枪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 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这情形出现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A. 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 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 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 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它是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它是

    A. 义和团运动

    B. 护国战争

    C. 新文化运动

    D. 北伐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皇帝座下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描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

    A. 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述的是(   )

    A.林则徐查禁鸦片 B.太平天国的兴亡

    C.英法火烧圆明园 D.义和团反帝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増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 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 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评价的是

    A.同盟会成立 B.辛亥革命爆发 C.推翻清朝统治 D.中华民国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根除了社会陋习

    C. 废除封建制度

    D. 推动了思想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最初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发行的杂志,最有可能刊登在这期杂志里的内容是

    A. 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

    B. 陈独秀号召民主科学

    C. 胡适主张使用白话文

    D. 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