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5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对比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散文阅读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 勋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⑪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 

    ⑬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⑭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⑯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选自《文苑》2018年第5期,有删改)

    1.请为文章补写一个总领全文的简短开头。(字数在15字以内)

    2.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生活情境中“听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

    3.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加餐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第⑫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义?

    5.“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什么是美的钥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寻找发掘脑的潜能

    (美)达罗·A·特雷费特

    ①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患者是老年痴呆或头部受到严重撞击或其他脑损伤的人,患病后突然表现出接近天才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但参加克莱蒙斯的个人雕塑展,看法开始发生改变。婴儿时期的他聪明伶俐,3岁时一次意外摔倒脑部受损,其认知发展骤然减缓,在语言学习方面出现了严重障碍。此后他却拥有了一项非凡的技能,能够用手边任何材料进行雕塑,可以照着杂志上马的照片,在半小时内塑造出一件惟妙惟肖的复制品。

    ②兴趣令我开始在医学文献中查找这方面的报道。到2010年,我收集记录了全世界319起知名的“天才”案例,其中有32例是属于后天获得的。神经学家米勒的研究工作也在我的收集之列。1996年,米勒开始研究最早的12个病例。这些病例均患有一种名为额颞叶痴呆(FTD)的退行性疾病,患者都是老年人,在认知、语言等方面出现严重的障碍和病态行为,但同时平生第一次展露出了超凡的音乐或艺术才华。

    ③从米勒的研究看,FTD患者的受损脑区通常是大脑左前颞叶及眶额皮层,受损后导致患者出现一些病态的异常行为或认知、语言上的缺陷。正常情况下,上述两个区域会抑制位于大脑后部、负责处理眼部信号的视觉系统的神经活动。患者左前颞叶和眶额皮层可能无法发出抑制性信号,从而让个体获得了全新的艺术敏感性。于是大脑就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处理视觉和声音,患者的艺术敏感性或其他创造力便释放出来。

    ④大量研究表明,因意外造成脑损伤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可能缘于大脑某些区域活动减弱和某些区域的活动增强。这涉及大脑损伤之后(以左脑受损最为常见,类似于米勒收集的FTD病例)的一系列事件,我称之为“3R过程”。该过程始于“募集”,这个步骤主要发生在大脑皮层仍旧完好的区域,比如右脑,这里的大脑活动会增强;接着就是“重连”,也就是大脑会在以前没有形成神经连接的区域间建立起新的连接;最后就是潜能的“释放”,因为新的神经连接会使某些脑区的活跃程度升高,以至于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能力被释放出来。

    ⑤至此,关于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无论对于FTD患者还是意外脑损伤的人,我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这并不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而是后天获得的。通过一个简单的推导就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并进一步产生新的结论:可以从每一个健康人的身体内开掘出一些接近天才的艺术才华或智力技能。很显然,问题的关键是能在无需患病或遭受脑损伤的情况下,释放人体内被封印的才华。

    ⑥研究人员让自愿者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九点谜题。要求将三点一排,总共三排的点用四条直线连起来,途中不能抬笔或有折返线。一开始,29名自愿者没人能够完成这项任务。对他们进行“假”刺激(仅安放电极但没有释放电流)后,仍然束手无策。释放电流后,约有40%的自愿者,成功完成了这项任务。他们似乎一下子就知道了他们以前不知道或者没学过的事情。这便是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它通过产生一种极化电流,减弱左脑与感观输入、记忆、语言以及其他脑功能相关的部分脑区的活动,同时增加右脑(主要是右前颞叶)的活动。

    ⑦无论哪种类型,对于获得性学者综合征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这些才能和知识肯定是以某种方式通过遗传而来的。在生命之初,我们并非一张白纸,大脑可能便预装了一套“系统”,帮助我们处理眼睛看到的东西,或是理解音乐、艺术或数学方面的“内在规律”。只是,“天才”比一般人更“擅于”开发和利用那些与生俱来的才能。

    ⑧让目前还不是“天才”的人释放创造潜力的可行性途径有哪些,如何掌握一系列大脑神经运作的生理机制,便成为关键。

    ⑨要重塑大脑并发挥人的潜能,冥想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刻苦练习亦可获得某项高超的技能;之外就是科学技术的参与。我们需要掌握当某些大脑回路的功能受到激发或抑制时,神经元会建立怎样的连接,进而“破译”大脑活动与突然显现的才能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在患者活动甚至进行创造性活动时能够对其大脑状况进行观测。与此有关的实验正在加紧进行中。可以预期,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那卓越的创造性和特殊的本领就会被轻松发掘出来,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天才”梦想。

    1.依据选文,简要解释什么是“获得性学者综合征”。

    2.第③④段均说明患者生理变化机制,你认为能否去掉其中的一段?为什么?

    3.结合文意,简要说明第⑤段画线句这一结论的推导过程。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镌(juān)刻   锃(zhèng)亮   颁(bān)发    引吭(háng)高歌

    B.悄(qiǎo)然    炽(chì)热     诘(jí)责     油光可鉴(jiàn)

    C.要塞(sè)      濒(bīn)临      辍(chuò ) 学   遒劲(jìn)

    D.琐屑(xiè)     屏息(bǐng)    舳(zhú)舻    仲(zhòng)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辟邪   狼藉   锐不可挡   诚惶诚恐

    B.建树   鲜腴   络绎不绝   引经据典

    C.擅长   掌故   无动于衷   正襟围坐

    D.周济   题跋   鹤立鸡群   为富不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法分子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C.传统的古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各有千秋。

    D.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的语气与其它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B.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C.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D.不准随地吐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

    A.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形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C.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D.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诗文默写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

    ②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④妻子象禽兽,_______________。(《梁甫行》)

    ⑤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野望》)

    ⑥《赤壁》中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⑦《渔家傲》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浑茫无际的境界,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哪个国家的哪位作家?

    (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在学校的“漫谈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语文实践活动。一同学收集了下面的资料,阅读后,请完成相关题目:

    近日,网络流传甚广的《低头族之歌》:“你沉默的刷屏,亿万个屏奴一样的人们,用你那囧囧的眼神,低头在那形形色色的伤痕……紧紧盯着小小的荧屏,不抬头看路边的风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1)手机已经占据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进入沉默的“屏奴”时代。根据文段和你的理解说说“屏奴”的意思。

    (2)网络热词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中学生更是将这些新词用在了组词、作文中。比如用“给”组词为给力,家长担心这样会被老师判定为错误。孩子却说“这词到处都在用,为什么我不能用?”作业或作文中用网络热词该不该?一时间,这成了争论的焦点。对此,你持怎样的观点?试作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①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2.请赏析第四句运用的抒情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晏列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人恒过             ②而后作

    ③鲍叔终善遇之         ④及小白立为桓公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九 合 诸 侯 一 匡 天 下 管 仲 之 谋 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4.甲文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管仲的成功,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请以“我心中的那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不少于6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