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其他题 2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其他题 共 2 题
  1. 请根据所给条件推断小王、小张、小赵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并把他们的职业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此外关于他们还知道以下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

    小王:________________

    小张:________________

    小赵: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以下材料信息,请指出小王的借条中内容和格式不符合要求的五处。

    材料:2018年6月10日,小王的妻子生病住院。第二天,小王向自己的好友小张借了27000元钱,用于妻子的治病所需。小王同时保证将在一年后归还,并支付与银行同等的利息。以下为小王的借条:

    今向小张借到27000元,于2019年还清本金,并支付利息。立此为据!

    借款人:小王2018年6月11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长江三鲜是指长江下游水域盛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鲥鱼、刀鱼和河豚。渔民 捕捞它们时撒的是一张网。鲥鱼头小身子大,头过了网眼身子却过不去,但它爱惜鱼鳞,死 不后退,最终被渔民捕获。刀鱼穿网眼时,吸取了鲥鱼被捉的教训,身体迅速地后退。结果 身体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眼上。其实,它只要停止后退,向前一使劲就可以穿过渔网逃生。河豚碰到渔网时,吸取了鲥鱼、刀鱼被捉的教训,既不退也不进,而是拼命地给自己打气,让空气把自己胀得饱饱的,企图浮出水面逃生,结果渔民轻而易举地就把它逮住了。

    你对长江里的这三种鱼的想法、做法和结果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研究领域存在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学术悬案,这些公案直接关涉到诗经学的根基,但传世文献本身已无力解决,若想有所推进,唯有把眼光转向出土文献。

    “孔子删诗说”首见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为“三百五篇”。但是到了唐代,孔颖达编纂《诗经正义》时,开始对该学说提出质疑,其核心理由是“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此后,不承认孔子删诗活动者代不乏人,并陆续增加了诸如“诗三百”之名由来已久、孔子八岁时吴公子季札所观周乐演奏顺序已与今本《诗经》篇序相近、布衣孔子不得代表官方删诗、孔子本人仅自称“乐正”而未曾言过“删诗”、孔子若删诗则不可能留存“淫诗”等新的理由。肯定“删诗说”者则又对新的否定理由逐一驳难。但遗憾的是,对孔颖达的核心理由,始终无力颠覆,因为《国语》《左传》称引赋诵诗篇确实多见于今本《诗经》而少“逸诗”。有学者又变换思路,以刘向校理《管子》《荀子》等十去其九之例,类推孔子编订《诗经》十去其九的可能性,以回护“删诗说”,可惜也仅是间接推测而非实证。

    2012年清华简第三册《周公之琴舞》公布,为肯定孔子“删诗说”提供了经典实证。该组诗以周公还政、成王嗣位为内容,存诗两组,周公儆毖成王一组仅余前半首4句,成王自儆诗存完诗9首,每首8句。这9首半诗确为《诗经》“逸诗”无疑,因为第1首就是今本《诗经·周颂》中的《敬之》篇,而从第1首到第9首诗连续用音乐依次标识“元纳启曰”至“九启曰”,是一个有机整体。既然第1首是《诗经》作品,后8首也必然是删除之前的《诗经》作品。由两组诗前小序明言各为9章乐曲可知,该组竹简一次性贡献了8首“逸诗”文本和9首“逸诗”数目,可谓“逸诗”大宗,只是周公的9首作品仅保存前半首而已。更为重要的是,《周公之琴舞》组诗为“十分去九”删诗幅度和颠覆孔颖达否定“删诗说”的理由提供了经典范本。组诗9首被删除了8首,今本《诗经》仅留1首,九去其八不就是“十分去九”吗?

    九去其八的文本还启示我们重新认识司马迁“去其重”的双重含义,即不仅是删除不同版本的重复篇目,还是同时删除同一版本中的相近篇目。两个层次的“去其重”,孔子将“三千余篇”删定为“三百五篇”就在情理之中了。

    《周公之琴舞》组诗中的小序还说明,今本毛诗各首作品前的小序可能战国时代已有,汉代人只不过是根据时代需要作了增补完善而已。

                  (摘编自徐正英《诗经学公案再认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颖达撰写《诗经正义》,始疑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从此开始疑窦。

    B. 古代的学者由于思路问题,始终无力颠覆孔颖达否定“删诗说”的核心理由。

    C. 用刘向删古籍来类推孔子删诗,可谓另辟蹊径,可惜推测有余而实证不足。

    D. 《周公之琴舞》小序暗示,毛本诗前小序古已有之,汉代人可能只是增补而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就诗经学存在的一些悬案问题,先提出方法论,并没有直接显示观点。

    B. 对于孔子“删诗说”,文章铺陈了正反面两方面的看法,并加入大量点评。

    C. 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清华竹简《周公之琴舞》,彰显了出土文献的非凡价值。

    D. 文章通过对两组逸诗数据方面的分析,有力地证实孔子“删诗说”的正确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护“删诗说”的人对孔颖达之后新增理由的反驳,实际上都是间接推测。

    B. 成王自儆诗的第一首现存今本《诗经》,说明后8首也是《诗经》原来的作品。

    C. 竹简《周公之琴舞》提供了将近20首逸诗,为再认识“删诗说”提供了新材料。

    D. 周公儆毖成王诗一共9首,只剩4句,致使其验证功能丧失,这是很可惜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平安夜的愿望

    侯发山

    12月24日,儿孙们约好了似的,如小鸟归巢一样从天南海北赶回来,家里一改往日的清静,热闹起来,充满了浓浓的亲情。这才像个家嘛。老焦乐得咧着嘴,嘴巴老半天都合不上。不知道谁说了一嘴,明天是圣诞节,今晚是平安夜。“剩蛋”还有节日?老焦憋住笑,没敢多问,怕他们笑话他没文化。在他们老家,“剩蛋”就是二球、二百五的意思。前年跟小女儿冬去杭州旅游,在岳王庙里,看到“岳母刺字”的铜像后,老焦忍不住说道:“这个丈母娘真狠心!”弄得冬他们几个很没面子,私下没少数落老父亲。

    接到他们归来的消息,老焦早就备好了丰盛的饭菜。大家一落座,一道道菜便鱼贯而出了。除了凉莱,都热气腾腾的,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直往人鼻孔里钻;花红柳绿的,耀人的眼睛。老焦发现,儿孙们几乎不动筷子,却都盯着手机。

    老焦忍不住说道:“春,这是你爱吃的红烧鲤鱼。”春是老大。他头也没抬,说:“爸,等会儿,我给老板问候一声。”

    老焦看了看老二,说:“夏,这是你爱吃的拔丝山药。”

    夏只顾瞄着手机,说:“爸,等会儿,我跟朋友聊着呢。”

    老焦看了看大女儿秋,说:“秋,这是你爱吃的炝冬笋。”

    秋也没抬头,说:“爸,等会儿,我把这批货发走。”

    老焦转脸看了看冬说:“冬,这是你爱吃的糖焖莲子。”

    冬没吭声,看着手机出了神。

    “冬,这是你爱吃的糖焖莲子,趁热吃吧。”老焦以为冬没听见,加大了嗓门儿。

    冬点了点头,说:“爸,等会儿,我眼同事说点儿悄悄话。”

    老焦把目光投向孙子小欢:“小欢,这是你爱吃的山鸡丁儿。”

    小欢说:“爷爷,等会儿,我正在战斗,不能临阵脱逃。”

    战斗?老焦吓了一跳,旋即明白是网络游戏。他对孙女小喜说:“小喜,这是你爱吃的瓜丝儿。”

    小喜说:“爷爷,等会儿,我把鬼片看完。”

    老焦吆喝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响应。看到有的菜凉了,他就挪动脚步去厨房热菜,一盘又一盘,一趟又一趟。

    小欢的战斗终于结束了,说声我饿了,然后拿起筷子叨菜。老焦趁机又催促吃饭,大家才不情愿地拿起筷子,一边叨菜一边看手机。

    小欢一边往嘴里塞鸡丁,一边皱着眉头叫道:“爷爷,您爱吃啥菜啊?”

    小喜说:“爷爷最爱吃剩菜!"

    一句话,大人们都笑了。 看得出,那笑不是十分的自然。春忙转移话题,说大家都许个愿吧,圣诞老人会帮大家实现的。

    听说圣诞老人要来,最开心的要数孩子。

    小欢说:“我要当班长。”

    小喜说:”我要当班花。”

    春说:“我争取来年当上部门主管。”

    夏说:“明年我要赚20万。”

    秋说:“到美国旅游一次。”

    冬说:“减肥十斤。”

    轮到老焦了。他看看这个,瞧瞧那个,犹豫半天,还是没说话。

    小欢说:“爷爷,圣诞老人真的会来,去年我睡觉前许愿要个新书包,醒来就发现枕头边有个新书包。”

    “真的,”小喜点点头,“我许愿要个蝴蝶发卡,第二天就发现书包里有个蝴蝶发卡。”

    真的这么灵验?老焦有点儿不相信。

    春、夏、伙、冬一律憋着笑,忙点了点头——他们想给老人买点儿礼物,却不知道老人缺少什么。之前他们给老人买了不少东西,除了吃的,好多都没拆封。

    看看这个,瞧瞧那个。老焦说:“我希望你们的愿望都能实现。”

    冬说:“爸,您怎么老想着我们呢?不算,说您自己的。”

    “说您自己的。”其他几个人也随声附和。

    老焦这才不好意思地列嘴笑,说:“我……我希望自己变成手机。”

    手机?在座的都傻乎乎地瞧着老焦。

    “我要是能变成手机,就能跟你们不离不弃了……”老焦解释道。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儿孙们回家时热闹的场景,与下文儿孙们不顾老焦的感受各自玩手机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欲抑先扬,发人深思。

    B. 老焦不知道圣诞节,不懂得“岳母刺字”的故事,这一情节的描写凸显了老一辈人没有文化,与年轻人有隔阂的现状。

    C. 小说的细节描写很出色,“乐得咧着嘴”“嘴巴老半天都合不上”等从正面描写了老焦看到儿孙们归家后的高兴;而“咧嘴一笑”等则表了老焦对儿孙们各自玩手机的无奈。

    D. 这篇小说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乡土气息较浓的口语,还有幽默诙谐的语句,语言清新、朴实、自然。

    2.小说以“平安夜的愿望”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试作简要分析。

    3.小说以老焦劝儿孙们吃饭谋篇布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第四次零售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又超越互联网的一次革命,它将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

    这次革命改变的是零售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变零售业本质“成本、效率、体验”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方式,是信息、商品和资金流动效率的升级,然后一步步走向社会化、专业化。

    社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通过社会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提高专业化的水平。最终,信息、商品和资金流的服务会变成像水电煤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将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推向新的层次。

    所以,零售的改变其实是背后零售基础设施的改变。未来零售的业态可以有许多新的形式,但背后的基础设施会越来越社会化、专业化,零售业会演变成为互联、共享的零售生态。

    (摘编自刘强东《零售的未来:第四次零售革命》)

    材料二:

    推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因素是什么呢?消费主权时代到来,需求个性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自身个性的表达。这对产品和零售的适配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说,未来消费者可以通过家里的智能冰箱自动识别鸡蛋、牛奶等常规食品的余量,自动下单;可以一边和虚拟助手聊天,一边让它购买朋友最近关注的时尚新品作为生日礼物....

    可以预见消费变化带来的结果是:客户需求、消费场景和商品产出这三者会变得极其分散。如何才能把这些散乱的点有序地串联、协同起来?这需要通过建立在感知、互联、智能基础上的智能商业来实现。

    消费和智能技术就像DNA的双螺旋结构一样,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消费端的变化代表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方向。但如果没有智能技术的支撑,这一切都是空谈。消费与智能技术这两股力量绞合在一起,为我们带来第四次零售革命。

             (摘编自《第四次零售革命,还是新零售》)

    材料三: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5%。

    随着新零售大门的开启,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在“寒冬”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2017年的“双十一”,很多国产品牌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优势,其品牌销售增速高于国际品牌。凭借互联网技术创新、善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和服务优势,中国品牌正在崛起。

    中国在未来零售方面,有很大的探索与突破,将会成为许多国家的模板。“超级大企业”们如果能在标准、国际规则方面进一步探索并加强国际合作,那么中国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制定、提升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也就有了着力点,中国引领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摘编自“搜狐财经网”)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四次零售革命,将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它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又超越互联网。

    B. 零售业本质“成本、效率、体验”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方式等,将在第四次零售革命中不断改变。

    C. 第四次零售革命,促进信息、商品和资金流动效率的升级,也使零售逐步社会化、专业化。

    D. 第四次零售革命将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推向新的层次,以此促进信息、商品和资金流服务的升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提高专业化的水平,政府应该担负起社会化的关键性职能。

    B. 消费的个性化使客户需求、消费场景和商品产出这三者会变得极其分散,而智能化商业则将其串联起来。

    C. 第四次零售革命就是要实现消费个性化的目标,让消费者可以通过家里的智能冰箱自动识别鸡蛋、牛奶等。

    D. 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迅猛,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同期实体店。

    3.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推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起家著作佐郎。以方鲠闲素,为武帝所知。再迁太尉从事中郎,未拜,遭母忧。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胜丧。宋台建,为侍中,建议以为:“鞫狱不宜令子孙下辞,明言父祖之罪。亏教伤情,莫此为大。自今但令家人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便足以明伏罪,不须责家人下辞。”朝议从之。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时中书令傅亮任寄隆重,学冠当时,朝廷仪典,皆取定于亮。亮每事谘廓然后行,亮意若有不同,廓终不为屈。迁司徒左长史,出为豫章太守。征为吏部尚书。廓因北地傅隆问亮:“选事若悉以见付,不论;不然,不能拜也。”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厝怀,自此以上,故宜共参同异。”廓曰,“我不能为徐干木署纸尾。”遂不拜。干木,羡之小字也。选案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连名,故廓言署纸尾也。羡之亦以廓正直,不欲使居权要,徙为祠部尚书。文帝入奉大统,傅亮率百官奉迎,廓亦俱行。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廓年、位并轻,而为时流所推重,每至时岁,皆束带诣门。奉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谘而后行,公禄赏赐,一皆入轨,有所资须,悉就典者请焉。从武帝在彭城,妻郗氏书求夏服。廓答书曰:“知须夏服,计给事自应相供,无容别寄。”时轨为给事中。元嘉二年,廓卒。武帝常云:“羊徽、蔡廓,可平世三公。”

                                    (节选自《南史 蔡廓传》)

    1.下列对文中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

    B.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

    C.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

    D.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忧,母亲丧事。古代子女为父母守丧,不行婚嫁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官者须离职。

    B. 豫章,古代区域名称,在汉代设郡,指现在的南昌地区,唐代初期把豫章郡改为“洪州”。

    C. 吏部,掌管天下所有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和选拔考试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指太尉、司徒、司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蔡廓知书识礼,看重礼仪教化。他博览群书,言语行动都不逾礼:在宋朝为官,建议废除子孙指控长辈的诉讼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

    B. 蔡廓才干卓异,得到朝官敬重。中书令傅亮位高权重,负责决定朝廷的礼仪典章,每一件事都要先向蔡廓咨询,在征求他同意后才实行。

    C. 蔡廓刚直不阿,仕途遭受打压。他担任御史中承职务,弹劾多名官员,整肃了官场;但也因刚直得不到上司的信任,没有得到应有升迁。

    D. 蔡廓家中长幼有序,他奉兄如父。家中事无巨细,都请示长兄蔡轨;俸禄赏赐,一律上交;妻子想买夏服,蔡廓也告诉她长兄自有安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以方鲠闲素,为武帝所知。再迁太尉从事中郎,未拜,遭母忧。

    ⑵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厝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小题。

    闲   望

    吴融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①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蛱蝶:蝴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四句写景,通过对周围景物细致入微的描写,着力突出一个“闲”字。

    B. 青山疏雨、临水野花、芳草蛱蝶、暖沙鸳鸯构成一幅雄奇美丽的山野风景图。

    C. 诗歌以“狂飞”写蛱蝶爱芳草,以“稳睡”言鸳鸯的惬意,用词形象而贴切。

    D. 颈联二句,由新居闲望想到旧山隐居之所,词句之中充满抛离故园的懊悔伤感。

    2.简要分析“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表达的思想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名篇名句默写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的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春天到来后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        ,就放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萌发对生活的热爱。作家雪小禅对莱市场       ________ 她说:“我有一个癖好,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这与古龙先生所见大抵相同。走进菜市场,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世界: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买菜的大都是主妇,为一日三餐的性价比,她们使出        ,在这里“斗智”一番。就连平素较弱的女性,为了准备一桌丰盛可口的饭菜,一进菜市场便也仔细地挑拣蔬菜,麻利地装进大袋小袋.....

    菜市场蕴含着无穷的生活哲理。姜昆的相声段子就巧妙地拿“菜市场”说事:“生活就是大白菜,(          ),内容丰富,层出不穷。”通俗易懂,又让人            。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

    B. 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

    C. 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繁个过程极富节奏感。

    D. 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种了一茬又一茬

    B. 吃了一顿又一顿

    C. 品了一遍又一遍

    D. 扒了一层又一层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

    A. 穷途末路     一见钟情      浑身解数    叹为观止

    B. 走投无路      情有独钟      浑身解数    忍俊不禁

    C. 走投无路      一见钟情      绞尽脑汁    忍俊不禁

    D. 穷途末路      情有独钟      绞尽脑汁    叹为观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