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它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资源;

    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材料反映了

    ①近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具

    ②交通运输出现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

    ③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

    ④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

    A. 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B. 利于反抗外国侵略

    C. 促进社会经济转型

    D. 改变传统就业结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马拉火车的奇闻主要说明了

    A.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B. 封建顽固势力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 封建迷信对社会危害极大

    D. 马拉火车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各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坐航船的惯家总会这么说:反正是个到,何必急?坐了火车,一霎就赶到了又干什么呢?或说: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这岂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材料中“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 反对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

    B. 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C. 赞成排除西方近代文明

    D. 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正太铁路通车后,逐渐成为贸 易中心。山西铁路沿线各城镇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进一步密切了 城乡关系,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材料主要反映了铁路的修建(  )

    A. 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B. 促进了现代贸易体系的形成

    C. 彻底瓦解了自然经济   D. 改变传统的城乡布局和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有人认为20世纪初胶济铁路的开通:“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职业选择的机会。人们对于铁路的态度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欢迎的转变过程,沿线民众的传统信仰开始淡化,乡土意识逐渐减弱,弃旧趋新观念日益加强。”这说明了胶济铁路

    A. 对沿线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影响

    B. 促进了山东市场的发育

    C. 使商品的流通数量和范围发生巨大变化

    D. 加快了沿线农村城镇化的步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远”。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夥”。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  )

    ①扩大了商品市场           ②冲击了自然经济

    ③便利了列强侵略           ④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

    A. 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 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 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   D. 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19年,天津《大公报》刊文称:“达官伟人,以及稍有几文臭钱者,莫不鄙视人力车、马车,而以高坐汽车为阔绰。驾驶者又夙无经验,恃其坐主之有势力财力,横行乱骋。在坐车者自觉御风而行,非常得意,而贫苦人民,彳亍街头,被蹂躏于飞轮之下,时有所闻,良可痛也。”材料表明

    A. 近代报刊最先在天津出现

    B. 中国人对近代交通工具具有排斥性

    C. 汽车的引进引发了社会问题

    D. 天津是近代交通变革的先行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列举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生活情形

    服装类型

    西装、长袍马褂等

    交通工具

    电车、汽车、马车等

    住宅风格

    洋楼、里弄等

    通讯方式

    电话、电报、邮件等

    对这些生活情形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 B.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C. 中国实现了文明富强 D. 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题文)“交通是经济命脉,汽车是交通脉搏,乘客是脉搏血液,血液能流通全国。”近年来,有关全国各大城市中交通堵塞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种状况开始于( )

    A. 20世纪初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人说,中国近代新式交通的发展虽然带有一定的半殖民地性质,但它毕竟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

    A.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手段和出行方式

    B. 新式交通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 新式交通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

    D. 新式交通使中国的经济实现独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大龙邮票是中国第一套邮票,始发行于1878年7月24日,其面值以海关的记账单位关平银表示,近十年其价格一路飙升。下列关于其发行部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由大清邮政发行         ②当时邮政并未脱离海关 

    ③还处于邮政试办阶段      ④邮政与电信合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 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

    B. 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C. 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 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清远自行车爱好者翘首以盼的北江市区段南岸绿道工程即全省一条全程一线江景的特色慢行绿道现已开通。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先后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代步工具和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A. 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   B. 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 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D. 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题文)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以及大众传播媒体获得较大进步和发展,它们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②促进了信息快捷和简便的传递,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④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根本问题?

    A. 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

    B. 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C.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交通的发展

    D. 刘铭传的提议不符合清政府的统治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12年,全国大约有1500余种报刊,1913年由于北京国民政府的镇压一度减少至130余种,1919年后又上升到400余种。1921年,全国有报刊550余种,1926年增至628种,通讯社增加到155个。这一时期中国报刊业呈现出扩大兴旺的趋势,主要原因是( )

    A. 近代印刷技术的革新和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B. 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民众文化程度显著提高

    C. 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制衡,舆论界的环境相对宽松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国民政治热情普遍高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周积明《最初的世纪》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②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

    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小车票,大变迁”。小小的车票,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火车票变化的主要历程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是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车票。

    1997年

    铁道部确定了计算机车票的统一式样,在售票时采用非击打式打印技术的热转出票机现场打印

    2007年

    硬板式火车票完全被全国联网的电子车票取代,车票下方的一维码防伪标记变成了二维码防伪标记

    2011年

    火车票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加了二维码、购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2013年

    12306手机客户端正式开放下载,购买火车票至此进入“拇指时代”

    2015年

    网上购票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60天;新的购票、改签、退票政策出台,在列车开车前半小时内,旅客可以通过网络操作办理业务

    请提取两项有关新中国火车票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说明逻辑严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它是英美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清政府在交齐28.5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后,竞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

    到1904年日俄战争前,1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

    1909年10月,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1910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

    从1928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10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关内仅修建36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勉强修建了19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只顾发动内战,基本没有修建铁路。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能够维持通车的只有l万多公里。

    材料二   从195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算起,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为止,新中国先后建成干支线6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新建的宝成、兰新两大干线以及黎湛、蓝烟、鹰厦、萧穿等线加强了西北、西南与全国的联系。

    2006年4月27日,上海磁悬浮结束两年试运,正式投入营运。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顺利实现了全面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11年6月30日15时,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将基本建成。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旧中国铁路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铁路修建对世界经济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铁路也经历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历史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材料二  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自治》

    材料三   1970年,中国和赞比亚、坦桑尼亚合作建设了坦赞铁路,该铁路全长1860.5公里,全线建桥梁320座,隧道22座,耗时6年全线通车,成为东非和中南非洲的运输大动脉。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共运发各种材料设备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5万人次,有66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14年12月1日,中国铁建承建的尼日利亚铁路宣告全线铺通。该项目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将达20万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长期处于优势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认为铁路修建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在非洲承建的铁路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这些铁路能给当地经济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