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百舸(gě)     挥斥方遒(qiú)     作揖(jī)      喋(dié)血

    B. 颓圮(tuí)    彳亍(chì chù)     彷徨(páng)     阙秦(quē)

    C. 河畔(bàn)    厚遗秦王(wèi)     浸渍(zì)      青荇(xìnɡ)

    D. 戮力(lù)     被八创(chuàng)    濡缕(rú)      飨(xiǎng)士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徘徊      责任编缉       微漠     黯然泣下

    B. 屠戮      桀骜不训       步履     辗转奔波

    C. 菲薄      戍戌政变       厮打     浪遏飞舟

    D. 瓦菲      忸怩不安       火钵     面面相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的境地。

    ② 梁任公先生博闻强识,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也都能背诵得出。

    ③ 11月13日,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传来—法国巴黎多处发生严重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此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

    ④眼下国际局势变幻莫测,随着中国各方面实力的提升,许多国家都想与中国结为秦晋之好。

    ⑤天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后,无数消防战士殒身不恤,迅速投入到抢险救灾的第一线。

    ⑥风华正茂的刘和珍君、杨德群君无端被杀,给作为师长的鲁迅、林语堂等人带来了极大的伤痛,他们都写了相关的文章表达自己的哀思。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⑤⑥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伦理观念、价值准则和行事方式,海峡两岸在家风、家训方面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B.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人民军队不仅铸造就了无与伦比的长征精神丰碑,而且谱写了长征这样的伟大英雄史诗。

    C. 老百姓对一个政党的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D. 高新科技园区以智力密集为依托,以开拓新产业和高科技成果为目标,不断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 ( )

    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 aa   B. ab   C. ba   D. b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夜缒而出        ②与郑人盟       ③烛之武退秦师     ④使使以闻大王

    ⑤刑人如恐不胜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⑧箕踞以骂

    ⑨群臣怪之

    A. 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B. 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

    C. ①②/⑤⑧/③⑦⑨/④⑥   D. 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

    C. 因击沛公于坐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恕

    B. 秦王惊,自引而起           引:挣脱。

    C. 道芷阳间行              间:中间

    D. 乃欲以生劫之              劫:威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文言句式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是寡人之过也

    B. 夫晋,何厌之有

    C. 此亡秦之续耳

    D.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③太子丹恐惧   ④左右既前,斩荆轲

    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⑥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⑦群臣惊愕  ⑧将军战河北

    A. ①③⑧   B. ②④⑥   C. ③⑤⑦   D. ④⑤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现代文阅读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

    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

    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有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作为诗性的江南文化的主要表现。

    B. 江南文化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代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也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

    C. 费正清认为,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D. 当代先锋文学的小说家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他们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江南文化给予了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它以柔克刚,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B. 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对文学的信仰的执着,是当代先锋作家创作势头不减,仍然保持先锋性的原因。

    C. 江南文化影响深远,自宋代以来就引领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它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D. 江南文化因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而显得洒脱和空灵,留给了当代先锋文学家一笔精神财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深刻地渗透了先锋文学家的血液当中,促使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

    B. 江南文化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相对自由,“越名教而任自然”,在与北方的伦理文化的抗衡中,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

    C. 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无论在构思、语言、意象,还是叙事等方面,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

    D. 先锋作家的作品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江南风物特点,它将创造出中国先锋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邮差先生

    (师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着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就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作者对邮差先生进行了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并没有在故事情节上做过多的设计,但就是这样的文章,却给人以很朴素的真实感。

    B. 小说含蓄地写出了小城的生活状态,邮差先生身兼二职,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以至觉得它们很远,展现了小城落后、闭塞的特点。

    C. 小说叙述舒缓、略带散文化的风格,这并没有损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而对情节的淡化处理,更有助于作品抒情风格的形成。

    D. 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心理,从而揭示人与人的关系,面对家长,他尴尬地笑;面对老太太,他小心谨慎,展现了人与人不太和谐的一面。

    E. 小说通过华美明丽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偏僻小城镇邮差工作的情形,诙谐幽默,饶有生活情趣,像是在描摹一幅地方风俗画。

    2.小说中多处写到“阳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主人公“邮差先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划策,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畏陛下不能尽封, 此属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B. 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C. 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D. 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是中国古代封建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二等,自先秦时始设;秦以后各朝代亦设此爵位,其所属等级大同小异。

    B. 拜,古代指授予官职。另外,辟、除、察、举、征、迁等也指授官,而左迁、左除则指降职。

    C. 布衣,古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衣服。权贵人家穿绫罗绸缎,平民穿麻、葛之类的廉价衣服,所以现代干脆以“布衣”指称平民百姓。

    D. 天子,顾名思义,指上天之子。历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权神授”,说他们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帝王为天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虽无战场厮杀之功,但却凭着在幕后为刘邦出谋划策,逐渐深得刘邦信任,从而被封为侯。

    B. 刘邦先封赏自己的亲友,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

    C. 未受封赏的诸将私下活动,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在这种情况下,他向谋臣张良询问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对策。

    D. 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以危言耸听以引起刘邦重视,再适时指出刘邦在封赏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刘邦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统治危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属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______ ?

    2)她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

    4)“易水诀别”是《荆柯刺秦王》中悲壮的一幕,荆柯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

    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些人,虽然平凡,却注定会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难以忘怀,时时想起。

    请以“我总是想起你”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出人物个性。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