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单选题 19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法律之通过须经两院允许,众议员依据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参议员由各州立法会议选出,每州2名。这一制度安排

    A. 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 体现了对民众狂热情绪的防范

    C. 保障了公民个人自由权利

    D. 有利于提高国会的办事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49年,当查理-世被处死时,数以万计的英国民众齐声痛哭。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时,英国民众夹道欢迎;1688年,威廉和玛丽登陆英国也同样受到民众的欢迎。据此反映英国

    A. 受历史传统影响大   B. 民众民主意识淡薄

    C. 君主立宪制确立艰难   D. 君主专制影响深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 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

    B. 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 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

    D. 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华民族自觉统一体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形成是与外来民族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该学者意在强调

    A. 西方入侵助推中华民族意识近代化   B. 中外关系的恶化有利于民族大团结

    C. 传统的民族意识受到民众质疑   D.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反侵略密切相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9 题
  1.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一事件说明

    A. 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B. 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

    C. 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

    D. 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可知当时

    总督

    巡抚

    汉员

    旗员

    合计

    议员

    旗员

    合计

    1837年

    3

    7

    10

    12

    8

    20

    1864年

    7

    3

    10

    19

    0

    19

    A. 汉员比例上升实现了满汉平等

    B. 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

    C. 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

    D. 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英国人麦考莱指出,“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这次革命的最大“收效”是

    A. 宫廷政变没有流血

    B. 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 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恩格斯指出: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 具有妥协性和保守性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 保留了英王行政大权

    D. 未使资产阶级获得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各部部长是首相的助手。只要得到皇帝的赏识,首相便是帝国全部权力的化身,就是这个‘帝国的监护人’。”与材料描述相符的法律文献是

    A. 《权利法案》

    B. 德意志帝国宪法

    C. 美国1787年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A. 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B. 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C. 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D. 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 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 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此举体现了英国

    A. 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 维护其在华侵略权益

    C. 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 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

    A. 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 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C. 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 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此观点主要认为《权利法案》

    A. 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B. 改变了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

    C.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英国1882年制定关于议会议事程序《普通规程》: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这表明英国

    A. 内阁掌握立法权

    B. 政治民主化的退化

    C. 行政权力的上升

    D.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美国历史十五讲》:“新宪法的通过……使美国成为‘最完善的’现代国家,从而最终完成了缔造‘美利坚合众国’的任务”。美国“完成了缔造‘美利坚合众国’的任务”主要是指

    A. 建立了联邦制体系

    B. 构建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完善了民主选举制

    D. 实现了各州之间的互相妥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自1930年以来,单单联邦官僚机构就扩大了5倍;1933年以后的10年内,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就达3566项。与此相对应,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权力受到削弱”。这说明

    A. 各州的自主权被剥夺

    B. 三权分立原则被破坏

    C. 自由放任政策被放弃

    D. 总统行政权力被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直到1879年1月,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历经百年才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及总统职位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公爵们的共和国”才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起来。这反映出

    A. 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 法国民主政治构建任务的完成

    C. 法国民主政治之路的艰难

    D. 保皇派实际上主张建立共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的1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该现象发生在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天津条约》签订后

    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辛丑条约》签订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其核心依据应是

    A.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 外务部位居各部之首

    C. 列强驻军京津地区

    D. 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命调时间

    调出省

    兵数

    调往方向

    1841年1月6日

    贵州

    1000

    广东

    1842年3月24日

    甘肃

    1000

    浙江

    1842年6月1日

    山西

    1000

    江苏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中间跨越50多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

    A. 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 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 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题文)汪朝光对某一事件这样评论道:“历史似乎为近代中国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历史的进程却不似许多人当初的期望,中国的发展没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自由之途,却开启了军阀争斗、武夫治国之径。”该事件

    A. 极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 动摇了列强在华统治根基

    C.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A. 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

    B. 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C. 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国,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船只,毫无禁阻”,中法《北京条约》也做出了类似规定。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以总理衙门提出的文本为基础的《续定招工章程》,其中规定:“期满如欲回国,彼处必将合同所注之水脚路费若干,按数备全交付,便船送回中华”。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法国股负责法、荷等园的交涉事务,主管传教、华工出国及中越边界事项。1864年增设美国股,负责美、德等国的交涉事项,兼管华工保护等事项。由洋务大员主持签订的护侨条约,除《续订招工章程》外,还有中美《蒲安臣条约》(1868年)、《中秘会议专条》(1873年)等等。

    据估计,l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从l850年到l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l28万人。

    1893年,清廷准驻英大使薛福成《请豁除海禁招徕华民疏》,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长达200多年的海禁条例从此废除。

    ——摘编自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侨务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促成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但自(美国1783年与英国)缔结和约以后,最初立法的缺点便立即暴露出来:国家好像一下子就解体了。每个殖民地都成了一个独立共和国,都要求享有完全的主权。邦联政府被它的宪法弄得软弱无力,不再有共同的危险感作为它的支柱,眼看着船舶上悬挂的国旗被欧洲大国凌辱而毫无办法,而且当时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付印第安人和支付独立战争时期所举债款的利息。在邦联政府就要毁灭时,它正式声明自己无能为力,并向宪制权呼吁。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以后中国当大分裂,大糜烂,武人更横行,政治更腐败。然有这当中必定要发生一种新现象。什么新现象呢?就是由武人、官僚的割据垄断,变为各省人民的各省自治。各省人民,因受武人、官僚专制垄断之毒,奋起而争自由,从湘人自决、粤人自决、川人自决以至直(隶)人自决、奉(天)人自决,这是必至之势。如此者十年乃至二十年后,再有异军苍头特起,乃是澈(彻)底的总革命。

    湖南人啊!我们的使命实在重大,我们的机会实在佳胜。我们应该努力,先以湖南共和国为目标,实施新理想,创造新生活,在潇湘片土开辟一个新天地,为二十七个小中国的首倡。

    ——1920年毛泽东《湖南受中国之累以历史及现状证明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0年毛泽东倡导的各省“自决”设想与1787年宪法颁布之前美国社会现实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二者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老师在进行《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较量”作为本课教学的价值立意,尝试引导学生就“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观点展开史学争鸣。

    请以“传统与现代的较量”为视角,结合史实,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该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