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对这个格局描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解放(1949年)前,上海水泥厂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的1956年,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抗美援朝斗争的胜利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 开展土地革命

    B.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镇压反革命

    D. 开展文化大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

    A. 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 实行股份制

    C.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每周一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 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喜玛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至今为止,西藏人民“苦变甜”的生活已有

    A. 65年

    B. 70年

    C. 56年

    D. 68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张爷爷的儿子出生于1951年,他给孩子取什么名字可以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

    A. 建国

    B. 援朝

    C. 跃进

    D. 文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50年-1952年我国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

    A. 土地归集体所有

    B. 土地归农民所有

    C. 土地归国家所有

    D. 土地归乡镇所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采取的措施有

    A.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抗美援朝一五计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五计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里的“一桥”是指我国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一座大桥

    A. 武汉长江大桥

    B. 南京长江大桥

    C. 宜昌长江大桥

    D. 重庆大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共中央错误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急于求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大庆油田牢固树立“科技人才强企”观念,目前有专业技术人才18832人,占员工总数的20.8%。对此变化,最感心慰的当属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雷锋

    D. 焦裕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66~1976年十年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一场浩劫,历史上称之为“文化大革命”,表述正确的一项

    A. 开始的标志是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B. 结束的标志是毛泽东的逝世

    C. 它是在文化领域里的一场革命

    D. 我们必须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A. 一些野心家、阴谋家的挑动

    B. 党内“左”的思想的发展

    C.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缺乏经验

    D.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盲目照搬苏联的经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广大农民赞扬什么的歌谣。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股份制改革

    C. 私有化改革

    D. 包工包料包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80—1988年之间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是

    ①深圳

    ②厦门

    ③长江三角洲

    ④汕头

    ⑤浦东

    ⑥珠海

    ⑦海南省

    ⑧珠江三角洲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⑥⑦

    C. ②④⑥⑦⑧

    D. ②③④⑥⑦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五大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十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

    A. 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 与原宗主国(英、葡)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C. 香港、澳门人的国籍不变

    D. 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中国共产党      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 十五大

    B. 十七大

    C. 十八大

    D. 十九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55年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重大决策。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人民解放军迅速进军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是西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它标志着西藏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经济羁绊,开辟了西藏人民从黑暗痛苦走向光明幸福的伟大新时代。”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答:

    (1)“西藏的和平解放是西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你认为这一“转折点”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2)为了密切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先后建成了哪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

    (3)新中国前,为了稳定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共提出哪一项基本国策?其实施范围?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又实行哪一项战略决策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回答:

    (1)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2)他划出一个“圈”是指什么?

    (3)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4)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骨肉,咽着我的膏脂;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材料二:邓小平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我”指什么地方?“母亲”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为了妥善解决这个地方的问题,“母亲”采用了哪个科学构想?含义是什么?

    (3)“我”是何时回到“母亲”怀抱的?之后又有哪一地方回归“母亲”怀抱?说明了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区各初中学校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查采访等,他们得出结论:生产关系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1)政策回顾:

    ①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农村曾实行过两次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革:

    第一次是: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运动在全国开展;

    第二次是:1953年,党中央根据农户分散经营、阻碍生产进一步发展等实际情况,决定对农业实行     

    ②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运动。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2)分析对比: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①第一次时: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      制度;      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第二次时: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      化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②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3)历史认识: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