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字词书写 1 题,句子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名著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____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辽宁舰官兵(xián)___ 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一着惊海天》)

    (3)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zào)____热得像温室。(《美丽的颜色》)

    (4)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 (yì)____扬顿挫的话来。(《藤野先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 。(《野望》王绩)

    (2)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寻章摘句老雕虫,_______________。(《南园诗三首》(其六)李贺)

    (4)____________,欸乃一声山水绿。(《渔翁》柳宗元)

    (5)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6)妻子象禽兽,_______________。(《梁甫行》曹植)

    (7)《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郦道元的《三峡》中与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晓雾将歇

    (2)任意东西

    (3)答谢中书书

    (4)良多趣味

    (5)窥谷忘反

    (6)素湍绿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黄州①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②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③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④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⑤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⑥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黄州:元丰三年至六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②相:察看③庞安常:人名。民间名医。④绝:超过。⑤蕲水:旧县名,属今湖北浠水县。⑥王逸少: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4)是日剧饮而归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 予买田其间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 而颖悟绝人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

    D. 与之同游清泉寺   春冬之时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余 以 手 为 口 君 以 眼 为 耳 皆 一 时 异 人 也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5.无论是与同为“闲人”的张怀民赏月,还是与同是“异人”的庞安常赏水,都流露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情感。请回答:甲乙两文分别寄寓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B.《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这部传记作品生动地回顾了这位影响过世界进程的伟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

    C.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险的远征,王增树的长篇小说《长征》完整地展现了这一事件。

    D.《钱塘湖春行》颔联通过“莺”“燕”写出早春的活泼与生机。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广州公社失败后,他只得转入地下活动——一直到一九三一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了江西和福建的苏区。他在那里担任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政委,后来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我见到他时他仍担任这一职务。他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付轰炸机、坦克、装甲车,对付作为敌人后援的大城市全部财力,这一英勇的努力是为了要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共和国,它没有海港,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铁的意志来代替;后来他又身罹重病,九死一生,终于长征到了西北的红色新根据地。

    语段中的他指谁?请结合书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他的品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画像

    谢祺相

    (1)他从没见过自己的母亲。

    (2)母亲生他时难产,送到医院已昏迷不醒,医生告诉父亲,大人和孩子只能保一个。当父亲艰难地说出保大人时,母亲突然醒了,用尽全身力气乞求医生和丈夫:“保孩子!”这是母亲最后说出的三个字,也成了对还没见面的他最博大的爱。

    (3)他刚懂事时,也曾哭喊着要母亲,可看着奶奶流眼泪,父亲揉眼睛,便再也没有提过母亲。渐渐长大的他,每天都在想,母亲是什么样子呢?父亲再婚后,他对母亲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可是翻遍家里每个地方,也没有找到母亲的照片。母亲竟连张遗像也没有留下来,为此,他陷入极度的难过与恐慌之中。后来,内心慢慢平息之后,他决定根据想象把母亲的模样画出来。

    (4)从来没有见过的母亲怎么画呢?由于母亲早逝,父亲再婚,他和外婆来往并不多。但是他想,母亲是外婆的女儿,怎么说也应该跟外婆有些相像吧!外婆脸部的轮廓很柔和,于是,他把母亲的脸型画成外婆的鹅蛋脸。但是,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呢?他想起奶奶这么多年对自己的好,小时候讲故事给自己听,唱儿歌哄自己睡觉,奶奶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嘴巴,那是天下最温情的嘴巴,于是他把奶奶的嘴巴画了上去。他每天面对的继母是个温柔善良的女人,虽然心中还有些抵触,但每次见到继母怜爱的眼神,心中会生出一股暖意,于是,他将继母的眼睛画了上去。

    (5)画好眼睛嘴巴以后,他停了好长时间,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这幅画像。不久,他考上市里最好的中学,和小学班主任老师告别的时候,老师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泪珠挂在鼻子两旁,鼻翼不停地扇动着,那一刻,他也很感动,非常感激自己敬爱的老师。回去后。他按照老师的鼻子画在母亲的画像上。暑假,他经常去一个同学家玩,那个同学的母亲对他特别好,经常做好吃的留他吃饭。同学母亲能说会道,给他印象最深的是眉毛,弯弯的,随着讲话一跳一跳,好像会跳舞。于是,他把同学母亲的眉毛画在母亲的画像上。此时,只差耳朵和头发了。那天他坐公交车回家,车到半途,开车的女司机突然一个急刹车,然后下车把路边一位跌倒的老人搀扶起来,还顺带送到医院。女司机面对满车人的劝阻和担忧,似乎充耳不闻,坚持着自己的友善行为。回到家后,他把女司机的耳朵画给了母亲。他又想起了有一次                    。他又把她的发型画给了母亲,他觉得这是最适合自己母亲的。

    (6)画像画好以后,他一直珍藏着,没事偷偷拿出来看。许多次,他想拿给奶奶和父亲看,想问他们母亲是不是这个样子,可他又没有勇气,害怕奶奶和父亲摇头。许多年后,他有次巧遇母亲的一位同学,她还保留着当年的毕业照,当她指着照片中的母亲给他看时,他惊呆了。

    (7)照片中的母亲,和他所画的一模一样。

    1.文中的母亲汇集了众多女性的美好品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回答。

    2.第(1)段在文章有什么作用?

    3.赏析第(3)段划线的句子。

    4.请在文章划线处补写一段话。要求:与上下文相契合,100字左右。

    5.文章末尾说:“照片中的母亲,和他所画的一模一样。”你觉得这是一个巧合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各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幅“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材料二: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活动中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

    材料三:

    中新网12月15日电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

    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虐杀”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1.速读以上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

    2.给材料二这则消息拟标题。

    3.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4.仔细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自发性的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

    B.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让人们铭记历史,记得战争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才有希望来临。

    C. 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历史事实不会因某些人的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应该反思历史,面向未来。

    D. 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日本媒体静得出奇,这意味着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日本当局正在反思自己的错误,让悲剧不再重演。

    5.通过认真阅读这些材料,你想对至今还在保持沉默的日本当局者说些什么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

    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在你心中,父亲就是严厉,母亲就是啰嗦,老师就是“很坏”,同学就是“很抠”……殊不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千帆阅尽,才发现原来他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

    请以“原来你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班级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