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课内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名著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学习时只会死记硬背,请你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他,让他明白学与思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字词音形都正确的是(  )

    A.莅临(wèi) 吝啬  贮蓄(chǔ)  淅淅沥沥

    B.棱镜(líng)  绝别  云霄(xiāo)  翻来覆去

    C.憔悴(jiāo)  感慨  倜傥(dǎng)  各得其所

    D.绽开(zhàn)  企盼  倘若(tǎng)  人迹罕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下列五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黄海森林公园内的小道上,     。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公园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

    ②行道树由多种树木组成

    ③呈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

    ④树叶已经发黄发灰发红

    ⑤公园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了

    A.⑤②④③① B.②④⑤③① C.②④③①⑤ D.⑤②①④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坚持去跳广场舞,身体棒棒的。

    B.“油蛉在这里低唱”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C.“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圆,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树上寻蝉蜕。”这句话中“爬、哲、寻”是动词。

    D.“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这句中的“疲倦不堪”可以换成“疲惫不堪”,语义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金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古语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材料二:在古老的传说中,秋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据史料记载,秋分竖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材料三: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1)请概括材料一、二中介绍了和“秋分”相关的哪些内容?

    (2)从材料二和三中,简述你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0个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题中的“次”是什么意思?诗人观察景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

    2.下列对本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的是黎明时分,夜幕还没有完全消退,而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是诗人回忆旧年春景来临时大江上美丽的景色。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间在流逝、在交替。又一年过去了,诗人自己仍漂泊在异乡,怎能不勾起他的思乡之情?

    D.“残夜、旧年”象征了旧事物,“海日、江春”则代表了新生的美好事物,他们之间的更替体现了大自然新旧交替的不变规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内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解释加点字。

    (1)不亦悦乎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

    (3)不逾矩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______的修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1)周一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就要开始了。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奖杯。

    (2)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嘱咐我,一定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我感激的点点头,拿着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3)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4)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

    (5)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

    (6)教研组长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我有刹那的犹豫,可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公平的,就为了我要上一节完美的课,而不允许一个学生把话说完,那么从此以后,他还会以信赖的目光温暖我吗?

    (7)这时,铃声刺耳地响起来,我没有打断安锐。

    (8)“我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完;冬天一下雪,半夜就得起来扫雪。妈妈的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

    (9)平日里的许多疑问,突然一下子被解开。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秋天里,他每天都有好看的落叶送我,为什么在我们打雪仗时,他会一个人在那里奋力地滚雪球,然后推进树篱中去。

    (10)安锐举起那张画:“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得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的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

    (11)“我爱我妈妈,可我不想爱秋天和冬天,老师,可以吗?”他看着我,眼睛里是不安的期待。

    (12)我哽咽着微微点点头,郑重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在我渐渐模糊的眼睛里,我看到有许多举起的手臂,有学生们的,有老师的,甚至还有评委和专家们的。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

    (13)十年后,安锐在寄给我的贺卡里写道: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这让我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现在,我热爱生命的每一天,因为在8岁半那年,我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

    (原文有改动)

    1.有人提议将本文题目改为“一节公开课”,你认为怎么样?为什么?

    2.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4)段划线句“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

    4.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12)段“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一句中加点词语“笑”的含义。

    5.结合选文的内容,请你谈一谈文中的“我”能否得到奖杯?为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毫无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的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他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个道理可能有些深奥,或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作者毕淑敏)

    1.“我”发誓要“保护”孩子,为何还要选择“殴打”?

    2.请赏析第3段画线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含义。

    刻骨铭心: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通过具体详细的叙事,真切的记录了作者打孩子的心路历程,语言亲切自然,真挚感人,使为父母者深思,让作儿女的感动,称得上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挚文。

    B.作者认为,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的孩子,就像顽皮的小兽,应该让他们放任无羁的奔向他们向往中的草原,不应该采用殴打的手段,强迫他们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

    C.作者在文中做了一个“摸火”的假设,是用于说明自己打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切肤的疼痛,从而牢记这种体验,像不再“摸火”一样,永远与一些最肮脏的品质隔绝。

    D.在这个世界上,作者只打过一个人,就是自己的孩子,“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从而给自己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痛苦的记忆,这种记忆让作者回想起来感到深深的后悔,从而决定不再打孩子了。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父母打孩子行为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在《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   》一文从儿童读物谈起,表现了作者对白话文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抨击。文中列举了       等孝道故事。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她便说到:“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里去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①上面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

    ②文中的“她”是谁?她还做过什么事,让作者以为她是个好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请以“我心中的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书写注意工整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