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字词书写 1 题,选择题 4 题,情景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那些坚持不 xiè( )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日jī( )月累中抵达梦想的彼岸。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坚持不 xiè (_______)   日 jī(_______)月累

    (2)给加点字注音。

    一蹴而就(______)   砥砺(______)

    (3)“抵”第二笔笔画名称是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水是生命之源。在文学创作中,灵感来源于水的作品经久不息。

    B. 好朋友遇到困难,他却爱莫能助,不能施以援手,内心感到十分遗憾。

    C. 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D. 他的演讲抛砖引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B. 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C. 这家工厂通过改进生产流程,使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1.5倍,产品耗能比原来减少了1.2倍。

    D. 和平时代,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上路时,还探头探脑,四下张望了一下。

    ②桑桑走出树林时,忽然觉得自己是电影里的地下工作者了。

    ③他有一种神秘感、神圣感,还外加一种让他战战兢兢的紧张感。

    ④桑桑把信揣到怀里。

    ⑤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周围根本无人,即便有人,谁会去注意他呢?

    A. ⑤②③①④ B. ④②③①⑤ C. ⑤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⑤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清朝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因为在会试中中举而疯的。

    B. 传统的“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就内容而言的,如“风”就是各地的歌谣。

    C. “丝竹”、“芳草”、“风骚”、“婵娟”在古诗文中分别和“音乐”、“离愁”、“文学才华”、“月亮或嫦娥”有关。

    D. 词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2)古今中外, 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他们在成功和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______,_____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3)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陆游《诉衷情》)

    (4)根据语境“ 月亮代表我的心” , 填写诗句。 面对明月, 李白深情地写道:“________,________。”给遭贬谪的友人无限的慰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二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图一:捕鸟   图二: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图一篇名:《_________》

    图二篇名:《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九年级(3)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出二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2)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

    (3)活动即将结束了,请写一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甲)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耽:沉溺。九重:深宫之内。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B. 行拂乱其所为(拂拭)

    C. 犹割股以啖腹(大腿)

    D. 若耽嗜滋味(喜欢,特别爱好)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管夷吾举士/皆以美徐公

    B.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时有物外之趣

    C. 曾益所不能/如土石何

    D. 故卿等为朕耳目/辍耕垄上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

    B. (甲)文前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C. (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抚恤百姓。

    D. (甲)(乙)两文中划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都没有涉及外因。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说明文阅读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茸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每年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1.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

    2.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什么?

    3.第④段运用了___________ (说明方法),说明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然后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

    4.艾走进你的生活了吗?请结合实际简单谈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贵的“低头”

    陈鲁民

    ①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但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低头认真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

    ②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的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③由此想起一件事。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我故意走了几节车厢,见到一个外国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一位中年妇女还要给这个“老外”拍照,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她的两个孩子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

    ④说起大学生里的“低头族”,恐怕更多。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有时候一上课,举目望去,抬头听讲者不到一半,余者大都在低头玩手机。有位教授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稍微加了点儿作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教授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当中。

    ⑤“高贵的低头”,是为了学习知识,广博见闻,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高贵的低头”多了,将来就肯定会抬起“高贵的头”,建功立业,一鸣惊人。反之,少了这“高贵的低头”,腹中空空,不学无术,那么未来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想抬头恐怕也抬不起来,想出人头地就更不可能了。毕竟,没有哪个老板聘人时会问应聘者会不会打电子游戏,看过多少韩剧,而只会关注应聘者拥有的文凭和各种技能等,而这些都是靠坚持数年“高贵的低头”换来的。

    ⑥一位常年飞747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头等舱旅客看书的较多,公务舱旅客看杂志或用笔记本办公的较多,经济舱旅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睡觉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高贵的低头”,普通候机区的人基本上都在低头玩手机。由此,引起了她的深思: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⑦我们应尽情享受“高贵的低头”带来的精神愉悦。“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而自觉的“高贵的低头”,会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拥有高贵的见解,高贵的谈吐,高贵的举止,高贵的容仪,成为底蕴厚重的高雅君子,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表达的观点。

    2.本文第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你认为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请简述理由。

    4.联系现实,谈谈如何让更多的人“高贵的低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散文阅读

    写给母亲贾平凹

    ①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14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③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嘛。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④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哆哆唆唆地叮咛这叮咛那,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⑤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闹醒,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自己,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⑥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丢坟上,现实告诉我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

    (选自《青年文摘》2010 年第 21 期,略有改动)

    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文章多处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仿照示例,再举一例。

    前文:算一算,再有 20 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后文: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3.母亲去世已经三年,可“我”“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这是为什么?

    4.文末作者“热泪肆流,长声哭泣”,他的泪水里包含了哪些情感呢?

    5.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句句都能打动人心,请任选一个能感动你的细节,作简要赏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文题一:我为祖国唱首歌

    文题二:

    泥人和木人在河边玩,木人调皮的向泥人泼水,泥人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走,没命地喊着:“杀人啦,救命呀!”木人生气地说:“你这个人很难相处啊,泼一点水在身上算得了什么?怎地喊杀人、救命呀?没意思!”两人走到篝火前,泥人抱起木人就往火边放,木人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喊道:“杀人啦,救命呀!”泥人赶快抱离篝火,不理解的说:“你这个人也太难相处了,怕你冷,抱你烤烤火,喊什么杀人、放火呀?没意思!”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