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材料分析题 4 题,单选题 2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作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广大的海外殖民地。即使在技术水平較低的情况下,英国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当后起的国家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时,英国还在使用旧机器设备。在资本家看来,拆毁旧的还可以继续使用的机器设备,换上新的机器设备是不划算的。在资源配置上任由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资本家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完全信赖资本的逐利性。德国等国则利用英国的自由贸易而大举进入英国市场并出售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产品,在英国市场上与英国制成品展开激烈竞争。他们赶超的共同主线就是对自由贸易的集体不信任,特点是不在原有主导产业上与老牌帝国一决高下,而是另辟蹊径寻求和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寻求和发展动态的竞争力。

    ——摘编自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材料二许多技术创新源于欧洲,但由于可以在美国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其发展却是在美国进步最快。在第二次エ业革命初期,欧洲技术创新一旦被引入到美国,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能够很快开发出生产率高于欧洲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申请新专利,开辟新的技术轨道,摇身一变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并反过来占领甚至垄断技术先发国的市场。这种文化的形成与美国政治家的大力提倡是密不可分的:自本杰明・富兰克林以来,对科学技术的尊崇就成了美国文化的一个持久特征。这种文化就了对技术新动向的高度敏感,欧洲的任何技术动向,几乎马上在美国就有反映,其反映之快,超过欧洲大陆本身,这几乎成为美国的一个传统。

    ——摘编自贾根良《美国崛起为何能抓住“机会窗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失去第二次工业革命领先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技术革命的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苏州、杭州、松江(上海)等处有一些个体纺织者,最初是自备原料,自己劳动,后来有利可图,逐渐增加织机,自己脱离了劳动,专靠雇佣工人生产。还有的是以布商身份,准备了原料交给机房、染房、瑞房等分别依次施工,最后完成了纺织品的生产。不过当时,这两种手エ工场情况还只在东南的很少地区、很少生产部门中出现。

    ——摘编自白寿《中国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洋务送动期间,在“求富”的旗号下,洋务派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使用机器生产创办了一批民用エ业企业,部分解决了军事エ业的资金等方面的问题。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华侨等在上海、广东、天津等地授资创办近代企业以及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也开始采用机器生产。在民族半独立的状态下,华商还大量附股于外国企业,据统计,“在整个19世纪中,所有华商附股的外国企业资本积累在4000万两以上”。

    ——摘编自王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说明只在“很少生产部门”中出现此新变化的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毛泽东看来,要实现农业的近代化(或现代化),主要任务就是改变农业的分散性和个体性特征,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将地主的土地收归农民所有,这仅仅是第一步,还是没有政变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的个体生产的性质,生产力还是受到束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广泛地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并且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开始成批地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事实证明,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产量,一般皆超过同样土地的单干户和一般互助组的水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可是工业化的发展客观上又要求农业社会化要有相应的发展。随着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加快,向着更广、更高的阶段发展。

    ——摘编自成以明《略论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实践》

    材料孟什维克恶毒地诅咒我们的余粮收集制,他们说苏维埃政权除了实行余粮收集制,给人民带来贫困和破坏,没有给人民任何东西,还说在局部和平使复以后,在国内战争结東以后要很快地恢复我国的工业是不可能的。但是要知道,即使是在最富有的国家里,恢复工业也需要好几年时间。余粮收集制在当时是非实行不可的,但现在必须把粮食政策改变一下,即把余粮收集制改为粮食。这无疑将使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使农民能够更准确、更确切、更有把握地盘算一下,他们可以把他们自由支配的全部余粮拿去交换,哪怕是交换当地的手工业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苏维埃政权采取这种经济政策是必要的。

    ——摘自《列宁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设想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毛泽东与列宁实施的农业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阶段

    1979~1984年

    农村政革引发城市国企改革

    第二阶段

    1985~1992年

    探索向市场经济转轨

    第三阶段

    1993~2002年

    完善市场机制

    第四阶段

    2002年至今

    探索市场效率与杜会公平相统一

    ——摘编自陈永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回顾》

    材料二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这家工厂到底有多大?外媒对此曾有统计:中国生产了全球60.%的水泥,45%的钢铁,50%的玻璃,25%的汽车,40%的船舶,70%的智能手机,90%的笔记本电脑,80%的空调,65%的冰箱,40%的鞋子,50%的猪肉,等等。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个第一,美国从1895年到2009年,稳坐了100多年

    ——摘编自《改革开放十大奇迹:重新定义了这一代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济举措,并说明第三阶段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商鞅变法制定了“赐税邑”制度,即从第九级爵位“五大夫”开始,高爵位者不能再分配实实在在的土地,只能享受土地换算成的相应赋税。这一制度有利于

    A. 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B. 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C.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防止土地过于集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我国古代书籍记录的农作物品种表(部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作物种类

    品种数量(种)

    朝代

    记载文献

    86

    北朝

    《齐民要术》

    46

    北宋

    《禾谱》

    98

    北宋

    《笋语》

    荔枝

    32

    北宋

    《荔枝谱》

    柑橘

    27

    南宋

    《桔录》

    蔬菜

    105

    明朝

    《本草纲目》

    A. 农学成就居世界之首

    B. 农作物产量稳步增长

    C. 农作物品种数量丰富

    D. 饮食结构趋于单一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元朝时期,政府在景徳镇设立浮梁瓷局,组织工匠生产,进行徭役劳动。由此可推知,浮梁瓷局

    A. 生产具有较强的国家色彩

    B. 没有制定工艺制作标准

    C. 手工业者的生活较有保障

    D. 其产品主要服务于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湖北汉川县刘家隔镇“其始居民十数家,(明)宣德、正统年间,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齿日繁,贸迁益众,率成巨镇”。这说明明朝中后期刘家隔镇

    A. 社会功能发生变化

    B.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 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D. 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初由于土地集中和人口增长迅速,出现了大量没有土地的农民。乾隆时期废除了户口编审制度,允许农民自由迁徙。这些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A. 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 导致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C. 减缓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D. 限制了城镇工商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42~1845年,英国“运到中国的棉纺织品总值由70万英镑增加到170万英镑,三年中约增加了一倍半”。这一现象

    A. 说明英国完全占领了中国市场

    B. 有利于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C. 表明中国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

    D. 改善了中国民众的生活质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4年4月,国民政府规定对“应用机器或改良手工制造货物,在国外市场有国际竞争力者,减低或免除出口税,减低或免除原料税”。这一规定

    A. 便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 服务于全面抗日战略的需要

    C. 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是为了抵制美国的商品倾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社会主义改造在短期内取得了胜利,这不仅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的信心,也使部分领导人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加上群众运动将是万能的武器”。由此可知,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A. 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B. 引发了人民经济建设中的急躁情绪

    C.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 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人说:“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材料中的“这次全会”

    A. 确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B.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 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 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广东省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吴南生在等办深圳经济特区时,决定出租土地,吸引投资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是在公开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把土地出租改称土地有偿使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经济特区的创办

    B. 经济特区发展有待于思想进一步解放

    C. 土地公有制度阻碍经济特区的发展

    D. 创办经济特区已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下面是1949年1月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 西方文化传播艰难

    C. 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D. 中西服饰文化并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题文)传统中国的出行工具具有身份象征。近代中国,马车、人力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除了少数富贵之家自备外,已大多是租用式的经营,虽因高低档次而有价钱高下之别,但人们选择主要依据自身财力。这说明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

    A. 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B. 有助于淡化等级色彩

    C. 体现了东西文明冲突

    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报刊创刊宗旨的摘录。据此可知,近代报刊

    报刊名称

    创刊时间

    摘录

    《新学报》

    1897年

    “为振兴教学、切磋人才起见……现拟将算、政、医、博物四种新理新法依次刊报,流播遐迩”

    《岭学报》

    1898年

    “凡有西学西政,皆考其源流,详其得失”

    A. 成为传播西学的重要手段

    B. 加速了杜会习俗变迁

    C. 注重培养人才,启迪民智

    D. 有利于西学在华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6世纪,英国商品价格平均提高155%,而工资只提高30%;法国商品价格提高120%,而工资只提高了24%。农村贫苦农民和城市平民日趋贫困和破产,他们在经济上日益受制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 使西欧国家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B. 推动了商业革命在欧洲的出现

    C. 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

    D. 加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灾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面是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该时期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1790年

    1835年

    1850年

    煤产量

    760

    3000

    4900

    A. 人口的大量增长

    B. 棉纺织业的发展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政府重视重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的两个星期内,经济危机使美国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这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材料说明这次经济危机

    A. 恶化了世界紧张局势

    B. 演变为世界性经济危机

    C. 来势凶猛且破坏力大

    D. 加了美国政局的动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35年,美国政府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意在

    A. 刺激和扩大社会就业

    B. 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

    C. 恢复全国工业的生产

    D. 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据资料统计,1951年,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占政府总支出的36%,但197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3%,这说明英国社会福利开支的增多

    A. 调节了收入不均现象

    B.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C. 提高了社会的就业率

    D. 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21年,列宁认为建设社会主义不能依靠理想,必须从现实的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通过一系列非凡的过渡办法”。列宁所说的“过渡方法”

    A. 为国内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B. 使苏联迅速成为了工业强国

    C. 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 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入认为,他是第一个看出旧有社会主义模式存在严重问题并敢于带头向这一模式发起冲击的人,但他的改革没有改变积弊甚深的苏联现状,却使干部和群众怨声载道,最终导致他下台。“他”应该是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布雷顿森林会议第一次以世界性的协定形式明确规定了国际货币制度的规则以及执行和维护其原则的手段。由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会议

    A. 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B. 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C.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地位

    D. 有利于减少贸易壁全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学者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大国借此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崛起,中小国家从中得到了安全、稳定与繁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有望走上发展之路。该学者意在强调欧洲一体化

    A. 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

    B. 是欧洲各国共贏的一体化

    C. 增强了欧洲的凝聚力

    D. 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据联合国《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年全球有1.5万家跨国公司,3.5万家分支机构,2000年全球有6.3万家跨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达70万家。由此可知

    A. 世界经济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

    B.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

    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