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2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唐中宗时,两京诸市在正铺外更造偏铺以适应需要,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如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油坊等。这说明当时

    A. 城市坊市分离格局形成   B. 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

    C. 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   D. 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87年,欧洲共同体十二个成员国签署《欧洲一体化法案》,决定取消各国间的一切非关税壁垒,实现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实现统一的欧洲内部大市场。该法案的签署

    A. 开启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B. 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 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 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00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 (     )

    A. 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   B. 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

    C. 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   D. 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1 题
  1.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 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D. 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到,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据此可知(   )

    A. 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   B. 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 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   D. 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增的同时分流出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英国的农业革命

    A. 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B. 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 使农业保持经济主体地位

    D. 不利于城市化发展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庄子》中载:“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飨。”《吕氏春秋》也说:“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这表明战国时期

    A. 小农经济发展

    B. 注重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出现

    D. 农民自给自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 朝廷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 地方豪强控制了郡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古田千年八百主,今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

    A. 流民问题严重

    B. 商业发展受阻

    C. 租佃关系普及

    D. 政府不抑兼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B. 传统手工业迅速发展

    C. 自然经济统治地位丧失

    D.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旨在

    A. 吸纳民资

    B. 寓强于富

    C. 辅助军事

    D. 发展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A. 工业不平衡格局得到改变

    B. 国民政府干预经济发展

    C. 战争使民族工业布局调整

    D. 日本在沦陷区“以战养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45年,八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据史料载,到1946年底,迁川工厂联合会的390家会员厂仅存100家,而开工者只有20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挤压

    B. 美国经济大力渗透

    C. 封建官府的排挤

    D. 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是1952年与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粮食

    棉花

    原油

    1952

    1.6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56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A. 三大改造完成

    B. 重点发展重工业

    C. 国民经济恢复

    D. 工农业均衡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

    A.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 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C. 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 形成了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历史学家研究,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

    A. 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

    B.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C.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动

    D. 海外贸易和殖民捺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1868年到1900年的32年间,英、美、德、法四国的钢产量从24万吨猛增到2355万吨。铁路建设成为这一时期新兴工业化的中心,世界经济出现爆炸性的大增长。这主要是由于

    A. 民主制度推动经济发展

    B. 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

    C. 技术创新推动资本集中

    D. 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漫画《胡佛总统救济农民》,大危机被比喻成鸟,救济方案是竖稻草人吓跑它们,漫画表明

    A. 民众对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不满

    B. 胡佛应对危机政策的有效性

    C. 美国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霾

    D. 胡佛政府对经济大规模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读图,实线代表私人部门就业者的失业率,虚线代表全国就业者整体失业率。

    美国1930—1936年失业率变化出现如图所示失业率差距是因为

    A. 《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

    B. 金融体系的整顿

    C. 《农业调整法》的贯彻落实

    D. 以工代赈的推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 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 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钱乘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此处“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

    A. “经营者革命”

    B. 全球化进程加快

    C. 区域集团化合作

    D. 国家加强经济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据统计,1945年至1976年间,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7.8%,是二战前的10倍。西欧国家经济得到较快恢复,美元也结束了几个殖民帝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 “关贸总协定”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德国大众公司原本是一家l00%的国有企业,后来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80-90%出售给职工和国内公众,每人不得超过5%的股票,目前大众公司70万个小股东占有公司80%的股票,其余在国家手中。这种现象

    A. 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B.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C. 国家失去了企业控制权

    D. 便于实现资本的社会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将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迁入中国的广东和福建。这本质上反映了

    A.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

    B.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C. 跨国资本全球扩张

    D. 区域经济合作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国内商业领域,清代的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专卖制度、榷关制度、牙行制度和行会制度等方面。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干预商业经济的发展,把商业经济的发展控制在封建经济、政治体制能容许的限度之内。既需要商业经济保持一定程度的繁荣,以便为封建体制服务,又需要防止商业经济的过度发展而危害封建体制,这就是清政府推行抑商政策的实质。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认识到恤商与抑商之间的内在联系。

    ——摘编自邓亦兵《清代前期抑商问趣新探》

    材料二重商主义政策在16、17世纪的英国得以大力推行,主要是民族国家崛起的需要。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加强,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对金银货币的狂热追求使重商主义最初表现出强烈的重金倾向。随着重商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重商主义者认识到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同样是使国家致富的有效捷径。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的英国正处于这一转变的过渡阶段,伊丽莎白一世对外积极寻求海外市场,拓展海外贸易,对内则实行保护性措施。伊商莎白一世政府,承受着欧洲各国争霸的巨大的压力,努力寻求新体系的构建和适应新形势的新的治国方略。

    ——摘编自宫艳丽《论重商主义与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抑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重商主义政策发展的原因及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6年初,张之洞派晚清状元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张謇心系实业,设立大生纱厂,他试图通过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后通过朋友将洋务企业湖北织布局搁置的官机以官股入股,1899年勉强开车生产,1901年在两江总督张坤一的支持下建成纱厂原棉基地——通海是牧公司,后又创办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等,逐步形成工业区。一战期间,张謇进一步扩大规模,注重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逐步使南通成为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基地之一,张謇成为苏北著名实业家。

    ——摘编自凤凰网《重读张料》等

    材料二涩泽荣一早年访欧后被日本明治新政府选拔为民部省长官,1873年他辞去职务,开始建立第一个国立银行,还帮助建立了王子造纸厂、大阪纺织厂等,据统计,由他参与创立的企业总数达500多家”。他主张广泛筹集社会资金来创办企业,他认为,国家要达到真正的独立,既要发展本国现代产业,也要培养具有自由平等精神的新知识人才,他一方面把实业家和实业界组织起来,向政府提出政策提议;一方面注意实业教育的普及和实业道德的熏陶,晚年时他致力于社会教育事业和国际友好往来,涩泽荣一为日本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日)中井英基《张謇与涩泽荣一:日中近代企业家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办实业的历程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与涩泽荣一在创办实业过程中的共同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利益而颁布了“谷物法”,规定国内市场的小麦价格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外国谷物输入。这严重侵犯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高昂的谷物价格势必引起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和利润的降低。工业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围绕“谷物法”的存废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斗争。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尤其是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商业资产者力量日益壮大。而一大批政治经济学家也为此做了大量的舆论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等。1846年,在激进的自由贸易派推动下,废除了《谷物法》,1849年又废除保持近200年的《航海条例》。这标志着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确立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新政”成为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其做法和特点,都深深影响到二战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家干预经济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