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单选题 28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8 题
  1. 下列近代中国企业性质相同的一组是

    A. 福州船政局,继昌隆缫丝厂   B. 天津机器制造局,发昌机器厂

    C. 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   D. 湖北织布局,贻来牟机器磨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两家棉纺厂。进入19世纪后发展迅速,1802年有52家,1809年有64家,1830年有99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电力广泛应用

    B. 蒸汽动力推广

    C. 铁路时代到来

    D. 新航路的开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经过70天的航行,虽然他没有到达中国,也没有到达印度,但他根据地图,仍将他到达之地称为“印度”(Indian),将他遇到的原住民称为“印度人”(Indians),他其实不知道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这里的“他”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麦哲伦

    D. 达•伽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禇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幅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A. 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官方《国民收入与支出》统计: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材料反映的英国社会福利的变化

    A. 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B. 改善了普通民众生活水平

    C. 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 冲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下面是《大公报》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A. 19世纪中期

    B. 20世纪初期

    C. 20世纪中期

    D. 20世纪后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市场监管宽松

    C. 岭南出现商业名镇

    D. “草市”刚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都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当时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 形成区域性经济分工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手工业生产分布不均匀

    D.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载:“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

    A.土地兼并       B. 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       D.闭关锁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面对民间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的形势,清代统治者

    A. 压制打击工商业的发展

    B. 鼓励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C. 摈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 极力抑制农耕自然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描绘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自行制造火炮的情景。从图中可得到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该火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对这一谕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其目的是扩大税源,缓解财政危机

    C. 表明清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 为缓解统治危机,被迫作出政策调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是191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下面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 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

    B.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侵略

    C. 外国烟草在华销售锐减

    D.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严重背离状态,其原因是

    A. 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经营分散

    B. “三大改造”期间工业大发展

    C.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56年底,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方面首先实施的重大举措是

    A.引进外资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设置经济特区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面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这一经济结构最有可能处于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晚清出版的《格致汇编》记载:“(上海)租界之内,中外大行家,以及办公事处,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该记载反映出近代上海

    A.最早架设有线电报线路                  B.有线电报得到普遍应用

    C.已经建成近代电讯网络                   D.利用电话进行信息传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如果为下边示意图确定研究主题,最为恰当的是

    A. 疾病与灾难

    B. 掠夺与杀戮

    C. 交流与联系

    D. 冒险与财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

    ①城市化快速发展

    ②汽车等交通工具数量增多

    ③电力技术广泛应用

    ④计算机技术产生和普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当时英国能够这样做的主要条件是

    A. 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B. 工业革命的完成

    C. “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D. 电气时代的到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罗斯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是

    A. 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B. 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C. 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D.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赫鲁晓夫改革的“两面性”表现为

    A. 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

    C. 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 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为此,战争结束后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C. “关贸总协定”签署

    D. “冷战”秩序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其显著特征是

    A. 以美国为主导

    B. 以欧洲为中心

    C. 摒弃社会制度的对抗

    D. 在联合国框架内运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盟将是美苏间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西欧联合

    A. 超出了历史发展规律

    B. 消除了内部矛盾

    C. 是民心之所向

    D. 产生了新的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20世纪末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最重要纽带是

    A. 垄断组织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A. 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B. 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 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三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材料表明他们先后付诸实施的行动有哪两大类?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三分析其成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20年代起的约七十年里,苏联的建设道路影响深远,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三苏联工业总产量位次变化表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量

    5

    3

    2

    2

    1

    ——据《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

    材料四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五2000年,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如下:

    14.6%受访者:20世纪俄罗斯的成就超过其他任何世纪;

    13.2%受访者:这是俄罗斯最不成功和最困难的一百年;

    2/3受访者: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受了空前损失。

    ——据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检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及其作用各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能“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的原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式的经济有哪些弊端?

    (4)材料五中,哪个观点比较客观?它符合怎样的评价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