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单选题 8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自秦以来辅佐天子处理国政的相位,至是废去,遂成绝对君主独裁的局面”。对“至是废去”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仿效前代末期皇权稳固的做法

    B. 六部名存实亡使皇帝萌生废相念头

    C. 殿阁大学士篡夺相位对皇帝的鼓动

    D. 皇帝认为宰相擅专威福,危及君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

    A. 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B. 淡化了“国”与“家”的结合

    C. 大宗、小宗政治待遇相同

    D. 废除了“世卿世禄”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A. 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B. 世袭制度确立

    C. 宗法制家族制度形成

    D.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以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 皇帝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 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 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对这一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其内涵对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

    B. 可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C. 其核心是长子继承制

    D. 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自称“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在通常情况下,一切行政、军事、立法、司法、财政、文教大权,无不由皇帝掌握运用。这表明皇帝制度的首创

    ①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

    ②皇帝不必遵循一定程序和方式行使权力

    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

    ④秦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这一措施的实行最突出的作用是

    A. 强干弱枝

    B. 分割相权

    C. 经济发展

    D. 结束分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以下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御史台

    ②都察院

    ③刺史

    ④三省六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的制度指

    A. 军功爵制度

    B. 察举制

    C. 征辟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历史上有很多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影响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其中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标志性意义是

    A. 标志着全国统一的完成

    B. 标志着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的矛盾的基本解决

    C. 标志着地方分裂势力被最终消灭

    D. 标志着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段话反映的实质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官僚制度的日趋完善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8 题
  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大致经过“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隋唐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与秦汉时期相比,其最大特点是

    A. 选拔官员受到世家大族的影响

    B. 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C. 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官员

    D. 以品德素养为标准选拔官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A. 血缘

    B. 地域

    C. 信仰

    D. 出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 地域关系

    B. 血缘关系

    C. 信仰关系

    D. 财产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A. 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 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

    C. 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代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图片所示的哪位皇帝在位时,丞相的权力受到中朝的严重制约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设置的时间和目的是

    A. 宋朝监察、控制地方官

    B. 明朝巡查地方、检查政令贯彻情况

    C. 汉朝巡行郡国、监督诸侯国

    D. 唐朝代天子出巡、检查地方法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A. 西周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不能说明

    A. 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B. 军机大臣的一切职务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

    C. 军机大臣只是奉旨办事而已

    D. 军机处的设立虽强化了皇权但行政效率低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 间

    职 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4分)

    (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材料二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实行了军功爵制。其中秦国的二十等爵制度较为完善。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

    材料三南朝时有民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是指士族子弟只要能坐到车上不掉下来就可以当著作郎,只要能写两句书信中问候的话就可以当秘书郎(著作郎、秘书郎是官职名称)。

    材料四《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与三代相比,选官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

    (2)汉武帝是怎样发展选官制度的?东汉有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哪一方面的历史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