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相互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文中的“它”指“求同存异”的方针

    B. 文中的“它”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表明申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它”在万隆会议时提出,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09:00---10:00

    朝鲜东学党起义

    10:10---11:00

    北洋海军的悲歌

    11:10---12:00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 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 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C. 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 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地道战、庄稼汉,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这段歌词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 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 两大战场密切配合

    C. 采取恰当战略战术

    D. 海外侨胞大力配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国共合作宣言》的签署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双十协定》的签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为某农民在不同年份贴出的三幅春联,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对外开放的实行

    B.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经济特区的设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以上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没有涉及到的是

    A. 促进了经济发展

    B. 导致了社会分化

    C. 破坏了生态环境

    D. 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建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另一条道路”是指实行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①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二次科技革命飞机的发明

    B. 苏联工业发展汽车大量出口

    C. 经济危机爆发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D. 国家干预经济汽车价格上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就职演说》时说:今天,随着旧的体制的消失,新的世界更加自由,却更不稳定。共产主义的垮台已经唤起原有的仇恨,引起新的威胁。很清楚,美国必须继续领导这个我们为之作出了如许贡献的世界。下列对他的演说评述正确的是

    A. 正确体现了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局势

    B. 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 反映了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独霸世界的野心

    D. 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政治需要“改革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以及国家领导人所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从而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一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该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

    A. 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B. 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己基本被清除

    C. 部分清廷官员逐步认同近代观念

    D. 晚清时各省己摆脱中央政治控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创造性地倡议兴办经济特区,充分肯定经济特区‘试验场’作用……,一次次地考察指导,立足长远谋划新形势下经济特区发展的未来……,经济特区诞生和发展的每一步,始终牵动着中南海,倾注着党中央的心血……”由此可见,30多年来-我国经济特区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是

    A. 有利的外部环境

    B. 稳定的国内局势

    C. 人民群众的愿望

    D. 决策者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读图,回答问题分6

    图一慕尼黑会议

    图二中国军队激战台儿庄

    (1)图一、图二所示史实都发生在哪一年?

    (2)上述史实对当时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革命和建设工作重心转移大事记

    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②【1933年到1936年】在蒋介石领导的第五次“围剿”过程中,由于王明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中央根据地红军“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革命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③【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乡村到城市,并由.J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④【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变。

    (1)根据大事记①、②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转移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大事记,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工作重心转移是通过哪些方式完成的?

    (3)结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统治集团在权衡了各种主张和要求后,参照了其认为最适合日本国情的普音士宪法,制定出《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这部宪法将社会上各种立宪思想代表的利益诉求和精神追求皆反映其中,既表现出“皇权至上”的传统保守思想,又体现出人权保障、对君权加以限制的近代化理念。它成为当时亚洲最具近代化特色的宪法,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也对日本以后的历史进程乃至战后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晓光《日本明治前期的立宪主义思想争鸣》

    材料二我国曾先后多次对现行的“八二宪法”进行修正,1988年修订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1993年的修订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1999年的修订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2004年的修订提出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018年的修订将倡导社会主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写进宪法。每一次修正,都是对宪法的一次完善,都带动了我国法治进程的毒一次进步。

    材料三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宪法作为根本法,对于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具有统帅作用,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杈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依法执政,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推动宪法实施。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实施水平,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息息相关,没有宪法的全面有效实施,依法治国的目标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1)据材料一,归纳明治宪法是当时亚洲最具近代化特色宪法的主要依据。并指出其对日本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