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诗歌鉴赏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相比早已_______的高铁,作为我国铁路另一高科技发展方向的重载铁路却一直_______。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主办的首届重载铁路新技术新装备展览会在河北沧州举行,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

    进入展厅,中央的大尺寸沙盘首先映入眼帘,直观清晰地展现了国家能源集团铁路集疏运系统的地理分布。展厅中最_______的是由三节车厢组成的机车模型,它就是“神华号”十二轴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传统的机械开关地面过分相设备存在开关寿命低、故障率高、智能化程度低等缺陷,为此,神朔铁路分公司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列车无感知过分相,对重载铁路的运能提升、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司机操作强度、提高车—网匹配性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铁路牵引供电技术新纪元,值得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家喻户晓   无人问津   有目共睹   万古流芳

    B. 脍炙人口   鲜为人知   有目共睹   大书特书

    C.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引人注目   大书特书

    D. 脍炙人口   无人问津   引人注目   万古流芳

    2.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呈现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

    B. 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表现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

    C. 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

    D. 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呈现。

    3.下列在文中波浪线初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便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

    B. 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也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C. 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

    D. 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则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和淳朴民风的诗句: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表现激烈的战争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你有多重要

    孙道荣

    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

    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

    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

    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头车尾不在一个水平面!车头向下,尾巴翘起。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

    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开着,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

    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

    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

    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

    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

    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汽车轻轻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

    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受伤的司机,也从驾驶室爬了出来。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

    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大家四处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

    他已经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十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而眼前的挫败,相比以前,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他也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

    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对山路崎岖难走的描述为下文车祸的发生埋下伏笔;车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则为后文车祸发生后车内的惊险状况做了铺垫。

    B. 车祸是小说情节上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经历车祸后,他认识到先前挫折的微不足道,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C. 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果不及时跳窗逃生,自己会有性命之忧;如果跳出去,整车人将失去生还的机会。

    D. 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心理等描写除了刻画人物形象,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使作品更具真实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2.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

    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传”是无条件的,那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可能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这与被保存的文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没有关系。总之,先把它保存下来,而且要把保存传统文化由不自觉变成自觉,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比如,我国一些农村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那里的人比较穷,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在那些古建筑中,古建筑因而得以保存下来,这种保存就是无意识的。可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旧房,建新房,那种对古建筑无意识的保存也就越来越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承”又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这跟只保存不同,而是要把它发扬光大。当然,“承”不是简单地传承发扬,而是要做到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叫“承”。仍然以古建筑为例,“传”的话,就是不破坏它,不让它倒,让它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好。而把古建筑上合理有用的部分用到新建筑上,这就是“承”了。正因为如此,“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要选择其中精华的、正确的、有用的部分进行发扬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扬弃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几千年来,它一直在吸收外来、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着。比如,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就得到了发展扩大,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被吸收进来。语言方面,该地区南方的方言保留了华夏本音,而北方的方言大量吸收了外来民族语言。音乐、舞蹈方面,中原地区更是大量吸收外来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后来都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才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形成了海纳百川、整合发展的优势。今天,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更要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

    (摘编自葛剑雄《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谓“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无条件地、尽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原样保存下来。

    B. 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不管它好坏以及积极、正确与否。

    C. 所谓“承”,就是继承、发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

    D. 在“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要尽可能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针对“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提出观点,总领全文。

    B. 在论述“传”和“承”时,文章都是先阐释其内涵,再进一步论述具体的做法。

    C. 在论述“传”和“承”时,文章都借助具体的例子加以论证,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先谈“传”而后谈“承”,从主到次,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把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人就能通过它感受历史,认识人性。

    B. 相对来说,贫穷其实更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比如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掉古建筑去建新房。

    C. 对于古建筑而言,“传”是尽量延长它存在的时间,“承”是将其合理有用的部分用到新建筑上。

    D. 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文化得到发展扩大,是因为普遍吸收了少数民族的语言、音乐、舞蹈等文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宫颈癌疫苗的联合研发者英年早逝令人唏嘘

    日前,宫颈癌疫苗在中国获准上市,使周健这个名字在媒体和朋友圈“刷屏”。这位宫颈癌疫苗的联合研发者,他的科研故事让人感动,他的英年早逝令人唏嘘。

    宫颈癌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癌症疫苗,它的成功研制,是人类医学史上一项重大突破。而周健的故事,他的科研人生,蕴涵着科学家的勤奋、执着、合作、机遇、发现,还有爱和悲伤、友谊、善良等,正是这些美好而伟大的精神,指引着无数科学工作者默默奉献,为人类的福祉和真理而努力奋斗。

    在社会环境和科研环境日益浮躁的年代,在不少科学工作者热衷“赶场走穴”和为项目经费而劳碌奔波的大环境下,周健的故事,像一面明镜,让人们看到,科学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值得有追求有理想的人为之献身。而真正的科学家,注定会被人们永远铭记。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

    材料二:

    他成功研发宫颈癌疫苗,却意外早逝

    宫颈癌是由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癌症,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信息显示,全球每年约有50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其中一半死亡。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但是,寻找解决办法是段充满艰辛的历程。

    2016年7月1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疫苗(16型和18型)的进口注册申请,这意味着我国女性在家门口就可以打上宫颈癌疫苗。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很少有人知道成功研发全球首个宫颈癌疫苗的两名科学家中,有一位是英年早逝的华裔科学家周健博士。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宫颈癌疫苗专家夫妇全力攻关

    周健1957年出生于杭州,1982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先后在浙江医科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1988年他申请到位于英国剑桥大学的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的肿瘤和病毒实验室从事病毒和癌症研究。其间,他结识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免疫与癌症研究中心主任伊恩·弗雷泽教授。1990年,在弗雷泽的力邀下,周健和夫人孙小依前往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工合成HPV疫苗。

    研制宫颈癌疫苗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获得HPV。研究发现,HPV有70多种类型,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颗粒状结构:内核是导致疾病的病毒DNA,外表是一层有20个面的蛋白质“外壳”。作为分子病毒学家,周健擅长克隆基因并在细胞中将它们表达出来,他试图通过重组DNA技术做出这种病毒的外壳。他的想法是要制造出外表类似HPV但内核不含病毒DNA的病毒样颗粒,这样的颗粒可以像“稻草人”一样让体内产生免疫反应,但又绝对安全。

    然而,周健在6个月时间里一无所获。1990年年底的一个夜晚,周健和孙小依外出散步时突然提出一个想法:“我们已经有表达和纯化了的L1、L2蛋白(即HPV晚期蛋白、病毒壳膜的主要构成),何不把这两个蛋白放在组织液里,看看它们能否合成病毒样颗粒?”

    “哪有这种可能,将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如果这么简单,别人早就成功了,还能轮到我们吗?”在丈夫的一再催促下,孙小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两个现存的HPV晚期蛋白放到试管里。

    过了两个星期,两人将合成好的东西拿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孙小依回忆说:“当时傻眼了,真的合成了一个病毒样颗粒,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一个体外合成的病毒样颗粒。这真是惊喜的一刻!”弗雷泽教授更是喜不自禁:“我清楚地记得那个特别的时刻,我们第一次看见了病毒样颗粒的图片。当时我们就知道,如果有某种东西可以制成疫苗,那么应该就是它!”

    在第一眼看到病毒样颗粒后,弗雷泽和周健最关心的问题是:病毒样颗粒所产生的免疫反应是否足以让它制成疫苗?在最初的几年里,他们努力让这种病毒样颗粒表现出所期望的效果。实现关键性突破后,昆士兰大学开始与投资公司和制药公司联系。在默克公司支持下,大规模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开始了。

    1999年初,宫颈癌疫苗的临床试验在世界各地陆续展开,温州医学院的临床试验也在紧张进行之中。周健计划回中国进行一次学术访问,但没有料到,这竟成了一次没有归途的旅程。

    “周健的身体一直很好,出国十多年没有请过一天病假。他经常一周工作七天,那段时间他整天坐在那里,边写基金申请书边叹息‘怎么这么累啊’。”孙小依劝他放弃回国计划,但他拒绝了。1999年3月9日晚,刚到杭州的周健因感染性休克病重。第二天,他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42岁。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四:

    宫颈癌疫苗造福亿众

    宫颈癌疫苗专家周健去世七年之后的2006年,默克制药公司和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生产的两种宫颈癌疫苗面世,随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批准了宫颈癌疫苗的使用,累计被使用超过1.25亿次。

    2006年8月28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亚历山大医院,弗雷泽教授为一对少年姐妹接种了世界第一支宫颈癌疫苗。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曾在周健的纪念文集中亲笔作序,向合作发明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疫苗的周健博士表示崇高敬意,称赞他“使全世界千百万妇女包括200万以上的澳大利亚妇女得以受益”。

    2015年6月,欧洲专利局主办的2015年欧洲发明奖颁奖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周健和弗雷泽教授凭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宫颈癌疫苗,获得“最受欢迎发明奖”。欧洲专利局局长伯努瓦·巴蒂斯泰利在颁奖时评价,“周健和弗雷泽是现代医学领域的无名英雄,这一奖项也是人们对他们的开创性发明无限感激的表现”。

    弗雷泽教授一直为周健的英年早逝表示惋惜:“我们欠他很多,不仅是因为他参与研发了这一里程碑式的疫苗,更重要的是,他指导和鼓励了在澳大利亚的一代中国科学家们,激励他们投身科研事业。”为纪念周健作出的杰出贡献,昆士兰大学设立了周健博士纪念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于资助温州医科大学的博士学生前往昆士兰大学进修,并跟进联合研发项目的进展。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仅42岁的周健,他的名字在媒体和朋友圈“刷屏”。他的科研故事让人感动,他的英年早逝令人唏嘘。

    B. 周健出生于杭州,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后从事病毒和癌症研究,期间因结识了伊恩·弗雷泽教授而成功研究出人工合成HPV疫苗。

    C. 周健和弗雷泽终于成功解决获得HPV的难题并制成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周健博士英年早逝16年后,获得殊荣,其取得的辉煌成就造福于人类。

    D. 伯努瓦·马蒂斯泰利评价“周健和弗雷泽是现代医学领域的无名英雄,这一奖项也是人们对他们的开创性发明无限感激的表现”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葛兰素史公司的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疫苗(16型和18型)的进口注册申请,这意味着我国女性在家门口就可以打上疫苗治愈宫颈癌。

    B. 宫颈癌是由HPV感染而引发的癌症,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全球每年约有50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其中一半死亡。

    C. 内核是导致疾病的病毒DNA,外表是一层有20个面的蛋白质“外壳”,这种具有相似颗粒状结构的HPV有70多种类型。获得HPV成为研制宫颈癌疫苗面临的最大难题。

    D. 获得HPV的过程充满艰辛。1990年底,周健夫妇将两个现存的HPV晚期蛋白放到试管里,亲手合成了一个病毒样颗粒,宫颈癌疫苗的研制获突破性进展。

    3.华裔科学家周健博士对待专业,对待在澳大利亚的一代中国科学家们的态度和行为,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内容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谕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谕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 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 “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 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 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 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 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4.下列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庐于墓次               次:旁边

    B. 人有怪而问之者           怪:感到奇怪

    C. 高祖宥之不问也           宥:责备

    D. 诏权假昂节             权假:暂时代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②希望是全人类共有的东西,即使是不名一文的乞儿也有

    ③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④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

    ⑤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还是坚持己见。

    ⑥学习总得靠个人努力,如果自己不长进,即使别人在旁边耳提面命,恐怕也无济于事。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校长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②两亿零八百万年以前,又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灾难发生了,首当其冲的是海洋生物,某些陆生动物也未能幸免。

    ③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④众人出发后,很快来到了一个大广场,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真是万人空巷啊

    ⑤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硬,但身无长物,如何取胜。

    ⑥近十年来,我这个普通焊工,不敢说目无全牛,但凡电焊上的活儿,没有能难住我的。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流行词反映了青年的生活世界,以下为社会关注的关于青年生活的流行词:网络原住民、燃文化、有温度、打call、无问西东。

    媒体对这五个词的解释是:网络原住民,意为当代青年从小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燃文化,是指青年呈现的一种充满阳光热血的生活文化状态:有温度,意为让人感受到热度、暖意:打call,意为给某人点赞加油活跃气氧:无问西东,源于清华大学校歌,其实是希望学子们做学问不要太局限,要有世界眼光脱离所谓西方、东方学米的条条框框:电影中表达一种人生境界,人需要认清真实的自我,遵循本心而活。

    请以其中的两三个流行词为基础来谈谈你对当下青年生活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