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该艺术形式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你知道该艺术形式是什么吗(   )

    A. 唐诗   B. 宋词   C. 元曲   D. 京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  )

    A. 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的“奴才”

    B. 主要工作是画葫芦

    C. 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 可以在军机处自由地工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烧饼油条是我国一项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指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人对哪一个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 寇准 B. 文天祥 C. 岳飞 D. 苏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盛唐气象表现为

    ①经济繁荣

    ②民族交往与交融

    ③开放的社会风气

    ④多彩的文学艺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名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是

    A.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太祖询问宰相赵普如何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赵普建议他对地方藩镇“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太祖接受其建议而采取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

    A. 派文臣做知州 B. 各州设通判 C. 设立转运使 D. 设立布政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唐太宗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盛况是在(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D.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 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水腥,流血川原丹。”杜甫这首《垂老别》描绘了这场动乱造成的惨状,唐朝也由盛世走向衰落。这场动乱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防止武将专政、跋扈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战场上连连败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轼:《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 B.北宋对辽战争的失败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北宋末年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位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物品,他可能会携带的货币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名为《传说》的歌曲中的主人翁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

    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满族 C.白族 D.回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作者是李清照。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

    A. 汉赋

    B. 唐诗

    C. 宋词

    D. 元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宋代“瓦子”中圈出来许多专供说书、唱曲、杂剧、杂技、蹴鞠等演出的圈子,称为

    A.大瓦

    B.勾栏

    C.下瓦

    D.大相国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元有天下……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元朝中外交通发达 B.元朝疆域广大

    C.元朝人口较少 D.元朝民族关系融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段史料反映的是哪一科技的应用?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指南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特点是

    A.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B.八股取士

    C.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D.答卷的文体不拘一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琉诛承相胡惟庸。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立下圣旨,“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大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 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诗句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是

    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C.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央视新闻热播的《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弘扬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的“工匠精神”。下列科技著作与这一“工匠精神”最为切合的是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九章算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人中原后,提出的斗争口号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D.均田免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一首《七子之歌·澳门》唱出了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心愿。历史上,霸占我国澳门400多年的殖民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葡萄牙

    D.荷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二藩,定陇蜀,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据记载,至乾隆时某座城市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该城市是

    A.盛泽镇 B.汉口镇 C.苏州 D.扬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清初,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之中心自居,视外国为蛮夷,居高临下地处处加以提防。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马克思说“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产生的小农意识,是清朝闭关自守政策的根源。

    ②乾隆帝在位时期禁绝中外贸易。

    ③长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一旦遭到先进国家的进攻,就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④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率先打开中国的大门,清朝的闭关锁国破产。

    (2)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朝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如图)

    材料二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四  杭州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由于北方许多人随朝廷南迁,人口激增,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同时,杭州也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绍兴八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

    ——《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货币经济、文学艺术、娱乐、工艺技术四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宋代“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当时中国商船最远到达哪里?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南宋定都杭州的主要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材料一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周朝分封的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新皇帝是指哪一位皇帝?这位“新皇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

    材料二  宋朝宰相赵普建议宋太祖削弱藩镇的权力,说:“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唐末五代藩镇问题,宋太祖按照赵普的建议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宰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3)材料三中,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后对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重大改组”?

    材料四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达到,超过)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很难用里数来计算)。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地理志》

    (4)据材料四,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什么?并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元朝如此创新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5)材料五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对清朝中央集权有何影响?

    (6)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