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14 题,填空题 5 题,推断题 1 题,流程题 1 题,实验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计算题 2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4 题
  1. 某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有磷酸钾(K3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1 C.+3 D.+5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B.煤燃烧发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

    D.水力发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NaCl B.Al2O3 C.CH4 D.Cu(OH)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药品

    C.称量药品 D.验满氧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不法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再制成药用胶囊流向市场。皮革度料中铬超标,危害人体健康。铬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4,相对原子质量为52,铬原子电子数为( )

    A.76

    B.24

    C.52

    D.28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元素和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煤和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塑料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D.以步代车是低碳行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面图示为某些物品对应的pH范围,其中显弱碱性的是

    A.小苏打 B.杨梅 C.栗子 D.菠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船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大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理(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氧化铁反应

    C.与三氧化硫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能调节新陈代谢,但一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可从水果、蔬菜中摄取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白醋除水壶中的水垢 B.高楼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

    C.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用燃烧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B.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

    A.氮元素和氧元素 B.氢元素和氧元素 C.氮元素和碳元素 D.氮元素和氢元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内含氧气)密封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根据图回答: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硫原子的质子数为___,该元素的原子易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____(填“阴”或“阳”)离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左方框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右方框中物质的名称是_____。

    (2)该微观示意图表明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用适当的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水分子_____,

    (2)氢离子_______,

    (3)三个铝原子______,

    (4)铁元素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化肥说明书的一部分如图。

    (1)此包化肥___ (填 “是”或“不是”)钾肥。

    (2)该化肥的化学性质为:

    ①与碱性物质混用会因放出_______气而损失肥效;

    ②受热_______(填“能”或“不能”)分解。

    (3)该化肥的物理性质为: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溶于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_____B(填“>”、“<”或“=”,下同)。

    (2)将t3℃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B。

    (3)t2℃时,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_______gB也刚好达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精确到0.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调味品,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

    (1)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B______。

    (2)写出D的名称:______。

    (3)在物质的分类中,B属于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图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流程题 共 1 题
  1. 纳米铜粉不仅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应用于化工行业(如乙烯聚合),而且是高导电率、高强度纳米材料不可缺或的基础材料,其性质引起电子界的极大兴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废黄铜丝(铜、锌合金)为原料,制备纳米铜粉,其流程如下:

    (1)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固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所需的玻璃棒作用是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③属于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4)制备纳米铜流程中,流程Ⅰ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图(1)回答:写出a的名称______;在连接c和d时,使d较易插入c中的措施是______。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下列实验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B.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C.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写出你所选答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的速率。请从图(4)中选取____(填字母)与图(3)组合出一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的装置。

    (5)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可用图(5)中的甲装置,甲装置中应放__________作干燥剂(填“浓硫酸”“氧化钙”或“氢氧化钠”);若用乙装置测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图中植物油作用为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若用图甲装置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在瓶中装满水,氧气应从______(填“左”或“右”)端导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在图(1)所示条件下, 铁钉绣蚀最快的是试管_____(填序号),对比A、B装置,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

    (2)铝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比铜和铁晚,这是因为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据你分析,甲同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他发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活动性Cu___Ag(填“>”“<”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4)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想再补充一个实验,请你和乙同学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达到探究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

    ___

    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2 题
  1.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请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计算:

    (1)二氧化碳中含有____种元素。

    (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______个碳原子;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一共含有_____个原子;

    (4)二氧化碳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最简整数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的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1)b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pH=7时,消耗_______________gNaOH溶液,其溶质NaOH的质量为______g。

    (3)计算1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