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 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 官僚政治的弊端

    C. 中央集权的削弱 D. 行政效率的低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D.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A.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 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C.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 个人观念淡漠

    B.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C. 宗法观念浓厚

    D. 儒家伦理道德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中国古代的“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和宗法制

    C. 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D. 三省六部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载: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上述现象出现在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七国之乱时期

    C. 靖康之变之时

    D. 靖难之役之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

    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 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 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 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宋代程颢、程颐和张载都强调说,“管摄天下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其主张都基于

    A. 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B. 宋朝的宗法观念淡薄

    C. 宋朝有编订族谱的习惯

    D. 宗法制具有维系社会安定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孔氏族规中规定:“忤逆父母,凌辱尊长及纵容妻妾辱骂祖父母、父母,……,笞责三十。甚,革胙(祭品)除派。至大反常,处死,……”对这些族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合乎三纲五常   B. 体现了儒家道德规范

    C. 体现宗法文化的延续性   D. 有利于分配政治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 郡县制、行省制

    D. 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 分封制全面崩溃

    B. 宗法制荡然无存

    C. 郡县制初现雏形

    D. 实行郡国并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 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C. 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 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 当时

    ①分封制仍然存在            ②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

    ③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特权     ④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题文)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

    A.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 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C. 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 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题文)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由此汉初统治者( )

    A. 废除郡县制   B. 设置中朝   C. 实行察举制   D. 分封诸侯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 “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 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 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题文)《元史·百官志》称:“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此可知,元行省

    A. 最初是中央的派出机构

    B. 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C. 极大地削弱了中央集权

    D. 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 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

    B. 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C. 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 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

    A. 分封制   B. 中外朝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 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C. 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选举典》)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10.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 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 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 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 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贤臣、清官、天使都是人们对于理想执政者的称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子认为,治国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诸葛亮在文章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

    ——摘自《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经验》

    材料二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辩》

    材料三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

    ——摘自《<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

    (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之见解的共同点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

    (3)材料三是用什么方法评价历史上“清官”现象的?指出这种评价方法的缺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