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野外探险具有极大的风险,仅有“人定胜天”和“大无畏”的精神显然不够,还要有专业的安全保障和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知为基础。

    B. 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态度,转变基层干部作风,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C. 二孩政策在全面放开后,“能不能生二孩”“该不该生二孩”“生二孩后怎么办”之类的话题一直被民众热烈讨论。

    D. 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系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空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危机关头,他们亲自批挂上阵,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一切障碍,成为所有人无比敬仰的“英雄”。

    ②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读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茅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③他的笔下有历史,有中国哲学的智慧,他谈论的是历史上的人与事;但常常枝蔓开去,或联想,或抒情,或状物,天马行空。

    ④虽然电脑病毒猖獗,但电脑公司总能在第一时间推出新的杀毒软件及时杀毒,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⑤中国画“书画同源”的要求决定了写意画的表现方式是用“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的春秋笔法,把深邃的意境呈现出来。

    ⑤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家将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潇洒表现在文学上,是冲淡和性灵两种风格相结合。                。陶明和袁中郎,都是当时文艺上的叛徒。在陶渊明时代,宫廷文人把文学领到一条死路上去,徒有华丽的躯壳而没有灵魂。在袁中郎时代,摹古之风特盏,文人作文,也忘掉了还有个自我存在。国此陶渊明和袁中郎都尽力地追求自然。自然有二:               。偏于风物上的自然,便多表现山水田园的爱好,偏于人性上的自然,便反对摹古与无谓的规律。      

    ①一是风物上的自然

    ②一是人性上的自然

    ③在历史上,这二者都有着反抗的意义

    ④本来二者原是互相关联,很难单独分开的

    ⑤二者结合起来,便是现实桎梏的解脱,便是潇洒之极致

    A. ④⑤①②③   B. ④③①②⑤   C. ⑤④①②③   D. ⑤③②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西方唱名法(do re mi fa so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清乾隆六年(1741),由清庄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和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宫廷、寺院传抄,市井、乡村也传抄,而且民间抄本比宫廷藏本保存得更好,流传得更广。

    20世纪,传统文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线谱与简谱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工尺谱被驱除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甚至连其名称也已退出大部分人的记忆。21世纪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从20世纪初现代学堂明令禁用工尺谱,到今天专业音乐院校学生跟着民间乐师咿咿呀呀地韵唱工尺谱,历史已经大翻转了!“西安鼓乐”“福建南音”等古老乐种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则说明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

    没有谱本,无以为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声音也就不易传播。乐谱是话语权之所在,代表了书写,代表了传统,代表了师承。于曲目,它是保存乐曲的传媒;于乐器,则是按谱用字的依据;于乐师,则是代代相承的脉络;于乐社,则是凝聚维系组织的象征。正如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所言,出版《中国工尺谱集成》,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振涛《工尺谱:让传统音乐有“谱”可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工尺谱与五线谱、简谱一样,都是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很复杂的工程,这些乐谱都是伟大的创造。

    B. 工尺谱同简谱一样,也贯穿了数字这一基本元素,常见的十个谱字由数字和源于数 字的符号构成。

    C. 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的清代文献《小慧集》,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记录古代歌曲的文献。

    D. 《中国工尺谱集成》一书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通过中西方乐谱的比较,详细论证了中西方乐谱符号构成和来源。

    B. 文章指出了工尺谱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甚广,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大量例证。

    C. 文章最后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工尺谱对于传统音乐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D. 文章介绍了工尺谱的“前世今生”,并以此呼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现象,民间乐师辗转续抄、代代相传的工尺谱,能为音乐学家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

    B. 20世纪西方乐谱在我国大面积传播,工尺谱被驱逐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可见某些 传统文化曾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C. 21世纪以来,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工尺谱,不但不再被视为“落后”,反而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

    D. 工尺谱的流传意义重大,如果没有工尺谱,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一些古老乐种也就不易传播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家黄花儿次第开

    张树民

    黄花儿,又称萱草,在我国南北方皆有广泛种植,性强健,耐寒,喜湿润也耐旱,喜阳光又耐半荫,对土壤选择性不强,但以富含腐殖质、湿润的土壤为宜。

    黄花儿的开花时节,是缤纷的初夏时光,花期要持续三个月以上。它花开时为橙红色,或黄红色,由于黄色分量重,习惯上称“黄花儿”。开花时节,一丛弯叶碧绿,细长叶子中间生出数枝花梃,一枝花梃上顶着几个花苞。花苞逐渐裂开,从中闪出娇嫩的橙黄。人还没注意,花就大开了。盛开的黄花,非常迷人,有纯朴村姑的笑靥之美。

    年少时,我并不欣赏它的美,只知道它可以采来吃。它的花蕾像一根根针,挺直饱满,细长的茎擎托住一朵朵艳丽的黄花,盛开在夏日的时光里。于夏日坦荡如垠的大平原之上赏黄花比较壮观,一片片金黄夺了眼睛,那里的花势像一方方军阵,气迈奔放;大地原野莽莽沃沃,不见其阔,而是给它做了背景,愈发显示出了它气色的笃实和乐观开朗的力量。

    家乡人的庭院里、水井旁,勤劳的农人均爱见缝插针,种几墩黄花儿,图的是不闲空地,又吃得顺心如意。“黄花儿鸡蛋汤”,为豫东南城乡餐桌上必备的一道汤,中午吃了卤面或者大米干饭,再来一碗清香四溢的黄花儿鸡蛋汤,那味道真是美极了。

    老辈人还爱讲故事,时常在饭桌上讲黄花儿为何叫黄花儿的传说。

    相传,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起义前家境贫寒,又身染疾病,全身浮肿,不得不以乞食度日。一日,有位姓黄的妇人蒸些萱草花,送给陈胜。陈胜饥寒交迫,见萱草花香气扑鼻,便狼吞虎咽,吃完后赞不绝口:“好吃,好吃!”不久,陈胜发现自己身体舒坦多了,浮肿渐渐消退了。陈胜称王之后,感激黄母恩情,将她请进宫廷盛宴之中,陈胜对无数佳肴珍馐毫无食欲。黄母见状,又蒸来萱草花,陈胜端起碗,谁知更难咽下,连说:“味不及当年。”黄母说道:“饥饿之时,萱草无异于山珍海味,吃腻了鱼肉之后,萱草堪似良药苦口。”陈胜听后羞得跪地而拜。于是,为了惩戒自己忘记了忧困,下令将此草命名“忘忧草”,又以妇人之黄姓,遂称萱草为“黄花菜”。

    这个故事自然是乡俚之言,未免牵强附会,但历代先贤早已对它情有独钟。《诗经·卫风·伯兮》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背”与“北”相通,指母亲住的北房,全句意为: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使她没有忧愁呢?故而母亲住的屋子又称萱堂,并且古人常常以萱草代替母爱,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诗》这样吟咏:“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宋代词人叶梦得也有“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这是对母亲的写照。

    母亲就是故乡的一株黄花菜,她把所有的幸福都开放在儿女的生活中啊!

    在我最初的意识里和印象中,我真的不知道黄花菜的学名就是萱草,只是固执地认为,萱草只适宜生在乡野的。近读古典诗词才知大谬,萱草不仅仅是乡村的恩宠,而且具有高贵的气质和丰满的形象。唐代韦应物“何人树萱草,对此郡斋幽”,明代高启“幽花独殿众芳红,临砌亭亭发几丛”,说的都是高舍华堂处的萱草,散发着贵族气息。

    萱草入诗入文,是书面语,其实,它还有很多个通俗的名字,传世的“忘忧草”、“宜男草”、“金针花”、“疗愁”等。黄花儿可入药,《本草求真》谓:“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民间验方中,它的花儿、苗儿皆为药,既可内服,又可外敷;外敷可治痄腮、乳腺炎,但用量每次不得超过30克。现代医学还证实,萱草根对治疗血吸虫病、肺结核,也有实际效果。

    “黄花儿”真乃仁者,太体贴人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植物学的术语对黄花儿的生长习性作总体介绍,并配以拟人的手法,赋予人的性情,使文章开篇便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

    B. “人还没注意,花就大开了”一句,运用夸张的写法,表现黄花儿开得迅速,以至于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也突出了它不事张扬的个性。

    C. 第三段,描写对黄花儿的观赏,由点及面,由近及远,由形到神,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花儿展示给人们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D. 黄花儿以它高贵的气质和丰满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历代先贤早己对黄花儿情有独钟,写下了大量的吟咏黄花儿的诗句。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划线句的含义。

    3.大量引用是本文的特色,请概括其表达效果,再选择三处分析其具体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北京市将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庆祝新年。这些活动既有庙会、梨园大戏等传统项目,又有展览、展演等多元文化活动。下面是详细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春节期间,北京市50家专业演出场馆将有398场演出;全市文化系统将举办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活动480项。

    节日期间,北京市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将照常向广大市民开放。写春联、送福到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各类充满年味和传统中国文化元素的活动也将在各区文化中心和街道上演。各区图书馆、文化馆紧扣区域文化特色,营造节日氛围,推出180项活动。北京市政府还将向首都市民免费发放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市民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

    (摘编自国际在线刊文《北京市春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冰雪庙会与传统文化齐争鸣》)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2018年3月1日)

    材料三: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迅逮发展,传统年俗正在式微,新年俗逐渐成为主流。网购年货、春运“逆向迁徙”、视频拜年、春晚“摇一摇”抢红包、网络年夜饭……互联网时代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新年俗,为百姓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传统年俗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年俗是一种行为文化,必定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更新换代”,虽然其仪式活动在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则仍然鲜活。我们要做的是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在适应新时代年俗变革的过程中廷续传统文化的内涵。

    “物随心转,境由心生”,醇厚的年味,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全家人齐聚一堂,于亲情的浸润之中尽情交融,就是最有滋味儿地过年。当心中有爱、有情怀,年俗必然不会衰落,春节的精神文化内涵也必然会得到承袭。

    (编自刘鑫《不同的“年味”,同样的“情怀”》,荆楚网2018年2月7日刊文)

    材料四:

    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们对物欲的需求和向往,消解了传统节日的社会期望:西方节日较传统节日开放性和娱乐性更强,相较而言,民众对西方节日更有参与热情;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传播挤占了传统节日的“鬼神”思想,民众对传统节日敬畏之心大大降低,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大缩减;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节日节俗活动形成理念冲突,传统节俗退让给现代生活方式。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加以调整,为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提供路径。传统节日发展的理想情况应该是其能融入当代社会,其节日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政府,與论媒体和家庭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政府引导、與论助推、家庭实践,群策群力,为传统节日的当代发展保驾护航。

    (摘编自王凤美《传统节日的当代适应性研究——以陕西关中春节为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2018年春节文化活动有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这些活动依然是春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

    B. 根据“春节旅游消费指数走势图”可以看出,旅游消费力指数逐年上升,这说明居民观念发生变化,春节旅游消费意愿不断增强。

    C. 年俗是一种行为文化,它的更新换代更多体现在仪式活动的变化上,我要做的是丰富年俗活动的形式,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

    D. 材料三认为,相较于某一种特定的节日表现形式,全家人的欢聚、亲情的浸润更为重要,所以在丰富年俗形式的同时,更要重视情怀。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398场演出、480项活动的举办,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的免费发放,主要是为了吸引各地游客,以增加北京的年节气氛。

    B. 如今的春节文化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文化展览、抢红包、微信拜年、出门旅游等活动取代了春节传统活动而备受青睐。

    C. 根据“分城市线旅游消费力指数”图,我们能够得出一线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力指数领先,其余各线城市依次降低的结论。

    D. 经济水平的提高、西方节日更强的开放性和娱乐性、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传播,使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为缩减。

    E. 只有政府、媒体和家庭个人群策群力,保驾护航,才能使传统节日融入当代社会,使节日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应如何传承和发展年俗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谒谏官李常,常问曰:“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定曰:“民便之,无不喜者。”常曰:“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定即往白安石,且曰:“定但知据实以言,不知京师乃不许。”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诏下江东、淮、浙转运使问状,奏云:“定尝以父年老,求归侍养,不云持所生母服。”定自辩言,实不知为仇所生,故疑不敢服,而以侍养解官。曾公亮谓定当追行服,安石力主之,改为崇政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言,不宜以不孝之人居劝讲之地,并论安石,章六七上,安石又白罢两人,定亦不自安,蕲解职。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

    元丰初,为御史中丞。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擿其语以为侮慢。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请复六案纠察之职,并诸路监司皆得钩考,从之。彗出东方,求直言,太史谓有兵变,帝命宦者视卫士饮食。定言一饭不足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定曰:“三岁一郊或明堂,祖宗以来,未之有改。谁为此言,愿治其妄。”帝曰:“听卿言足矣。”迁翰林学士。坐论府界养马事失实,罢知河阳,留守南京,召为户部侍郎。哲宗立,以龙图阁学士知青州,移江宁府。言者争暴其前过,又谪居滁州。元祐二年,卒。

    定于宗族有恩,分财振赡,家无余赀。得任子,先及兄息。死之日,诸子皆布衣。徒以附王安石骤得美官,又陷苏轼于罪,是以公论恶之,而不孝之名遂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B. 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C. 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D. 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为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 行服指穿丧服居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己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C. 明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为道家的礼制建筑典范,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

    D. 布衣是布制的衣服,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文中指李定的儿子们在他去世时都是普通百姓的身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定初入京师,敢于据实言事。在他人的举荐下,他被召至京城,在谏官的提醒下,依然在王安石甚至在皇上面前如实回答百姓们对青苗法的看法。

    B. 李定对亲不孝,常怀不安之心。他曾因为庶母守孝之事遭受朝臣奏报,因不安而请求辞职,而此事发生八年后又被授予集贤殿修撰、知明州之职。

    C. 李定效忠朝廷,得到皇上信任,他上书请求恢复六案纠察职务并扩大其权利,他主张坚持依照祖亲之法举行名堂祭祀,这些都获得了皇上的认可。

    D. 李定舍己利人,亦有不义之举。他常将家财赈济同族之人,受到任子为官赏赐时,却先安排了兄长的孩子;他也曾依附权贵而升迁,构陷苏轼而受人嫌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

    (2) 定言一饭不足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其二)①

    苏轼

    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节。

    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②。

    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

    [注]①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以“乌台诗案”系狱,获释后贬为黄州团练副史。这首题画诗写于元丰八年。陈直躬,宋画家,绘画、人品皆为世人多推重。②苕霅(zhà):水名。

    1.下列列对这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歌一开始,作者用“众禽”反村“野雁”,也在鄙弃与倾慕之间写进了自已的心声。

    B. 三四句运用拟人手法,以“徐行”“俯仰”写动作,以“意自得”“若有节”写神态与品格。

    C. “我衰”两句点明作者遇挫之后的处境和心境,并领悟到与“鹅鸭”相伴也有快乐之趣。

    D. “依依聚圆沙”写苕霅;“稍稍动斜月”写日暮,叠词运用使画面动人,更使音律整齐协调。

    E. “先鸣”两句以想象手法,化静为动,写野雁一边长鸣,一边鼓翅,以致激荡起“芦花雪”。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雁的什么特点?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在面对违背准绳、竞相苟合逢迎的世俗时,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景物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结合语境,在所给材料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性,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很多人认为他们可以消除自己的情绪,所以当有情绪时, 。实标上,情绪是一种能量,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只能释放和转化。面对情绪, 。因为当人们能看到自己的情绪,并坦诚地说出困扰他们的情绪时,情绪就得以释放。当然,当别人向我们宣泄情绪时, 。正是这种倾听的态度,才促成人们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表格中有两处空缺,请参照表格内的相关信息补写出这两处内容。

    情 景

    推 论

    前 提

    一个警察紧跟你的车,开了很远的路

    他要让我停车

    警察追踪别人时,一定是想让他们停车

    一个人坐在轮椅上

    每个坐在轮椅上的人生活都很悲惨

    一个优秀的学生最近总是迟到

    他不再是优秀的学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继“闪客”“播客”“拍客”“之后,如今网上最流行的就是“晒客”。追溯“晒”的源头,有人认为“晒”是英文“ share”的音译,意即把自己的淘宝收获、心爱之物拿出来,与人分享;也有人认为,古有“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也”,现在引申为“显摆”。

    无论是“分享”还是“显摆”,总之“晒客”便是选择在社交网络中“展示自己的一切,晒出一切可以晒的东西”,包括创意、资本、人、物品、生活方式等。

    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里,对于“晒”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落个人信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