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
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全国百强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见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2.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3.彩虹是一种大气现象,在物候中有小雪“虹藏不见”、清明“虹始见”的描述,主要影响因素为(    )

    A. 空气水汽含量   B. 风速

    C. 太阳高度角   D. 日出日落方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发明的。下表为二十四节气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1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24日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立冬

    11月7~8

    小雪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冬至

    12月21~23日

    小寒

    1月5~7日

    大寒

    1月20~21日

    1.惊蛰和霜降节气与哈尔滨实际物候相比

    A.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   B.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提前

    C.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错后   D.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提前

    2.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 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 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D. 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陕西省汉中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4月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某地关于小麦种植的谚语“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体现了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后,我国华北地区

    A. 正午太阳高度渐小,白昼时间渐短

    B. 雨水增多,太阳辐射强度减弱

    C. 正午太阳高度渐大,白昼时间渐长

    D. 白昼时间渐短,地球公转变慢

    3.古代主要通过“圭表测影”确定节气,汉中正午日影长度最接近且较短的两个节气是

    A. 惊蛰与清明   B. 大雪与小寒

    C. 白露与寒露   D. 芒种与小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全国省级联考】湖北省六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4月联考)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武汉的李华发现,家里朝南的阳台在立春这天的正午不再被南楼遮挡,开始能照射到阳光,那么她家的阳台在正午不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

    A. 1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4个月

    2.二十四节气在公转轨道上都间隔15°,但间隔时间不一定相同,下面节气间隔时间最大的是

    A. 小寒   B. 冬至   C. 白露   D. 小暑

    3.关于“清明时节雨纷纷”,说法错误的是

    A. 容易出现在长江流域和江淮地区

    B. 北方残余的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相遇形成的锋面雨

    C. 清明时期,因暖湿气流还没有达到强盛期,多以连续性降水为主

    D. 形成和大西洋副热带高气压向北移动有关,此时其位置到达最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三))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综合了天文、气象等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左图实线所示为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P点,某时间段内的纬度位移,右图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 渭河平原   B. 柴达木盆地   C. 藏南谷地   D. 珠江三角洲

    2.关于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P点由b移向c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 P点由b移向c期间,大庆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C. P点位于①位置时,大庆的节气最可能是寒露

    D. P点位于①位置时,大庆的昼长夜短,且昼在逐渐变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