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字词书写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课内阅读 1 题,选择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对比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回忆性散步,较完整地记录了其从幼年至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不仅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也向我们分享了许多温馨的回忆:愚mèi(____)迷信却又朴实:善良的长妈妈为鲁迅的幼年画上了一抹暖色、方正质朴却又和ǎi(____)开明的寿镜吾先生为鲁迅开启了知识的殿堂、治学严jǐn(____)又平易近人的藤野先生在其求学的路上给与了诸多帮助……这些人都是他一生的良师益友,这些回忆也是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能引起文人的感触。曹操登高望海心中升起“(1)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情;李白借杨花、子规诉说着“我寄愁心与明月,(2)________”的忧思愁绪;马致远以极富有神韵的笔触勾勒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原黄昏行图低唱着心中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李益夜上受降城,以一句“(4)________,________”描绘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徒然唤醒“征人”的思乡之情;王湾停宿北固山下,借“鸿雁传书”表达思想之情“(5)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内阅读 共 1 题
  1.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4)切问而近思(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诗集有《新月集》《园集》《飞鸟集》等,冰心的诗歌深受其影响。

    C.《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代散曲,其作者是马致远。《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人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D.古代常见的谦辞与敬辞中“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斧正”是请人改自己的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朝花夕拾》“主题阅读”。

    (选文一)《琐记》选段

    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轻,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虽然如此,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天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癜痕。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大。我其实觉得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选文二)《父亲的病》选段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1.阅读(选文一),参照示例,填补下表的空缺。

    衍太太的做法

    “我”对衍太太的想法

    ①______

    喜欢

    鼓动孩子打旋,并装好人

    ②______

    隐瞒孩子的错事,胡乱给孩子搽药

    喜欢、感激

    ③______

    ④______

    2.(选文一)中“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这句话表现了衍太太什么特点?请从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在《父亲的病》结尾处说“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从衍太太对待孩子的方式来看,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芒种的歌(节选)

    丰子恺

    ①五点半到了。收了小提琴,放松弓弦,把琴和弓藏进匣子里,坐在北窗下的藤椅里休息一下。插秧劳动的歌声,从屋后的田坂里飘进楼窗来:

    “上有凉风下有水,为啥勿唱响山歌……

    ②姨丈说我很有音乐的天分。于是爸爸出了二十五块钱,托姨丈给我买一只小提琴,并且在他的书架中选了一册枯燥的乐谱,教我天天练习。我每天四点钟从学校回家,休息半小时,就开始拉小提琴,一直拉到五点半或六点。赤得我身体非常疲劳,精神非常苦痛。

    ③老实说,七十块钱的风琴,二十五块钱的提琴,都远不如一块钱的口琴。那小家伙我一学就会,而且给我吹的都是有兴味的小曲。凡事总要伴着有兴味,才好干下去嘛。现在这些提琴曲“味同嚼蜡”,要我每天放学后站着嚼一个钟头蜡,如何使得……今天的练习已结束,且到外面散步一下。

    ④走到门边,听见房间里发出一种声音,咿呀咿呀,同我的小提琴声完全相似。听他所奏的曲子,委婉流丽,上耳甜津津的。这是王老伯伯的房间。我闯进房间,看见他坐在椅子里,仰起头,架起脚,正在奏乐。我一把握住他的乐器,问他,这叫什么,奏的是什么曲。他说这叫做“胡琴”,刚才拉的叫做《梅花三弄》。以前我听人在口琴上吹,觉得很不好听,为什么王老伯伯所的似乎动人得很呢?我问他,他笑道:“这叫熟能生巧。”我原感觉这琴不可爱,但今天似有一种魔力,着人如醉,不由我不听下去。听完了不知不觉地从他手里接过胡琴学习起来了王老伯伯得了我这个知音,很是高兴,热心地来指导我。

    ⑤窗外有一个头在张望,我仔细一看,是爸爸。我犹如犯校规而被先生看见了一般,红着脸走出门去。爸爸没有问我什么,但说同我散步去。A他拉了我的手,和我慢慢地并排走到屋后的一块大石头边,轻唤我一同坐下。

    ⑥“你为什么请王老伯伯教那乐器?”爸爸的声音很低,而且很慢,然而这是他对我最严厉的责备了我不敢假造理由来搪塞,就把提琴练习如何吃力,如何枯燥无味,以及如何偶然受胡琴的诱惑的话统统告诉了他。最后我毅然地说:“     

    B爸爸的脸色忽然晴朗了。他怡然地说:“我很能原谅你。这是我的疏忽,没有预先把提琴练习的性状告诉你,而一味督察你用功,今天幸有这个机会,让我告诉你吧。你要记着:第一,音乐并不完全是享乐的东西,并非时时伴着兴味的。在未学成以前的练习时期,比练习英文数学更加艰苦,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忍耐。第二,人生的事,苦乐必定相伴,而且成正比例。吃苦愈多,享乐愈大;反之,不吃苦就不得享乐。这是丝毫不爽的定理,你切不可忘记。你所学的提琴,是技术最难的一种乐器。须得下大决心,准备吃大苦头。从今天起,你可用另一副精神来对付它,暂时不要找求享乐,且当它是一个难关。腿酸了也不管,头颈骨痛了也不管;指头出血了也不管,勇猛前进。通过了这难关,就来到享乐的大花园了。”

    ⑧这时候,夕阳快将下山,农夫还在田坂里插秧。他们的歌声飘到我们的耳中:

    “上有凉风下有水,为啥勿唱响山歌?肚里饿来心里愁,哪来心思唱山歌……

    ⑨爸爸对我说:“你听农人们的插秧歌!芒种节到了,农人的辛苦从此开始了。插秧、种田、下肥、车水、拔草……经过不少的辛苦,直到秋深方才收获。他们此刻正在劳苦力作,肚饥心愁,比你每天一小时的提琴练习辛苦得多呢。”

    ⑩我应着,跟着他缓步归家。

    (注)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节时间点历每年6月6前后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1.选文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出现了插秧劳动者的歌声,请分析其作用。

    2.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A他拉了我的手,和我慢慢地并排走到屋后的一块大石头边,轻唤我一同坐下。(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品析)

    B爸爸的脸色忽然晴朗了。(请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3.请结合上下文,在第⑥段结尾处补写出“我”对父亲说的话。(50字左右)

    4.结合选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谈谈你的想法。

    (材料一)“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

    (材料二)到年底;父亲要“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选自邹韬奋《我的母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人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明卿:作者的好友。楚:楚地。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两首诗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论语·学而》)

    子疾病,子路①使门人为臣②。病间③,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④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选自《论语·子罕》)

    (乙)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口:“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朗曰:“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择《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仲由(前542年一前480年),字子路,鲁国卞之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人。②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③病间:病情减轻。④“无”:句首发语词,无意。⑤二三子:诸位,你们这里指孔子的学生。⑥华歆(157-232),字子鱼,三国魏平原高唐(今山东省禹城西南)人。王朗,字景兴,三国魏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

    1.“宁”字有如下注释,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宁”的意思。

    (“宁”字探源)宁,甲骨文=(抽屉)+(把手)

    造字本意:动词,将玉贝珍藏在宝匣抽屉。

    (“宁”引申线索图)

    (1)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______)  (2)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

    2.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二处)。

    华 歆 王 朗 俱 乘 船 避 难 有 人 欲 依 附 歆 辄 难 之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4.《颜氏家训》中所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可见朋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请写出一句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并分别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其对你日后的交友有何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按要求作文。

    不论现在的你是怎样的处境,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你就会发现:一句深情的叮咛,一个鼓励的眼神,枝绽放的腊梅,一本励志的书籍……皆是温暖,不曾远离。

    请以“温暖,不曾远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