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非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9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经济区域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刻影响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版图,欧盟被认为是当今一体化程度最高者,但在应对欧债危机问题上,它却没有进行内部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依据和民意基础。这说明

    A. 欧盟缺少应对经济发展困境的能力

    B. 欧盟政治一体化滞后于经济一体化

    C. 欧盟各成员国间经济水平存在差异

    D. 欧洲央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缺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该体系的形成(   )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

    C. 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D.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就是欧洲科学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历史进程加速发展、强化深入和全球扩展的时代。……无数的学者评论道,20世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暴力时代。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的成果不断积累,使得这种暴力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具有毁灭性。

    ——迈克,亚达斯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对于上述材料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世界史的有关知识阐释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字数控制在280字以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85年5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宣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员额减少100万的决策。会议确定今后两年军队的中心任务是精简整编,搞,好体制改革。到1987年,我军裁军100万人的任务完成。经过精简整编,全军师团单位减少4054个,军级单位减少31个,大军区减少4个。此外,还将野战军整编为集团军,新组建了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等部队,加强了特种兵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军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军事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9 题
  1. 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西方社会运动与工人斗争的诉求依次地表现为,在18世纪是“公民权利”,19世纪主要集中在“政治权利”,进入20世纪,主要表现在“社会权利”。“社会权利”的诉求表现为

    A. 争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利

    B. 争取与个人自由相关的基本权利

    C. 争取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权利

    D. 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社会思潮的历史叙述。据此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相关记载

    文献出处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

    《礼记·表记》

    “以天为尊,以德为本”

    《庄子·天下》

    “昊天不惠”“昊天不平”“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诗经》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左传》

    A. 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

    B. 先秦王权专制的倾向在不断加强

    C. 神权政治式微,世俗政治不断加强

    D. 先秦重礼轻法中央集权逐步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意大利航海家卡伯特父子、法国的航海家博迪埃等人的航行“对于大革命以前法国一般的学术发展有很大贡献。有些对法国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感到不满而想加以批评的人,写了不少书籍,来歌颂远方荒马上的乌托邦”。据此可知

    A. 乌托邦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

    B. 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C. 新航路开辟是法国大革命的诱因

    D. 地理大发现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赐予“伯”的称号方可为诸侯之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也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这说明

    A. 分封制得到诸侯严格遵守   B. 周王室对地方控制加强

    C. 天下一家的观念成为共识   D. 诸侯争霸强化了宗法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

    A. 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B.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C.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   )

    A. 注重实际不崇尚理论   B. 主要是私法而非公法

    C. 奠定近代欧洲法律基础   D. 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入关前,实行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军国大事由满族王公共同讨论决定。皇太极于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天聪十年(1636)仿明制度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入关后,顺治帝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设大学士,行使原先明内阁的职责。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变

    A. 提高了政府决策科学性

    B. 有利于君主专制

    C. 加速了满族的汉化进程

    D. 有利于社会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

    A. 军机大臣参与决策

    B. 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

    C. 军机处、内阁的相互制约

    D. 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31年后,国民党利用各种纪念日来建构和推广“孙中山崇拜”。1935年,孙中山诞辰六十九周年纪念大会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多种多样,政府和民间皆参与。国民党纪念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

    A. 缅怀孙中山过去建立的丰功伟绩

    B. 借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C. 树起孙中山大旗进行反帝反封建

    D. 塑造形象凝聚人心以抵御外敌入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

    A. 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

    B. 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

    C. 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

    D. 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庄子说:“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

    B. 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

    C. 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D. 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罪减一等,发配临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记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 社会矛盾日趋暖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鸦片战争后,英国商人要求“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据此可知(   )

    A. 英国要求对华贸易自由化   B. 清朝官员贪污腐化现象严重

    C. 英国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D. 损害了中国关税和贸易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齐如山回忆录》记载:“这种学生也站不住,或将被革,倘若到同文馆,或者还可以混一个时期。”“这些学生入了同文馆后,亲戚朋友对于本人,因为他是小孩,还没有什么鄙视,对于学生们的家庭,可就大瞧不起了,说他堕落,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关系,断绝来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同文馆招生中的艰难困境

    B. 同文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C. 民众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

    D. 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的窘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题文)有学者指出,清末放足运动中,最被关注的是妇女放足和国家兴盛的联系,“妇女裹足”俨然成为了国势衰弱的原因,被裹足妇女的身心感受在所有公开文字中看不到,官民一致的反裹足倡议,其实更多的还是为统治服务,为强国服务。该学者主要强调的是(   )

    A. 清末女性放足忽视了主体感受   B. 废止缠足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C. 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D. 进步人士的倡议体现文明开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96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指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1898年张之洞出版《劝学篇》,提出:“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体西用”是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的主张

    B. 张之洞把西政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思想与维新派思想趋同

    C. 梁启超与张之洞宣扬“中体西用”都有救亡图存的目的

    D. 19世纪末,“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輿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主要是指(  )

    A. 建立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其扩展至全国

    B. 实现了全国统一和抗美援朝的胜利

    C.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A. 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者首先应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B. 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C. 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 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国《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后,西方媒体却蓄意将其描述为是一部“授权发动战争”的法律。而台湾当局也正是看重了海外媒体的这一特征,竭力利用国际媒体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妄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这说明在解决台湾问题上

    A. 应加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

    B. 避免直接出现武力争端

    C. 揭露国际媒体的错误导向

    D. 应构建舆论战传播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题文)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C. 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D. 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办、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C. 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 早期殖民扩张的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一原则

    A. 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B. 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C. 表明国王已经失去自由权利

    D. 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利的限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何顺果在《美国史通论》中写道:“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其组成方法和权力与‘大陆会议’相同,各州可选派代表2至7名,但在国会每个州只有一票表决权。更重要的是,有关宣战、缔约、举债、召集军队和任命总司令等重大事项的决定,均须得13州中至少9个州的同意。”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政权软弱无力

    B. 完成独立战争的需要

    C.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D. 民主政治的妥协理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这说明

    A. 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 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 文化传统已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D. 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其中哪一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

    A. 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 李四:说得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 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 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提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 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B.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C. 全球化加剧国家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

    D. 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 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B. 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 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 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1-3月,美国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计划人员与其英国同行会语,在美国尚未参展的情况下,就制定了联盟战略的大致轮廓,同盟国战略的核心就是“先欧后亚”,击败德国被列为首要目标。这是因为:德国占领西欧各国后,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大大超过了日本。德国以控制了西欧,并且威胁到了大西洋和拉丁美洲。美国的经济中心和大城市都集中在东海岸,与欧洲隔大西洋相望,而西海岸距美国经济中心十分遥远、距日本也有1万多公里,所以美国惧怕德国甚至与日本,美国海外投资很大一部分在欧洲,仅在英国就占有美国120亿美元国外投资额中的42%,如1937年,美欧贸易额为22亿美元,而美国同亚洲的贸易额仅10.8亿美元。后来,先欧美亚战略成为同盟国知道战争全过程的战略。

    ——摘编自尹翔《美国在二战参战前的准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制定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先欧后亚的战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朝廷大力推广儒教的同时,一种生动的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城市中逐渐成型了。大部分城市居民没受过高等教育,不太了解孔子、朱熹或其他学问大家。但是他们中大多数是识字的商人,他们更喜欢一些比在茶馆酒楼里消遣更需要智力的娱乐,通俗小说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儒家学者看不起通俗小说,认为它们是拙劣的虚构,于现实毫无意义。但是,印刷术的发展使得图书可以大批量低成本印制,明清时期,城镇居民们就热衷于购买这种充斥于中国各个城市的快节奏的小说。很多小说几乎没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甚至还有隐晦色情的内容,非常吸引读者。

    材料二除了有意识地从古代汲取灵感,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思想也反映了欧洲对东半球事务的参与日益增加。随着商人们把欧洲与更广大的半球经济体联系在一起,欧洲各民族也日渐富足,使他们能够在艺术创作和学术支持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他们的画布上画上了新近引起欧洲人注目的各种东西,如丝制外套、陶瓷器皿、漆木、香料罐、外族人以及来自异域的动物等。王公和富庶的庇护人委托制作了数以百计的这类绘画,使他们的皇宫、住所和商业场所呈现出世界性的风貌。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学和绘画艺术呈现出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学和绘画艺术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同影响?有何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