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宗法制

    A. 成为法律制度规范的源头

    B. 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

    C. 加强中央地方的政治联系

    D. 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A. 上供玉玺,臣子谄媚

    B.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 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D. 皇权象征,丞相专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 西方国家想在中国投资设厂

    B. 西方国家企图攫取更多权益

    C. 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

    D. 总理衙门拒绝公使进驻北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 随斗争形势需要从使用到排斥外来文明

    B. 放弃“扶清灭洋”的初衷

    C. 认清了清政府本质而转移斗争主要矛头

    D. 对清政府并未放松警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加科学。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表明

    A.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 历史评价随现实需变而不断变化

    C.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A. 颁布《共同纲领》

    B.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重大方针

    C. 制定第一部宪法

    D.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台湾歌手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对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A. “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 “相逢”最早应该是在20世纪60年代

    C. “太痛”说明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D. “太美”表明两岸当局接受“一国两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对此国际上有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则说:不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而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全面转入战略进攻

    B. 欧共体摆脱了美国控制

    C.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 世界联合反美斗争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因素”,通过改革,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这说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

    A. 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

    B. 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

    C. 成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

    D. 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因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政府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了

    A. 分权制衡原则

    B. 总统制原则

    C. 共和制原则

    D. 联邦制原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帝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这一过程

    A. 说明法国对不同制度进行对比试验

    B. 反映了法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曲折

    C. 表明法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缓慢

    D. 体现了法国革命是最为彻底的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德国历史学家曼沸德罗·马伊在其著作《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写道:“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了重要的历史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它的作者被当成救世主加以欢呼,或者被当成人类的害虫加以谩骂。”导致“某些人”和“另一些人”看法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评价角度不同

    B. 阶级立场不同

    C. 知识层次不同

    D. 理论依据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

    材料二:(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外政治发展历程中都注重监察制度的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以来,监察机构的监察重点一般是官吏个人,对政府机构、部门的监察则很少有过。唐代御史台分察六部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韦贞伯弹劾吏部选曹乘廖,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

    ——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

    材料二:道德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守法。英国没有专门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监察机构监督官吏的史实,依据材料一分析唐代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的?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唐朝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与中国唐代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何进步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以上图示材料,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指出英德两国政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