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2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凭阑观潮起,逐浪扬风帆。黄海之滨,浮山湾畔。(      );海纳百川,见证着开放包容的广阔襟怀。应约而至,__________。一架架飞机降落在青岛机场,上合组织领导人齐聚岛城,共商合作发展大计。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是“和合”思想的时代思辨,是中国理念同“上海精神”的__________;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会场内的亭台楼阁元素、地方特色的节目表演……一个个细节更凸显出中华文化底蕴。而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9日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__________,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背景墙上的巨幅工笔画《花开盛世》__________,恰若辉煌锦绣,尽显雍容华贵;宴会厅内,灯火通明,各方嘉宾静静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讲话。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6.12,有改动)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东方大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B.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心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C.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了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心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D.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仪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2.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风送千帆,奔涌着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

    B. 心存一处,演绎着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C. 乐奏万方,响彻在寥廓丰饶的齐鲁大地

    D. 文承一脉,彰显着融通相生的文明之邦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风云变幻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赏心悦目

    B. 风云变幻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叹为观止

    C. 风云际会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赏心悦目

    D. 风云际会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叹为观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5月14日,川航3U8633次航班在飞行过程中前风挡玻璃破裂,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到零下40度,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两分钟内飞机急降2200米,带领所有乘客转危为安的机长刘传建,被网友誉为“英雄机长”“中国版萨利机长”。

    材料二:5月23日,“暴走漫画”联合创始人、CEO任剑带领团队一行9人,来到河北省隆化县董存瑞烈士陵园向董存瑞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就发布涉嫌戏谑、侮辱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短视频内容表示公开道歉。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请结合上述材料,请写一篇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一)文言文阅读

    文段一: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驻团山,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珙以身镇江陵,而兄璟帅武昌,故事,无兄弟同处一路者,乞归田,不允。诏以兵五千援淮,珙使张汉英帅之。枢密调兵五千赴广西,珙移书执政曰:“大理至邕,数千里部落隔绝,今当择人分布数郡,使之分治生夷,险要形势,随宜措置,创关屯兵,积粮聚刍于何地,声势既张,国威自振。计不出此而闻风调遣,空费钱粮,无补于事。”不听。大元大将大纳至江陵,遣杨全伏兵荆门以战,珙先期谍知,达于枢密,檄两淮为备,两淮不知也,后果如所报。珙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初,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王旻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珙叹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讣至,帝震悼辍朝,赙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庙曰威爱。珙忠君体国之念,可贯金石。在军中与参佐部曲论事,言人人异,珙徐以片语折衷,众志皆惬。谒士游客,老校退卒,壹以恩意抚接。名位虽重惟建鼓旗临将吏而色凛然无敢涕唾者退则焚香扫地隐几危坐若萧然事外远货色绝滋味其学邃于《易》,六十四卦各系四句,名《警心易赞》。亦通佛学,自号“无庵居士”。

    《宋史·孟珙传》

    1.下列句子中实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人犯襄阳,驻团山    犯:进犯

    B. 珙使张汉英帅之       帅:统领、率领

    C. 珙先期谍知,达于枢密   谍:侦察

    D. 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 克:克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屯兵,既有聚集军队,炫耀武力的意思,也指屯田垦荒的军队。在本文中取后一种意思。

    B. 书院,是由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有宋一代,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C. 休致,古时将官员因年老而自请去职称为“休致”,与“致仕”“致政”的意思一样。文中孟珙因病加重而要求辞官。

    D. 戊午为干支之一,是中国传统纪年、纪月、纪日的一种方式。文中为纪日,依干支顺序可知前一日是丁己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珙作为将门之后,对战场形势洞若观火。金人进犯襄阳的时候,孟珙的父亲采用孟珙的计策布阵伏击金军,取得重大胜利。

    B. 孟珙身为武将,但非常注重文教事业。在防范蒙古军队入侵的时候,他设立公安、南阳两座书院,并请理宗皇帝特别恩赐他们能“金榜题名”。

    C. 孟珙忠君体国,深受器重。他在治所去世,消息传到朝中,皇上震惊,停止朝廷政事追悼他,并为孟珙立庙且题名“威爱”。

    D. 孟珙眼光长远,见识非凡。他认为广西边地只需择人分布各地管理即可,反对“闻风调兵,空费钱粮”,后来他的分析得到印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3 题
  1. 文段二:

    杨尚希,弘农人也。父承宾,商、直、浙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开皇十年卒官,时年五十七。

    (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B.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C.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D.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龆龀”,亦作“龆齓”,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黄发等。

    B. “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 “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六国时就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

    D. “度支尚书”是官名,三国魏文帝设置,即掌管贡赋和税租的首脑。“度支”,即量入为出之意,到唐代,改称户部。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尚希很小时就死了父亲,十一岁就告别母亲外出求学;他刻苦学习,学问优异,受到皇上的高度重视。

    B. 杨尚希不仅学问好,而且也有相当的政治敏感,并决策果断,避免了一场人生灾难,还进一步受到皇上的信任。

    C. 杨尚希洞察时弊,积极进言献策,皇上不仅嘉奖他,还采纳了他的政治建议,撤消了天下的所有郡县。

    D. 杨尚希不仅在政治上为皇上分忧,而且在生活上也为皇上着想,皇上因此对他关爱有加,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段三:

    与孙以宁书

    方苞

    昔归震川①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hàn,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承命为征君作传②,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活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日:“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虚实详略之权度也。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叉侠,舍扬、左之事③,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己,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④,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故并弗采著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

    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载之家乘,迭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惟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注)①归震川,即归有光。②征君;即孙奇逢。③杨、左之事:指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④孺悲:鲁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夷之:墨家信徒,曾通过徐辟求见孟子,未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史公传陆贾     传:为……作传。

    B. 不可得而备矣     备:具备。

    C. 坐此义不讲耳     坐:因为。

    D. 必有病其太略者   病:批评,指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无惑于群言          月出于东山之上

    B. 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以有尺寸之地

    C. 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退之之志李元宾       句读之不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写人的文章,其中所记载的人物事迹,一定要与所写对象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称,并以此来确定文章中材料的详略。

    B. 作者认为,如果写人物传记有闻必录,如“市肆簿籍”一般,读者很难将一篇文章读完,人物的精神品格反而会被淹没,因此不如“详者略,实者虚”。

    C. 在作者看来,司马迁写《陆贾传》和《留侯世家》,在采择人物生平事迹材料方面,都是详略轻重处理得较好的范例。

    D. 作者在孙奇逢传记中,主张只选择孙奇逢参与过的“杨左之事”以及其师门盛况和论学成就逸三个方面的典型事迹来详写,其它事迹,为节省笔墨起见,—概不予记载。

    4.用“/”给文段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所 示 群 贤 论 述 皆 未 得 体 要 盖 其 大 致 不 越 三 端 或 详 讲 学宗 指 及 师 友 渊 源 或 条 举 平 生 叉 侠 之 迹 或 盛 称 门 墙 广 大海 内 向 仰 者 多

    5.翻译文段一、二的划线句子

    (1)在军中与参佐部曲论事,言人人异,珙徐以片语折衷,众志皆惬。

    (2)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

    (3)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诗歌鉴赏一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

    B. 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

    C. 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D. 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

    2.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请结合本诗颈联和下面诗句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诗歌鉴赏二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②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州)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③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勾连古今,写登楼所见之景:放眼天际,惟见草色连空。诗人眼中风景如故,但六朝繁华已为陈迹。

    B. 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C. 诗中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景物描写实虚结合,将风物景色表现得有色有声,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

    D. 诗人由六朝文物消磨而云天不为之变起兴,全诗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对仗精妥,意象颇有新意。

    2.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组(    )

    A. 而今安在哉?   大王来何操?

    B. 何为其然也?  沛公安在?

    C. 而又何羡乎?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 渺渺兮予怀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