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这句顺口溜赞美的我国农村改革举措是(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发展乡镇企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经济特区的设立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要听命于英王 D.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雅典 B.斯巴达 C.英国 D.罗马帝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创立于12世纪的巴黎大学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成为近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源头。以下选项中,与中世纪大学的出现联系最紧密的是

    A.古典著作的传播 B.政权和宗教的需要

    C.西欧城市的兴起 D.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结合相关史实解读这番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亚非拉地区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取代了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耗资八万英榜修建了钢铁——玻璃结构的巨大展型“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该博览会举办的背景,是英国

    A.通过《权利法案》 B.开始工业革命

    C.完成工业革命 D.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里所说的“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

    A.世界观念的确立 B.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C.世界由孤立、封闭走向互相联系的整体 D.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恩格斯说:“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逢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材料主要说明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A.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B.把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C.扩张了法国的领土 D.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793年3月,反法同盟组成,陆续有7个国家参加,它们从四面八方向法国攻来。”“反法同盟”此举是为了

    A.摧毁法国的君主统治 B.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

    C.干涉法国大革命 D.推翻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充分肯定了美国革命

    A.脱离了英国殖民统治 B.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C.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这则史料评议的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櫓、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更迭。”该观点的主旨是

    A.辛亥革命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不满隆裕太后和平退出历史舞台

    C.以暴制暴是最成功的革命方式

    D.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评价,“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分界线”喻指的是长征

    A.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B.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的

    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词中的“本军”是指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东北抗日联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评价你认为准确的是

    A. 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 田中正明否定传闻(口述)历史具有考证价值,体现了严谨的史学态度

    C. 此观点准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 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一位曾到重庆游历的外国传教士在日记中写道:“这里已经和上海、广州一样成为了我们的天堂,我们的商船不再受盘查……”传教士的记述最早可能出现在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后 B.圆明园被烧毁后

    C.台湾全岛被日本割占后 D.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界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设立的,作为中学生要继承并发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A.三民主义 B.爱国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民族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表明

    A.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 B.共产党获得了联合国的支持

    C.国共两党签署了和平建国方案 D.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72年,周恩来在一次外国总统访华的国宴上呼吁,在20多年之后,“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现在应该争取关系正常化了。周恩来呼吁针对的是

    A.中苏关系 B.中英关系 C.中美关系 D.中日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内容不包括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B.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观察下表,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我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素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文化大革命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全国人大第十二届四次会议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施政。以下对“一国两制”解读错误的是

    A.“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B.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 D.回归后的香港、澳门拥有国防和外交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选项、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史论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加快了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步伐

    B

    中共“十四大”

    确立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中共“十五大”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中共“十九大”

    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A.A B.B C.C D.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想解放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但丁、波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危局,一部分人开始睁眼观看世界,例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感想。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吏着手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高国防能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

    ——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四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又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那么他在思想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是创立了什么理论?该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的思想体现在其编写的哪部书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护”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发起了什么运动?

    (4)20世纪以来,中国新生资产阶级不但提出一系列“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更重要的是还能将其付诸实践,请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愿望及对应的实践。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材料中,中华民族“站起来”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得以实现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英雄,或许是一个群体,或许是一个伟人,或许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他们都是无私忘我,不辞艰难,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人。铭记历史,致敬英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同一个如此难对付的强国进行了战争,而且战争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我们的独立和主权已经得到了确认。

    ——华盛顿

    材料二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收缴烟土、烟枪,设禁烟局,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烟,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还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上

    材料三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冲向日军“吉野号”,壮烈殉国。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上

    材料四  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肩部中弹仍誓不后退,继续指挥,终至殉国。他牺牲前写下抗战家书:“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历史的眼泪——抗日战场部分将军的遗书》

    材料五  4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墩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报》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哪一场战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独立和主权”是在哪一年得到英国承认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林则徐的主张。

    (3)材料三、四中,邓世昌和张自忠的英勇壮举传承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如何理解材料五中“改革模式”的经营方式?这种改革模式被推向全国后对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经过艰苦的斗争,大陆军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7年,13个州的代表在费城举行制宪会议,最终制定了联邦宪法。宪法规定美利坚合众国的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辛亥革命的两大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新的政治制度”指什么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新制度”对英国崛起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决定大国兴衰的发展道路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