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24 题,null 1 题,简答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 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 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

    A. 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 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 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

    D.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A. 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B. 政治功能趋向增强

    C. 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D. 始终坚持儒学主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到‘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C.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这一规定

    A. 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B. 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

    C.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 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A. 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B. 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C. 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 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贫富不均   B. 莠民作乱   C. 民性懦弱   D. 吏治败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A. 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B. 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

    C. 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

    D. 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7年江苏卷)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 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 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

    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 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 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 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 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提到:“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人民迫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影子内阁”的设置(  )

    A. 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最终形成   B. 降低了政党政治运行的效率

    C. 不利于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 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整理自《试析十月革命胜利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文,反映的是俄、德、美三国在一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工人占国家全部工厂工人数的比重情况。材料意在说明十月革命时

    国家

    俄国

    德国

    美国

    年份

    1902

    1907

    1909

    比重

    47.8%

    15%

    17%

    A. 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B. 国际工人阶级走向联合

    C. 俄国无产阶级战斗力更易发挥

    D. 国际工人援助了十月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

    A. 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 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 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 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  )

    A. 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特权

    B. 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

    C. 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D. 文章的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下列关于各类“黄金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②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③20世纪50年代,中国空间技术进入“黄金时代”

    ④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指出: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该学者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

    A. 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   B. 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

    C. 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D. 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

    A. 加强官僚政治

    B. 削弱贵族集团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论

    受朝国

    鲁国

    晋国

    齐国

    楚国

    越国

    纪国

    次数

    39次

    38次

    11次

    10次

    2次

    1次

    A. 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 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

    C.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D. 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周公参酌殷礼,制定了田制、官制、禄制、乐制、法制、谥制、谶服制、嫡长子继承制等,称为“周礼”,以此为后人所称道.这反映了西周

    A. 继承了商朝的礼乐制度

    B. 形成了完备的典章制度

    C. 建立了理性的礼制社会

    D. 完善了官僚行政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后世的史学家们,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A. 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

    B. 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

    C. 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D. 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题,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781—1786年,美国政府摊派给各州的款项共1500万美元,各州共交纳2419000美元,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分文未交。因此政府财政非常困难,为了支付战争费用和其他开支不得不大量举债,大量发行纸币。结果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劳动人民负债累累,社会严重动荡不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政体设计的缺陷   B. 各州权力过大   C. 政府权力有限   D. 政府政策失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17年10月24日,列宁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我写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我力劝同志们相信,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下列对该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列宁希望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

    B. 该信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并巩固政权

    C. 客观上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

    D. 列宁在中央委员会内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这段言论

    A. 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

    B. 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

    C. 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

    D. 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重要影响是

    A.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B. 中国增开了多处通商口岸

    C.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D. 清政府内部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可能是

    A. 海军的出场与角逐

    B. 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

    C. 清廷的宣战与媾和

    D. 维新思想与海军角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的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宫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A. 说明斯大林的英明决策

    B. 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

    C. 突出强调阶级斗争的需要

    D. 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关于鸦片战争,许多历史学家基于史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结论差异很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正当清朝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

    材料二 陈恭禄1934年完成60万字的巨著《中国近代史》,当时被列为大学丛书之一。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中英两国误会: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自中国方面言之,殆由于官吏知识之幼稚。战争失败,证明了清代政治上、军备上积弊,非留心外事,彻底改革实无国强之道。对鸦片战争的后果,他认为虽然丧失了部分主权,但五口开放之后,贸易机会之大增,外商教士来华者日多,交通益变,而中国之闭关政策根本上不能生存矣!从总体上看,他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是正面的,从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来说,他更多地强调中国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龚云《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3)据上述材料,指出史学家范文澜、陈恭禄两位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有何不同,结合两部著作出版的时代背景推想他们研究鸦片战争的共同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大革命是“罗马时期以来欧洲最重要的一次历史事件”。它不是地区性的事件,其影响所及,不仅在于法国人民,且在于欧洲及全世界。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原则在19世纪甚至更后的时期支配了欧洲的政治。

    当法国大革命开启了一个政治新时代的时候,另一场革命正在改变欧洲大陆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就是工业革命。它不像法国大革命那样波澜壮阔,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它只是温和的改良运动。但从长远来看,它的势头迅猛,带来了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就其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来讲,恐怕只有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大发展能与之相提并论。

    ——据(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等

    解读材料,围绕“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事件”提炼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