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言简意宏、掷地有声的名言,被后儒尊为“横渠四句”,其作者,正是北宋张载。张载,横渠人,世称横渠先生。

    《礼记·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学者之事,最紧要的就是识仁求仁,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仁者,人也”(《中庸》),张载创造性地批判和吸收佛学,创立以气论哲学为基础的关学学派,并以此参与奠基理学,这是“为往圣继绝学”,目的也正是“为天地立心”,挺立天地中人的精神,重建国人的心灵世界。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儒者立志,须令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或少数君子安身立命,有如此气象乃是“为生民立命”。

    张载哲学思想最受推崇的是“民胞物与”的博大情怀。“民胞物与”是张载在《西铭》一文中提出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与我、物与人,同生天地之间,皆秉天地之性,所以,每个人都应当以万民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西铭》的价值正在于对人的精神家园即立命之地做了全面而生动的描绘。

    宋代理学家普遍认为,尧、舜、文、武、孔、孟所传圣人之道,自孟子之后便学绝道丧了,他们的使命就是努力续接和开拓这个道统。张载反复强调“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为学者要以圣人为目标,如此气象乃是“为往圣继绝学”。

    继承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儒家的创新往往是在创造性的继承中完成的。后世弘扬横渠之学最为有力的王夫之就明言,张载思想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之所未载,圣人之所不言”的。

    吕大钧等在老师张载的指导下发起实施的《吕氏乡约》,便是关学“经世致用”精神的表现,也是关学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突出体现。伦理道德规范是乡规民约的核心,西周就有这种思想了,但一直没有用文字将其系统表现出来,而制度必须成文才可能行之广泛。《吕氏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乡贤领导地方民众主持和起草的乡民公约法则,被后世尊为中国乡约之祖,影响极大,各时代仿照《吕氏乡约》的乡规民约很多,甚至还被传到朝鲜、日本等国。

    程子说过:“王者以道治天下,后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这是对历史的针砭,也是对现实的指引。后来朱熹说得更清楚:“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不仅要重建心灵秩序,还要重建社会政治秩序,以圣人之道引领天下,实现有序、永续发展,如此气象乃是“为万世开太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果说“为天地立心”是“己立”“己达”,那么,“为生民立命”就是“立人”“达人”,这是空间维度的推扩;“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是在不忘本来中为中华乃至人类开辟未来,这是时间维度的推扩。如此一纵一横,方能可大可久。

    (摘自肖伟光《读史:张载及其“横渠四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载在“为往圣继绝学方面,提出了“仁者,人也”的理念,创造性地批判和吸收佛学,创立了以气论哲学为基础的关学学派,并以此奠基理学。

    B. 宋代理学家普遍认为,尧、舜、文、武、孔、孟所传圣人之道,自孟子之后便学绝道丧了,后来朱熹说得更清楚:“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

    C. 张载的学生吕大钧等在其指导下发起实施的《吕氏乡约》,体现了关学“经世致用”精神,也是关学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突出个例。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言简意宏,掷地有声,从空间和时间上推扩,道出了儒家的仁者气象、天地情怀和用世抱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明确立论内容,并加以评论和介绍,表达了作者对“横渠四句”的推重,蕴含着对张载的崇敬之情。

    B. 主体部分依次阐释“横渠四句”的内涵及自己的理解,其中以“为往圣继绝学”为全文重心并辅以程子、朱熹的言论展开论述

    C. 末段,在照应首段、收束全文的同时,升华了张载的思想,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推崇之情。

    D. 全文材料丰富,以古经典揭示“心”的内涵,以王夫之之言肯定张载常说的创新,实例《吕氏乡约》则是关学思想精神的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天地立心,即立全德之人,为世界树立具有崇高思想情怀的人,使人充实灵魂精神。因为有全德即仁,有了“仁”,天地便有了“心”。

    B. 张载哲学思想最推崇的是“民胞物与”的博大情怀。张载在《西铭》一文中解释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对人的精神家园即立命之地做了全面而生动的描绘,由此奠定了《西铭》的价值。

    C. 张载就反复强调“学必如圣人而后己”,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而其思想学说中有不少又是“六经之所未载,圣人之所不言”的,此可谓“为万世开太平”。

    D. 伦理道德规范是乡规民约的核心,但必须用文字将其系统表现出来而形成制度才可能广泛施行,《吕氏乡约》在这一点上走在了西周前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日报网

    10月16日电10月15日1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9、40颗北斗导航卫星。

    据美国科技网站新闻网15日报道,此次北斗双星的成功发射意义重大。中国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为了满足其维护国家安全,更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据报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2.5米,较定位精度为20米的美国GPS更胜一筹。因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得益于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无人机及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技术的发展,当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市场颇为景气,其中包括实现定位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2017年发布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市场报告》显示,到2025年,亚太地区的GNSS导航设备数量(以智能手机为主)将从2015年的19亿增长至43亿,超过欧盟和北美地区的总和,因而有望成为该领域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6年,中国GNSS和定位服务市场产值达332.4亿元。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等卫星不断发挥作用,到2020年,中国该行业产值有望增长至620亿元。

    材料二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网站8月13日文章,中国很有可能把“太空丝绸之路”加入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而将“一带一路”倡议扩至太空轨道。

    美国媒体称,北斗是中国修建用以扩大自己活动和影响力的道路、铁路、港口和工业园的“数字黏合剂”。“太空丝绸之路”的卫星通信、天气监测和对地观测,将从天上到地上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新丝路沿线国家若加入“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会变得依赖中国所提供的太空服务。这将令北京对那些国家的政策选择具有更多影响力,因为中国控制了维持其经济增长的关键太空能力。

    太空竞争可被视为地球上地缘政治的延伸,谁占据了太空制高点,谁就能主导地球,因为信息是21世纪权力的基础,而信息将通过太空传播。“太空丝绸之路”将为中国权力及对欧亚大片地区的掌控增加厚度,若不受到挑战,中国会把西方公司排挤出去,确保北京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太空服务的唯一提供者。这将最终巩固北京对新丝路沿线国家经济的控制。

    (作者马尔科姆戴维斯)

    材料三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3年多来,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硕果累累!现如今(2017年),峰会也已成功举办,全球130多国竞相参与,就连美日韩都悉数出席了!

    曾记否,上个世纪中国航天饱受歧视,16国家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唯独不让中国加入,中国航天人,望眼欲穿申请近20年,最终只能含恨而终!到2011年,美国白宫“禁止宇航局与中国任何合作”;2013年,美国还“禁止中国参加学术研讨会”!

    1992年“921航天载人工程”立项,从1999年“神一”到2016年“神十一”,再到2017年“天舟一号”,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突破了往返、出舱、交会、运输等关键技术……

    近年来,在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航天多年来发挥自身优势,已有数十颗通信卫星先后镶嵌在浩瀚星空,联结成一条太空丝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015年10月,亚太九号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使中国-东盟“10+1”合作更加密切,实现了对“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区域的基本覆盖。

    2015年11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700万老挝百姓可方便看电视、打电话、上网冲浪。中国也实现了首次整星出口到东盟,首创“天地一体化+商业运营”模式。

    我国还将发射实践十八号、中星十八号、亚太6D等卫星,照耀全球60%陆地,惠及全球80%的人口,为“一带一路”及周边地区提供全方位的卫星通信服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在航天领域曾被西方大国封锁压制近20年,最后只能含恨而终;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就连美日韩都加入进来,展示出中国的大国胸襟。

    B. 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实现定位功能的产品和服务前景广阔,因此北斗导航系统有望成为该领域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C. 未来几年,亚太导航设备大增一倍多,将拉动该领域中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定位服务市场产值将近翻倍。

    D. 在美国看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助力其一带一路倡议,因此美国白宫“禁止宇航局与中国任何合作”,“禁止中国参加学术研讨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对中国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很有可能创建海陆空立体丝绸之路,将“一带一路”倡议扩至太空。

    B. 美国担心,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被中国控制了维持其经济增长的关键太空能力,从而政策选择要受中国更多影响。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高,不仅满足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更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D.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几年来,中国已有数十颗通信卫星先后镶嵌在浩瀚星空,联结成一条“太空丝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3.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唇边流出的另一种卓越

    梁言

    大雪茫茫的北国,四野银妆素裹,田地、树木、屋舍、山岗都失去了原色,包孕到纯白一片的雪的世界中。

    然而,有经验的人,却可以准确地发现村落的水井,奥秘何在?原来冰封雪冻之时,井口会升腾起袅袅热气,这是因为井底的泉眼源源不断地涌出暖暖的地下水,以至井口像刚揭盖的蒸笼,成为雪地奇观。

    大自然的风雪,封不住一口小小的水井,社会的风雪,也封不住千百年来文化精英们的喷涌的才情。无论历史如何酷烈,铁骑狼烟肆虐也好,皇权凌压也好,诗文之热气仍在“雪地”顽强地升腾,这无数心泉,汇成中国文化的潜流,千百年来在万民心中流动。

    这种历史唇边流淌出的卓越,有我们十分习惯接受的一种,像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之类,先贤的文字,已化为民族的一种精神规范,成为母语教育的基本范文,后贤选用这些诗文,作为弘扬人生大义的例文,作为对后代施行文化熏陶的主页,对此人们完全认可,并无异议。

    然而,历史文化井口喷涌的仅仅是富有治国平天下政治大义或人生大义的话语吗?

    当代诗人刘向东说,“我直到出了大学校门,也没把(李白的20字《静夜思》)诗意读充分”。为什么“床前明月光”这样明白如话的诗,诗意那么难领会?这或许因为刘向东这代人以及现在的学子们所受的文化教育,缺乏一个读生活抒情诗(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诗)的“共鸣腔”。

    正如直到张爱玲冷寂30年之后我们才重新“发现”了张爱玲一样,我们在选择文化熏陶标本时,过于注重教化色彩,过于轻视生活色彩;过于强调政治层面的内蕴,过于轻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尽管人人会有风花雪月,人人会遭遇爱情,然而风花雪月至今是贬义。未接受过细腻、温馨、甜蜜、苦涩感情洗礼的一代人,能与苏东坡在“明月夜、短松岗”对亡妻的悼念之情共鸣?又是什么抑制了我们的感悟能力?

    评论家张远山先生曾专文为“风花雪月”鸣不平,他说:“愤怒的诗歌属于革命,深刻诗歌属于哲学。我要描述的诗歌,是吟咏风花雪月的诗歌,我要赞美的行为是对风花雪月的附庸风雅”,“人类的天性正是在追求幸福生活具体化为追求风花雪月、喜欢附庸风雅中趋向完美。”且不论张先生的立论是否周密,社会发展实践已充分证明,文化的多元化促进社会的民主、文明、进步,文化的单一化必然造成社会的僵化、愚昧、暴力。对于古代不同风格的文化遗产,我们还是宽容些好。深入些说“让人人有权利享受风花雪月,是革命的目的;让人人有能力享受风花雪月,则是哲学的目的”(张远山语)。

    当我们不再视从《诗经》到《荷塘月色》所引的《采莲曲》中那些描绘日常生活中最细腻、内在、最温馨、最隐蔽的儿女长情为洪水猛兽、道德败坏“小资情调”时,我们才有可能解除心理防范去体悟那些风花雪月的韵致,也只有在具备相当的艺术素养之后,才可能渐渐与古代才子们“心有灵犀一点通”。事实上,建国以来的众多知识分子,包括笔者在内的语文界人士,非常缺乏风花雪月熏陶,这已形成难以弥救的精神缺失。

    要感悟自由的李白、超脱的王维、多情的柳永、悲怆的辛弃疾、凄愁的李煜……最好先抹去把诗人按政治需求划分等级的人为界限,聆听他们心中那口泉眼涌出的真情。作为现代人,我们有权利承接华夏一切优秀文化,有权品味历史唇边流淌出的所有卓越。

    (摘自2001年第7期《读写月报》)

    链接:

    想必大家都知道鲁迅,老舍,巴金等著名文学家,却很少听说最近二三十年有哪些很出名的文学大师,现今信息极为发达,也没听说我国有哪些文学作品闻名中外或洛阳纸贵轰动一时。莫言如今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按理讲,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文人,他的作品应当成为全民族的骄傲。然而也没有听说其作品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现实中对他的作品了解的人却很少,甚至不少有文化的人不喜欢他的作品。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摘自网络并改编)

    1.下列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唇边流出的另一种卓越”是指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题材——风花雪月。标题表达别致,设喻新颖,新人耳目,是文章的语言亮点。

    B. 文章开篇并未直接入题,而是从“大自然的风雪,封不住一口小小的水井”的自然现象写起,以此为喻,引出本文话题,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

    C. 作者认为风花雪月有一定积极意义:它是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是文化多元化的标志,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是作者对社会、对文化的深刻体察的结晶。

    D. 评论家张远山曾专文为“风花雪月”鸣不平,他认为,文化的多元化会促进社会的民主、文明、进步,呼吁对于古代不同风格的文化遗产还是宽容些好。作者借此助佐自己的观点,加大了文章的服人力度。

    2.作者认为现代人缺乏风花雪月熏陶、不能享受风花雪月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拥有诸多“历史唇边流出的卓越”,但又有现今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的现象,这其中有关联吗?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值梁室丧乱,于金陵随二亲还乡里。时东土兵荒,人饥相食,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察每崎岖艰阻求请供养之资粮粒恒得相继又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乃至故旧乏绝者皆相分恤自甘唯藜藿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迁尚书祠部侍郎,此曹职司郊庙,昔魏王肃奏祀天地,设八佾之舞,尔后因循不革。梁武帝以为事人礼缛,事神礼简。陈初承用,莫有损益。高宗欲设备乐,付有司立议,以梁武帝为非。时硕学名儒、朝端在位者,咸希上旨,并即注同。察乃博引经籍,独违群议,当时惊骇,莫不惭服,仆射徐陵因改同察议。莫不顺时随俗,皆此类也。

    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史。文帝知察蔬菲,别日乃独召入内殿,赐果菜,乃指察谓朝臣曰:“闻姚察学行当今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一人。”

    丁后母杜氏丧,解职。仁寿二年,诏曰:“前秘书丞北绛郡开国公姚察,强学待问,博极群典,修身立德,白首不渝。虽在哀疚,宜夺情礼,可员外散骑常侍,封如故。”又敕侍晋王昭读。炀帝初在东宫,数被召见,访以文籍。即位之始,诏授太子内舍人,余并如故。车驾巡幸,恒侍从焉。及改易衣冠,删正朝式,切问近对,察一人而已。

    察性至孝,有人伦鉴识。在位多所称引,一善可录,无不赏荐。若非分相干,咸以理遣。尽心事上,知无不为。侍奉机密,未尝淹漏。且任遇已隆,深怀退静,避于声势。清洁自处,赀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穆于亲属,笃于旧故,所得禄赐,咸充周恤。

    (摘自《陈史·姚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察每崎岖艰阻/求请供养之资粮粒/恒得相继/又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乃至故旧乏绝者/皆相分恤自甘/唯藜藿而已

    B. 察每崎岖艰阻/求请供养之资/粮粒恒得相继/又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乃至故旧乏绝者皆相分恤/自甘唯藜藿而已

    C. 察每崎岖艰阻求请/供养之资粮粒恒得相继/又常以已/分减推诸弟妹乃至/故旧乏绝者皆相分恤/自甘唯藜藿而已

    D. 察每崎岖艰阻求请/供养之资粮粒恒得相继/又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乃至故旧乏绝者皆相分恤/自甘唯藜藿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郊庙,文中指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的仪式。孔颖达曾解释:“郊谓祭天南郊,祭地北郊;庙谓祭先祖,即《周礼》所谓天神人鬼地衹之礼是也。”

    B. 朝端,朝臣之首,位居首席的朝臣,即尚书省的长官;也有时指朝廷。文中指朝廷上的重要官员。

    C. 夺情礼,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指官员服丧期满后,穿素服办公,不参加庆贺、宴会等。

    D. 车驾,帝王所乘的车,亦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不敢指斥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姚察不顺时随俗。在任尚书祠部侍郎时,面对朝臣随声附和的场面,博引经籍,不赞同梁武帝的观点和做法,让当时在朝的人们惊异和惭愧。

    B. 姚察深受重用和照顾。入隋之后,掌管编写梁、陈两个时代的史书,文帝得知他吃素食,特别赐他水果蔬菜,炀帝也常把他带在身边

    C. 姚察博学,深受倚重。他博览群书,能广引典籍,炀帝经常向他请教学问,以至连衣冠、朝式这样的事情都随时咨访他。

    D. 姚察集诸多美德于一身。历经梁、陈、隋几个时代,都尽心事上,奉守机密,立身修德,品行正直,善待亲友,不营生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武帝以为事人礼缛,事神礼简。陈初承用,莫有损益。

    ②一善可录,无不赏荐。若非分相干,咸以理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注: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中。铎,一种大铃。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孤山处于湖心;山上有一座僧房,四面门窗面湖而开;僧人和游人乘小舟在湖上往返。山顶有连云阁,阁檐悬挂着铃铎。

    B. “山在湖心如黛簇”,山形如簇,山色如黛。青黛集聚,是形容矗立湖心的孤山。山呈黛色,给人以苍翠幽深之感。

    C. “芰荷”二句,一取荷香,一取清声铃音,这香,这音,都不断地在空中飘扬、传播;禅声铃音交融,洗涤人的心灵。

    D. 末二句是说,不要离开孤山去污浊的世尘,否则,难以摆脱;到那时对孤山魂绕梦牵,但也只有在梦中相访。

    2.这首词内容精练,层次清晰,试作简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师说》中作者赞扬李蟠好学博学,之后又说因“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以此勉励李蟠,倡导从师。

    ②《阿房宫赋》中作者对楼阁之间的空中连廊发出惊叹式赞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刈麦》面对农人和贫妇,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自己衣食无忧为例,表达了深感社会不公的感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在巴黎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习近平强调,要把中法关系发展好,政治互信是关键,务实合作是____________;新形势下,既要筑牢互信的堤坝,也要____________理想的灯塔;要坚持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____________,求同存异。

    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法国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这部《论语导读》仅存两本。《巴黎人报》评论说,这本《论语导读》原著非常珍贵”。一部《论语》,见证着中法交流的源远流长,印证着____________是中法关系的独特优势。

    据最新消息,马克龙将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德方官员,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道,在3月26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访问欧洲举行会谈中欧关系。这种“组团”做法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马克龙在外交上的一次“创新”。(   )然而,欧盟28个所持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各不相同、且对华利益大小不一,“用一个声音说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摘自2019年3月25日观察者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必由之路   竖立   和而不同   文化亲近感

    B. 当务之急   树立   齐心协力   政治互信力

    C. 必由之路   树立   和而不同   文化亲近感

    D. 当务之急   竖立   齐心协力   政治互信力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毛病,下面所作的修改没有毛病的一句是

    A. 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德方官员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道,3月26日与正在访问欧洲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中欧关系举行会谈。

    B. 马克龙将于3月26日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德方官员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道,就中欧关系与正在访问欧洲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谈举行。

    C. 马克龙将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德方官员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道,在3月26日与正在欧洲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中欧关系举行会谈。

    D. 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等德方官员一道,在3月26日与正在欧洲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中欧关系。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法德虽然依然是欧盟举足轻重的大国,但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毕竟不复当年,欧盟希望有协调、统一的行动,当然可以理解。

    B. 法德虽然依然是欧盟举足轻重的大国,但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毕竟不复当年,希望欧盟有协调、统一的行动,当然可以理解。

    C. 法德虽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毕竟不复当年,但依然是欧盟举足轻重的大国,欧盟希望有协调、统一的行动,当然可以理解。

    D. 法德虽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毕竟不复当年,但依然是欧盟举足轻重的大国,希望欧盟有协调、统一的行动,当然可以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宋代风俗画具有高度的写实风格,是文献难以替代的历史镜像,是我们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珍贵图像史料。相比之下,___。不过,宋朝的花鸟画依然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比如,___,让千年后的人们能够确知:这些水果品类,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刘勰说过:“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阅读下面文字,请修正其中画线部分,使之趋近“字不得减”的境界。(不要改变原意。)

    看一副联,首先①关注其文字是否通顺,是否精炼没有赘语,语言风格是否统一,没有文白混杂等。其次再看它的句式架构是否均衡,是否”撑得起来”。如果句式过于散或者过于乱,那都会影响到读者的感受。再次,②就是联语的逻辑是否清晰,意象是否合理,是否有层次感,张弛是否有道。这是涉及到内涵的部分了,要修改起来的话,自然就比前面几步更难,而需要“动刀”更仔细了。那么最后的一步,切题和立意,自然是放在最后面去考量。这两点代表作者思维的最直接、最深层次体现,它们如果不合格,那往往表示整副联就得做大手术了,因此能不动则不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一部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轰动全球,获得空前而巨大的成功。

    世界末日是灾难科幻片中的常见主题,在许多美国好莱坞大片里,人类通常放弃地球,探索移居其他星球。而《流浪地球》中却给出了充满家国情怀的中国式解决方案:带着地球去流浪。而且,在这个故事中,也不再是好莱坞大片中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

    没有什么比科幻电影更能检验一个国家的实力了,科幻片的技术“硬核”是特效。《流浪地球》的后期制作和特效工作历时两年,经历了3000多个概念设计,拥有超过10000个特效道具,有2000多个特效镜头和大量的计算机图形拍摄。使用大量高科技技术如AI换脸、超级计算机、AI翻译器等,75%以上的特效是国内公司完成的,包括片中难度最高的部分。

    ……

    请以“由《流浪地球》看中国”为副题,自拟正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