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上海由于地处入海口,已经成为西方渗透的大本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的标志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 领事裁判权

    B. 开放通商口岸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居住及租地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

    A. 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B.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 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

    D. 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的独裁专制,那么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其主要依据是

    A. 废除了宰相制度

    B. 官员管理规范化

    C. 内阁掌握决策权

    D. 根除了割据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金田起义

    D. 提出《资政新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 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 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 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 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 佛教的广泛传播

    C. 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①王族

    ②功臣

    ③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平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 教育思想

    B. 农本思想

    C. 民本思想

    D. 重农抑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 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

    B. 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 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 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共同点是

    A. 独立处理政务

    B. 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C. 拥有官吏任免权

    D.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A. 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B. 交通不畅导致英国棉制睡帽很难运到中国

    C.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D. 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下列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 都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

    D. 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探索。中国近代工业的实践探索始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其法禁,必其赏罚”的思想流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下列思想主张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闻善而慕,知过而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思想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A. 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 法家的进取精神

    C. 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 孟子的“仁政”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 构建新儒学体系

    B. 提倡知行合一

    C. 强调社会责任感

    D. 重建伦理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B. 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 手工业生产方式

    D. 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矛盾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其中体现“人我和谐”的思想是

    A. 天人合人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民贵君轻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

    D. 国民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哪对矛盾引起的?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4)上述材料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哪一演变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