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 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 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C. 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D. 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 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材料认为四大发明

    A. 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

    B. 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

    C. 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

    D.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一项新的科技发明都有可能影响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下列生活方式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电报祝福——火车旅行——天空翱翔——网络聊天

    B. 火车旅行——电报祝福——天空翱翔——电脑游戏

    C. 电报祝福——天空翱翔——火车旅行——网络聊天

    D. 天空翱翔——电报祝福——火车旅行——电脑游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 构建与国家政权相话应的意识形态   B. 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 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一种科学理论在诞生之初受到宗教界的敌视,但初醒的民族主义者却对其大声喝彩;中产阶级以此为依据反对国家为促进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一科学理论应是

    A.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牛顿的力学体系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流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道为终极理想。以下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

    A.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B. 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C.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D.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 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 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 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 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人只有一种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自由是独立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而且根据普遍的法则,它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它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与此主张一致的是

    A. 人没有真正的自由

    B. 人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C. 法律纵容自由泛滥

    D. 法律的制定以自由为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由于未能保留下来古希腊智者任何自己的著作,要研究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我们往往通过苏格拉底对他们的论述还原他们的主张,这样得出的结论可能是

    A. 客观的,因为苏格拉底对他们的论述是史料

    B. 准确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时期的雅典

    C. 片面的,因为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念有冲突

    D. 错误的,因为苏格拉底对他们的论述不是史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唐代

    A. 民间活字印刷业成为印刷主导

    B. 民间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C. 政府鼓励民营手工印书业发展

    D. 官营雕版印刷业的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一书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仔细阅读表格,下列分析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部分服务于巩固统治的需要

    B. 适应发展传统农业的需求

    C. 传统科学主要注重应用学科

    D. 科学成为科举的重要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①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使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③使人类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④使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

    A. 顺应时代潮流   B. 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 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 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

    ②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

    ③科学地分析了当今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人类活动空间不断拓展,其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

    A. 文学革命的促进

    B. 科技革命的推动

    C. 国际竞争的加剧

    D. 世界经济联系的密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郭沫若鉴于南京附近出土的东晋墓石拓片的书体与兰亭序笔迹迥殊而断定兰亭序不是王羲之所写,而高二适则举出种种可靠事实,认为兰亭序的确出于王羲之手笔。当时毛泽东主席支持打这场官司,认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主席的意见体现了

    A.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 “为人民服务”

    D.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瓦西里·康定斯基在《关于艺术的精神方面》评价某艺术家说:“在他最近的作品中,实现了对物质逻辑上的破坏,然而他并不是釆取瓦解的方法,而是把物质的各部分分开,然后建设性地四散各处”。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石工》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如图是法国画家贝尔特·莫里索借助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创作于1888年的《阅读中的小女孩》。这幅画

    A. 捕捉了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

    B. 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 展示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

    D. 关注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63年,美国摇滚诗人鲍勃·迪伦的一首歌开始被广为传唱:“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越过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这首歌主要唱出了当时

    A. 西方青年的颓废与迷茫

    B. 美国社会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批判

    C. 西方社会对现实的批判

    D. 美国人民对朝鲜战争的深刻反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观点中,与其他观点截然不同的是

    A. 履行“圣礼”……这是最重要的善功,它是使人获得上帝恩典的有效途径……而“圣礼”是必须由教士主持的

    B. (教皇)将审判所有的人,而不被任何人审判

    C. 《圣经》是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

    D. 可以解除灵魂在炼狱中所受的一切痛苦,至少须去7所指定的教堂诵经,并捐献1-25个金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它

    A. 是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时提出的

    B. 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C. 首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该学说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地,衍生出社会达尔文主义。

    英国人斯宾塞最早将进化论推广到人类社会,他认为竞争能够创造出优秀的社会和最优秀的人,穷人是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人,最好任其死掉。德国学者认为,不同种族为生存空间而斗争,成功的种族必将扩大其生存空间。美国学者认为,达尔文的新方法解释了现实世界中“合适”的白种人自然地凌驾于其他“退化”了的有色人种之上的现象。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人类同样适用“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2年,中国工业建设会认为“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进化论。(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评价角度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时珍(1518-1593)中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14岁中秀才,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当时民间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艰苦,曾一度在太医院就职,但始终无法被朝廷重视。在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参考了800多部书籍,足迹遍及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这部伟大的著作,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后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材料二牛顿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时珍、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初和二十年代前后分别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是)“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1901),“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今者中国……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1905),“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1906)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说什么西学都是中国所固有,诚然可笑;那沈醉西风的,把中国什么东西,都说得一钱不值,岂不更可笑吗?我们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

    ——摘编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19年)

    材料三民族主义、公众舆论、群众游行已崛起成为中国政治的新兴力量,有些历史学家更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和孙中山提出上述思想的主要原因。

    (2)有学者认为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催生了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