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托洛茨基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A.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 促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

    C. 为社会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C.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由此可知,通判

    A.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B.是地方的知州、知县

    C.牵制地方官的权力 D.把地方财赋转运至中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 开放五口通商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创办经济特区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改变国民这种状况,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武装斗争 B.解放民众思想

    C.建立革命政党 D.普及白话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强化了民众的维新思想 B.掀起了社会文明开化的风气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方框部分应填(  )

    A.周平王迁都 B.武王伐纣 C.夏朝灭亡 D.西周灭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反映出了分封制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面是中国古代四个朝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是宗法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

    B.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

    C.图三是北宋行省制,加强了北宋的统治

    D.图四是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君主集权强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图片中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研究学习方面收集整理的图表。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应为(  )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苏杭生活富足 D.经济重心南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发生意味着

    A. 国民革命运动胜利进军

    B. “城市中心论”错误得到纠正

    C. 南昌起义部队转移成功实现

    D.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开创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  

    A.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 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对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 图1条约签订,说明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图2现象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政府

    C. 图3场景标志着中华民族摆脱民族压迫,实现了完全独立

    D. 图4反映的史实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统治的垮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应对全球性重大事件需要的是尊重差异,相互理解、包容和帮扶。在此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中国坚定提出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抗击疫情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下列外交活动与材料所体现的外交方针一致的是(  )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

    C.中美签署的《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历史兴趣小组要举办“一五计划成功展”,他们找到了以下的图片,其中不适合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如下图为国际杜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共产觉宜言》发表 B.第一国际成立 C.法国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的爆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B.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C.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D.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校同学在学习时搜集了如下图片,本节历史课的主题最可能是(  )

    A.世界文明多元化 B.世界多极化趋势 C.国际会议与国际组织 D.世界经济全球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年代标尺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 B.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C.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D.多极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家国情怀]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1)材料体现孙中山先生的什么思想主张? 材料中“至完美的国家”是怎样的国家?

    [历史解释]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时空观念]

    材料三  下图

    (3)上图所示事件东慑南京,南扼武汉,该事件有何意义?写出该事件的其中一位领导人

    [史料实证]

    材料四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来头像图片,围片的右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时代》记者虽然为美国没有能够“力挽狂澜”感到遗憾,但还是对……前景做出了客观的预测:“它会为联合国带来新的能量,每个人都会发现新的改变。”记者干脆直接引用周恩来的话说:“就像周恩来所反复强调的那样:一两个大国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世界各国之上的时代将要结束了。”

    (4)材料中“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唯物史观]

    材料五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金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去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杜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在博蟄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5)材料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怎样的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中共十九大”确立的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们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请写出李鸿章、康有为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

    [革命之路]

    材料二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链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披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2)“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事件?该事件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3)材料三中“28年浴血奋战”的起止时间和相关事件分别是什么?

    [建设之路]

    材料四 下图

    (4)材料四图中事件是我党的项创举,是什么事件? 该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创新之路]

    材料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六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5)材料五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材料六的“伟大创举”是指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廉签署由议会提出的《权利宣言》。内容包括: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国会有演讲、辩论及议事自由,议员选举自由。此宣言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摘编自袁传旭《英国光荣革命琐谈》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家权力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见下图

    (2)材料二中图片所示的政治制度开始于美国1787年宪法。请一句话评价该法律文献?

    材料三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六条一切社会,凡权利无保障或分权未确立,均无丝毫宪法之可言。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材料四 见下图

    (4)图片中的法律文件颁布于何时?其性质地位如何?

    材料五1954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到2014年9月,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42件、行政法规737件、地方性法规8500件……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摘编自《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编写组

    (5)下图所示法律文件的历史地位如何?据材料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材料六  如下图表: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秋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6)据材料六回答,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目的是什么?

    (7)纵观上述材料,你从近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哪些感悟与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