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著名学者葛兆光指出,从明末清初以来,面对西方文明,中国大体都是坚持在“传统中变”。可1895年以后,在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省西方式的“现化“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材料中“在传统外变“指的是

    A. 中体西用,自强求富

    B. 突破器物,学习制度

    C. 以日为师,全盘西化

    D. 追求民主,提倡科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03年,孙中山在给友人的信中指出,欧美国势积重难返,“高者富可敌国,贫者贫无立锥”,这种贫富不均势必会引起大的冲突。因此,他认为,“今日吾国言改革,应为贫富不均计。”这说明,孙中山

    A. 意识到社会革命的必要性

    B. 主张改革以解决社会问题

    C. 将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D. 以民生主义解决贫富不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56年,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这一言论体现了

    A.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 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D. “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以后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据此可知,洋务派

    A. 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

    B. 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

    C. 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

    D. 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心态探析》指出,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危机”,对自身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发生了疑虑的同时,依然有着浓烈的对传统的依恋情绪。这导致当时的知识分子

    A. 坚守“夷夏之辨”观念

    B. 全面开展中西交流

    C. 倡行“中体西用”

    D. 提出“以商制夷”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英国历史学家布里曾说:“希腊民主城邦的宪政决定了普通公民具有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对政治有抱负的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要学会如何辩论,并在政治和伦理问题的讨论中锻炼自己。这就要求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由此可见,布里认为智者学派源于

    A. 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B. 公民之间的竞争

    C. 城邦辩论风气的盛行

    D. 城邦教育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通过1898年的《泰西民法志》,而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原因是()

    A. 辛亥革命的直接影响

    B. 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要求

    C.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 民众力量的壮大及其觉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鸦片战争爆发后的十年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动向。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充分认识到“悉夷情”的重要性,编纂了一批介绍外部世界史地知识和各国社会情况的著作。当时这些著作侧重点是学习西方的

    A. 风俗习性

    B. 历史地理

    C. 社会制度

    D. 军事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报道这一事件的是

    A. 《发展是硬道理》《重新审视市场与计划关系》

    B. 《论祖国统一的方式》《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C. 《新时期发展的两要素﹣﹣知识与人才》《力争高速度》

    D. 《新时期新转折新理论》《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公元前4世纪末期,地中海区域较大的城市纷纷兴建剧场,所演出的戏剧不仅宗教成分减少,甚至敢于讽刺当时政治家和不良风气习惯。这反映了

    A. 民主政治在地中海区域普及

    B. 人文精神影响日益广泛

    C. 政治家兴建剧场以取悦民众

    D. 希腊文化繁荣达到巅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95年广州起义时,革命党人被认为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上述变化反映出

    A.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B. 清王朝统治的日趋衰弱

    C. 儒家思想遭到彻底摒弃

    D. 资产阶级民主逐步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主张“认识人自己”,二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 体现人文主义   B. 注重道德与秩序

    C. 强调理性至上   D. 对神持否定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苏格拉底每天站在雅典街头和人们讨论,不断地要求人检讨自己所持的各种观念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他教人不要盲目地接受既有的道德或行为的准则,而用自己的理智来重新下判断。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 开启雅典的精神觉醒   B. 认为雅典道德沦丧

    C. 推崇理性与思想自由   D. 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新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C. 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

    D. 美苏两极格局完全形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 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B. 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 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

    D. 仍追求“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A. 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

    B. 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

    C. 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

    D. 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如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该图统计了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对此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师夷长技思想的开始出现

    B. 维新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

    C. 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

    D. 民主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条例中的某些条款,“允许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组织工会,工会在其范围内,有言论、出版及办理教育事业之自由”“工会在必要时,得根据会员之多数决议,宣告罢工等。”这些规定

    A.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B. 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

    C. 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D. 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A. 经济特区的设立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C.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D. 浦东的开发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方办学体制的影响

    B.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完善

    C. 响应科教兴国战略

    D. 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以下史实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都是“文革”时期的科技成果

    B. 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环境关联不大

    C. 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成就显著

    D. 标志我国已跻身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君主的身份是人世上最高的东西,因为国王不仅是上帝在人间的副手,而且他还被上帝自己叫作神。”詹姆士一世言论的核心是

    A. 君权神授,王权至上

    B. 教权高于一切

    C. 国王只对教皇负责

    D. 教皇与国王地位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针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人性及人的世俗生活世界和感性欲求的排斥、贬低和压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反对超自然的禁欲主义,坚持灵肉一致。他们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三  “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以此判断时代的主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及典型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