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传说中炎帝教民垦种、制陶、纺织、煮盐,黄帝建造宫室、挖担水井、制作衣裳,尧鼓励垦种,禹治水除患。这些远古传说(   )

    A.有一定依据,有待进一步证实 B.有史料依据,不容辩驳的事实

    C.无科学依据,后人的任意想象 D.无任何证据,纯属美好的传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资料统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承担过运输等任务的民工超过1000万人次。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是

    A. 人民群众的支持

    B. 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 解放军作战英勇

    D. 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经六百年岁月变迁,紫禁城历久弥新。如今其负责人表示要“把一个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

    ①气势恢弘的历史建筑 ②瑰丽璀璨的文物国宝

    ③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夏衍回味当天盛况时说:“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的时候,真是感慨万千,泫然欲涕。我们这个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经历了数不清的苦难,终于像旭日东升一样,重新站起来了。”夏衍回味的是

    A.庆祝北平和平解放 B.举行开国大典

    C.欢送志愿军入朝 D.庆祝南京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791年,法国女性奥兰普·德古热写出了女权运动的标志性文献——《女人与女性公民权利宣言》,结果被送上了断头台。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黑奴的公民权属于奴隶主,并且按白人的五分之三折算。这暴露出

    A.18世纪末西方民主的局限性 B.法美两国国情存在明显差异

    C.西方人权思想没有付诸实践 D.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尚不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火山口上的分赃》一书写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材料反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无法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有利于形成战后的和平稳定局面

    C.限制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结盟

    D.建立了战后国家关系的新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是一位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政权是

    A.夏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战国策·秦策》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一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这表明变法

    A.法令公正且执行严格 B.使社会治安良好

    C.使秦国国力得到增强 D.激发了秦军斗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武帝雄才大略……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这表明汉武帝

    A.攻守结合巩固了政权 B.建立起大一统王朝

    C.为后世安康奠定基础 D.赢得少数民族尊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反映的发展趋势是

    A.中央集权制逐渐加强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为东晋至北宋时期进入各级政府为官的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统一的实现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科举制度的推行 D.社会观念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元史·百官志》记载,某机构“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该机构是

    A.宣政院 B.北庭都元帅府 C.澎湖巡检司 D.五军都督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下图是两位航海家,与他们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共同意义是(  )

    A.加快了殖民扩张的速度

    B.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C.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D.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若以“市舶司”“十三行”“鸦片战争”“北伐战争”等史实来介绍一座城市,它是

    A.南京 B.武汉 C.上海 D.广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沃斯利在《1860年对中国战争的行动与述说》中说:“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材料中的“我们”是

    A.英国人和法国人 B.英国人和美国人

    C.美国人和俄国人 D.英国人和日本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取消了前清规定的种种商业注册费用。商人承办厂矿企业,“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批准,“力为保护”。上述举措

    A.完备了各类民族工业 B.直接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改善了民族企业待遇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五四运动后,中国舆论界出现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论争。到20世纪30年代末,个人主义被边缘化,个人为团体服务乃至奉献的言论拥有了绝对的权威。出现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国民党钳制言论自由

    C.抗日救亡成为时代主题 D.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毛泽东曾回忆说:“政治上既犯错误,军事上势必犯错误。没有好久,洋教条来了,他们是主张打大城市的……结果就把根据地送掉,来了个很好的工作,叫作走路搬家。”这里“走路搬家”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工农红军被迫长征

    C.八路军开展百团大战 D.解放军跃进大别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图是1950年张仃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漫画《纸老虎》。这幅漫画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 B.朝鲜战争 C.德国分裂 D.北约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如图,导致我国人口比率大幅振荡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三年困难时期的影响

    C.八字方针的制约 D.“九一三事件”的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表为1998—2002 年我国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工业产值的比较。这三种类型企业产值的变化说明我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形成 D.私营企业发展比较缓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至今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已有40多个国家引进和推广中国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300多万公顷,为解决当地粮食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这表明

    A.中国先进技术为世界造福 B.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C.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法典的精神,可从下举各项看出:……例如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儿子。”《汉谟拉比法典》的上述规定体现了(  )

    A.君权神授 B.自由平等 C.同态复仇 D.尊卑有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5、16世纪的西欧农场主一般自己没有土地,而是从土地所有者那里租入土地经营农业,获得平均利润,并按契约规定支付给土地所有者地租,并在租用的土地上雇佣劳动者为市场而从事生产。”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

    A.农场经营具有某些资本主义特征 B.西欧资产阶级代替地主阶级

    C.农业生产活动深受商品经济影响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关于英国“光荣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它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场政治阴谋。对“光荣革命”分歧的焦点集中在

    A.是否保留封建君主 B.新国王的地位是否具有合法性

    C.是否导致社会动荡 D.是否带来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如图中苏联工业产值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实施 B.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

    C.赫鲁晓夫改革开始 D.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德国这一系列举动(  )

    A.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B.是对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

    C.加速了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标志着新一轮世界大战的爆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

    A.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B.奠定欧共体摆脱美国的基础

    C.说明欧洲的联合进一步密切 D.反映了美欧之间的贸易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88—1995年间,联合国共进行了24次维持和平行动,其任务除继续承担传统的监督停火等职责外,还包括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安置难民等……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材料说明了联合国

    A.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B.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C.有利于遏制美国的霸权主义活动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如图反映了当今世界发生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

    A.表明社会进步与挑战并存 B.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C.需要人类共同承担与治理 D.是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体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教育是一个民族千秋基业,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社会变化同样影响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教育发展的方向。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的看来,科举制在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上,始终具有选拔人才和控制人才的功能,只不过二者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随着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控制功能的日益突显,选拔人才的功能相对减弱,最终科举考试也就因此……走向了穷途末路。

    ——葛剑雄主编《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针。临时政府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废止读经等。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史编(下)》

    材料三  1932年日军侵略上海,炸毁商务印刷总厂并焚烧了商务印书馆图书馆,将46万册藏书全部付之一炬。图书馆被炸毁的第二天,66岁的董事长张元济就决定编一套复兴本的中小学教科书。他说:“为人务须振作精神,不可稍形颓丧。愈不得意,愈能振作,便不难人定胜天。”商务印书馆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编辑出版了近代教科书史上编撰人数最多、出版种类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套里程碑式的教科书。

    ——黄牧航《教科书里有中国教育的百年演变》

    材料四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005年,我国修订义务教育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科举制“走向了穷途末路”是在哪个朝代?请依据史实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年中国教育思想方针出现什么转变。这一转变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概述转变对历史发展的进步意义。

    (3)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炸毁商务印书馆?为什么说商务印书馆新编教科书是一套“里程碑式”的教科书?

    (4)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如何实现教育的更好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自《强国之鉴》

    材料二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主义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摘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宫廷政变”是什么?并指出英国的“政治体制”对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弃旧图新”的原因。分析“弃旧图新”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城市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指大运河中段)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加上40万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

    英国人口(千人)

    城市人口(千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

    7390

    1657

    22%

    1801

    10755

    3488

    32%

    1851

    20879

    11194

    54%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  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镇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长迁移尚不多见。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

    ——殷江滨、李邭《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府繁荣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1751—1851年英国人口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4)以材料四为例,结合史实说明中国改革开放是如何推动城市发展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