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了“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和收入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内容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

    A. 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B. 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 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否定

    D. 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B. 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 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A. 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 以“仁”为思想核心

    D. 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话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 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 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 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 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9年后,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还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材料说明了

    A. 经济危机的蔓延

    B. 市场调节的失灵

    C. 工业经济的弊端

    D. 世界市场的无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

    整体模式

    湖北

    民主共和制

    江苏

    单一的中央集权制

    浙江

    议会为权利核心的代议制

    A.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B.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C. 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 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科举制度的成熟

    C. 贵族制度的衰落

    D. 专制皇权的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A. 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B. 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 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消除了财政危机

    D. 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1637年《澳门纪略》记载,1570—1636年间,日本的长崎成了葡萄牙血统的日本人活跃的城市。可是到了1636年住在这里的所有欧亚混血儿以及他们在日本的妻子、母亲大批迁居到澳门,成为澳门居民中的另一新的群体,以致于形成了一条日本人街区。对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澳门在远东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B. 东亚朝贡体制阻碍了中日民间贸易

    C. 英国航海条例削弱了葡萄牙的霸权

    D. 中国政府鼓励澳门的海上贸易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分析下表关于抗战胜利后中国派遣军队占领日本问题的历史叙述,可知

    A. 中美曾经商讨战后由中美对日派遣占领军的问题

    B. 联合对付苏联的需要使中国放弃了派遣军队赴日

    C. 避免日本分裂混乱是中国放弃对日派军占领原因

    D. 在对日派遣占领军的问题上蒋介石曾经犹豫不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面是不同时期德、英、法、美等国获得诺贝尔奖数量变化表(单位:次),由此可知

    A. 现代西方物理学有显著进步

    B. 信息技术加快了科学的发展

    C. 20世纪世界科学发展不平衡

    D. 全球化的受益国是发达国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东来,引发了中西文化冲撞和交流。中国儒家哲学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变成18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儒家学说的理性观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一,其影响涉及法国、德国和英国,虽然各国所受的影响不同,但以异端的孔子学说作为他们反对宗教、主张哲学的护身牌,却是一致的。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和观念极力推崇,他在创建新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中,惊奇地发现了中国这个实例,并将它作为锐利的武器投向旧制度和旧势力。

    ——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1792年,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借为乾隆帝祝寿之名,出使清廷。然而,在觐见乾隆帝礼仪的问题上与清方产生分歧,拒绝按中国传统行跪拜礼。最终双方达成折中意见,改行免冠屈一膝之礼。乾隆帝对英国使团的“妄自骄矜”“无福承受恩典”十分不悦,当觐见完毕英方提出改善贸易条件、增开通商口岸的诸项要求时,概予严词拒绝。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并分析“‘中国’变成18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礼仪之争”的原因。你认为17、18世纪英国来华交流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并给予解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11年,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民政部编订户籍法奏折”,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该法规共8章、184条。其内容突出了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反映了政府在观念上仍视户籍为管理人口统制的手段,强化户籍统制功能。法规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剔除了传统户籍中资产登记项目。户籍开始成为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工具,而不再纯粹是国家管制人口的工具。此外,法规既规定了民众有呈报户籍之义务,也规定了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提出诉讼抗告的权利,将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废除了以往民众只是义务载体的陋习。

    ——摘编自窦希铭《民国初年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末《户籍法》所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规制定的背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再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已往制度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材料中史学家钱穆的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史实论证其科学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