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null 1 题,单选题 18 题,选择题 5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null 共 1 题
  1. 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任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

    A. 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

    C. 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

    D. 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8 题
  1. 《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A. 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C. 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D. 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这反映出

    A. 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

    B. 郑和下西洋意义远大于美洲的发现

    C. 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高于美洲地区

    D. 美洲人没有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先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基于此,罗斯福政府的施政

    A. 加强了对经济全面干预

    B. 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

    C. 使美国避免了法西斯化

    D. 采取了“以工代赈”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发出这样的感概。”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教了它。”罗斯福在“挽救”美国的过程中

    A. 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

    B. 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C. 根除了危机发生的因素

    D. 成功移植了计划经济模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钱穆在《中国文化导论》中提出:大体在孔子以前,那时的书籍,后世称之为“经书”;在孔子以后的书籍,后世称之为“子书”。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传统礼乐制度逐渐没落

    B. 新兴儒学对经学的冲击

    C. 学术向平民阶层转移

    D. 城市商品经济的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0年IMF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议案,在IMF中,中国的份额计划由3.65%升至6.19%, 2013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否决这一提案。这本质上反映了

    A. 布雷顿森林体系仍起关键作用

    B. IMF的运行机制

    C. IMF是美国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影响力大

    D. 中国经济势力大增,影响力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50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将退休工人养老金平均增加了77.5%,1952年又增加12.5%。美国的上述举措意在

    A. 扩大社会保险以缓解经济危机

    B. 缓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发展

    C. 稳定社会秩序以对抗苏联等国

    D. 规范保险行业以赢得大众好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20世纪30至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这表明

    A. 学习苏联成为当时世界潮流

    B. 苏联“五年计划”成就得到一定肯定

    C.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态度

    D. 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已被摒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这里的“奇迹”主要是指(   )

    A. 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D.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深远影响主要是

    A. 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

    B. 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

    C. 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

    D. 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工业经济引起人口迅速、全面的增长,这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这里强调的是(   )

    A.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 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 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

    D. 工业发展之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的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统计,美国1921—1929年每个家庭的真实债务从388美元增加到739美元,消费所欠下的债务的增长上升了131%。这一现象(   )

    A. 促进了经济的持久繁荣   B. 加速了消费市场的萎缩

    C. 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D. 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

    A. 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B. 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

    C. 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

    D.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的意图是(   )

    A. 肯定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的作用

    B. 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 指出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面具有一定贡献

    D. 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国际组织曾签署了如下协定(节录),据此判断该组织(   )

    A. 是世界上首个区域经济集团   B. 注意减少国际贸易间的壁垒

    C. 成员国均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D. 构建了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学思想的评价一览表。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

    A. 传承性   B. 批判性   C. 佛学化   D. 超前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表是明代小说家作品中部分章节的标题,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A.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B. 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C. 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 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 宣扬君权神授

    B. 解释天人感应

    C. 劝君主行仁政

    D. 强调教化民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4-1959年,苏联农业产值以平均每年70%的速度在增长。1958年同1953年相比,谷物产量增长了91%(其中小麦增长了131%),肉类产量增长62%,奶类产量增长105%,蛋类产量增长76%。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 重点在农业方面   B. 符合苏联的国情

    C. 实现了根本突破   D. 取得了一定成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这一评论

    A. 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

    B. 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

    C. 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

    D. 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

    A. 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B. 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C. 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

    D. 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主导性现象,我们不仅要把全球化理解为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更要把它理解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全球化现象是一个错误。”材料说明全球化

    A. 是一个心理认同的过程

    B. 使世界各民族文化趋同

    C. 应该全方位地进行交流

    D. 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的“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材料一  美国之“新”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 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的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的核心观点,结合俄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该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