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2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有效期14年。到1851年为止,总共颁布了一万多项专利。《垄断法》的实施

    A. 推动了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

    B. 导致了英国向外殖民扩张

    C. 使英国打败了“无敌舰队”

    D. 标志着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

    A. 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   B. 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

    C. 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   D. 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康熙江西志》对景德镇御窑的生产有如下记载,“工匠自洗补至入窑,必看坯胎堪否,然后盖匣封固,起火烧造。如绘画中小器,亦须细看,上下四周,有无疵缪,必体质完美,方可入窑。不然,则徒劳罔功矣。”该记载内容主要反映出

    A. 制瓷工匠工作异常辛苦,常徒劳罔功   B. 景德镇瓷器工艺先进,产品精湛完美

    C. 瓷器烧制过程工序复杂,技术难操控   D. 工匠制作瓷器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2 题
  1.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

    A. “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 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井田制开始瓦解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小农经济兴起   D. 家庭手工业产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郭家宏在《从旧帝国到新帝国》中认为:“英国政府开拓殖民地的动机是为了商业与财富,并非为了领土扩张,所以英国在政治上对殖民地的控制比较松弛……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第一帝国正式解体。”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不重视对外殖民扩张

    B. 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更关注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

    C. 英国不重视控制殖民地是美国获得独立的主要原因

    D. 英国的殖民动机与管理政策是导致第一帝国解体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北京是商业中心

    B. 繁忙的海外商运

    C. 交通运输的便捷

    D. 区域商帮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北宋真宗在位期间,宰相王旦曾言,都城开封“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南宋高宗在位时,临安府有“珠子行人姓任者”,“其珠铺珠子,约十余万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

    A.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已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经济成为主流            D.政府重商政策己初见成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统计,麦哲伦船队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A. 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 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 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 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对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有人认为在明清时期,有人认为在元代,有人认为在宋代,有人认为在唐代,甚至有人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各方都提供了很多史料。对此,下列观点最确切的是( )

    A. 抓紧考古发掘,力争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 支持战国秦汉说,以证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C. 支持明清说,因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吻合

    D. 应该首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和定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英国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平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导致矣国大城市人口增长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A. 黑奴贸易带来了大量劳动力

    B. 纺织业等制造业快速发展

    C. 世界市场形成,外来锋民涌入

    D. 英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上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它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其经济代价在于,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上述评价主要是针对

    A. 世界市场的扩大对欧洲的影响

    B. 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

    C. 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D. 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 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增长

    B. 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C.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D.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

    A. 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 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C. 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后汉书》中记载:(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有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铁犁牛耕

    ③精耕细作

    ④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  )

    A.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B.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

    C.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

    D.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史记·货殖列传》云:“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表明西汉初期

    A. 政策的松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 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 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 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 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

    C. 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发展

    D. 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A. 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 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题文)《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 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图片说明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是

    A. 荷兰政府特许的商业股份制企业

    B. 英国政府特许的金融证券公司

    C. 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工具

    D. 西欧国家联合从事“三角贸易”的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所作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A. 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

    B. 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

    C. 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D. 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

    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 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

    B. 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

    C. 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

    D. 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 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 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

    C.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 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上述现象说明

    A. 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 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 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 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论积贮疏》

    材料二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书》

    (1)材料一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到封建社会晚期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海外贸易对沿海居民乃至中国社会的有益之处。

    (3)材料三体现出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你怎么评价这一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

    材料二  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材料三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是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

    ——《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

    (2)英国人究竟凭借什么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强国西班牙?

    (3)你认为成为一个大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结合材料二回答英国的异军突起给你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笫一次从欧洲封建堡垒中打开了缺口……英国面临来自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作为近代工业资本主义兴起的源头国家,英国资本主义的诞生,需耍极强的力量反抗霸权并建立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张文木《欧美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1893年,埃米尔·巴比埃写了《在金元帝国旅行》一书,指责美国商品(火车头、煤、丝织品、水果、棉花以及美国的葡萄酒)已充斥欧洲。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在189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写道:“美国从一件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件令人恐惧的东西”,美国已成为旧大陆的一个可怕的对手,“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着在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至18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概括形成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所述状况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答布皮革千石。

    ——《汉书·货殖列传》

    材料三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三工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3)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