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 ②①④⑥⑤③ B. ②①⑤③④⑥ C. ④⑥②①③⑤ D. ④⑥③⑤②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国学著作________,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________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唯有________,才能慢慢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A.汗牛充栋  良莠不齐  融会贯通 B.凤毛麟角  参差不齐  融会贯通

    C.汗牛充栋  参差不齐  细嚼慢咽 D.凤毛麟角  良莠不齐  细嚼慢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拜望家父,致以不胜感谢之情。

    B.本人近日玉体违和,不能亲临您的婚宴,在此致歉。

    C.本店有沃尔沃新款现车,感兴趣的朋友可致电垂询。

    D.日前本人有一物遗留在贵府上,现烦请您原物奉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的选项中,最接近《青青边愁》意旨的一项是(  )

    青青边愁

    余光中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

    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

    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

    时间,你带得走歌者不走歌。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C.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D.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文化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察举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孝廉”“秀才”都是选拔、任用官员的科目。

    B.古代男子15岁束发为髻,表示成童: 18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中“宣德”是按年号纪年法来纪年:“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中“壬戌”是按干支纪年法来纪年。

    D.“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项中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B.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C.且勇者不必死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慈父见背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唯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 B.率百人而聚       率:大概

    C.大概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 D.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

    2.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B.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C.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D.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要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3)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杜甫旧宅

    雍 陶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1.下列各项对本诗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门见山,由景及人,为下文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B.颔联对仗工稳,“旧宅”“新诗”形成对比,感慨良多。

    C.颈联中“尽”“迟”用词极其精妙,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对鸥鸟无情的恼恨之情。

    D.本诗借多种景物描绘出了杜甫旧宅荒凉、人迹罕至、缺少生机的特点。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描写了明月之夜,桂树的影子落在墙上,一旦有风吹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说迟迟不赴命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步。

    (3)《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他认为《诗经》中的文章大多也是圣贤抒发苦闷之情。

    (4)《山居秋暝》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

    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写娘和女孩时都写到了脸色,写娘脸色由“灰白”到“灰白颜色没了”是为了表现娘由失望到希望的心理变化,写女孩脸色主要是表现白血病病症。

    B.开头写他在医院,说明他是用装病来让母亲理解他的做法,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事由,表明他已决定为患白血病的女孩捐献骨髓。

    C.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爹,但爹对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爹支持儿子捐献骨髓,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骗了娘一回。

    D.作为儿子的“他”,考虑到母亲的情绪,为了让娘明白捐献骨髓没有害处,并让娘将心比心最终同意捐献骨髓,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2.小说中的娘有哪些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侧重论述了中国文艺评论上的一种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的主要特征及其特有的价值。

    B.文章由“评点”这种评论样式随时代的发展已失去历史地位,自然而然地引出与“评点”类似的“弹幕”。

    C.文章在分析论证“弹幕”这种新的评论样式时,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既指出其优势,也分析了其弊端。

    D.文章最后分析了“弹幕”的发展路径的两个方向,并认为“弹幕”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谷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元仅通过3天的学习,就以100比0的胜率战胜了曾经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初代阿尔法狗,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让人震惊。阿尔法狗项目的负责人大卫·席尔瓦说,阿尔法元之所以强大,因为它不再被人类认知所局限,而能够发现新知识和新策略。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如设想的那样,能够高仿甚至超越人类思维的局限,创造新思想。解放生产力,这无疑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然而试想一下,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由机器制造和提供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是自由幸福,是恐慌失控,还是枯燥无趣?

    人们喜欢发明听话的科技,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却让这种观点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是需要有脾气、有欲望、有喜怒哀乐的人工智能,还是除了高智商、绝对服从之外没有任何感情的人工智能。即便是业内诸多科技大佬、企业家等不断重申人工智能并不会给人类发展带来威胁与灾难,让人们相信人工智能的好处会大于弊端,但后者给人带来的恐惧显然也在与日俱增。同样是人工智能,人们显然更希望要一只机器猫,而不是一个终结者。

    (摘自吕洪《人工智能:机器猫,还是终结者?》)

    材料二

    腾讯早在2012年,就在上海布局人工智能项目。我们专注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优图实验室,就诞生在上海,专攻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目前是腾讯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三大实验室之一。最近,腾讯的华东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我们与上海市的合作将全面升级。其中最为重要一个合作领域就是,腾讯要在上海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并将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文化创意、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民生健康等领域,全面地加入“智能上海”行动。

    在今天大会的讲台上,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两边的屏幕,在我左边是“腾讯同传”的屏幕,在我右边是科大讯飞的翻译,在屏幕上看到不断跳出的中文字幕和英文翻译。目前全部是由我们后台的机器来完成的。人工智能在同声传译的应用整体上还处于初期。所以,今天腾讯同传在现场完全依靠机器来完成,而不是采用“人机协作”的方式进行同传,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腾讯同传是我们内部两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微信智聆提供的语音识别技术,相当于腾讯同传的“耳朵”,比如现在它就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说广东普通话;同时腾讯翻译君提供的技术,是立刻把刚刚听到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迅速识别我的口音,理解我的一些个性化的表达,对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还是有挑战性的,所以也请大家多多包涵,给我们一些鼓励。

    (选自马化腾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但也应看到,我国企业目前仍主要凭借丰富的数据、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开放的市场环境累积优势,而发达国家科技行业则依旧掌控着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并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方面大幅领先。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迎头追赶、久久为功。

    人工智能是接地气的科技力量,面向需求,面向数字经济,面向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激发正能量。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界应当继续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不断开发人工智能在各种场景、各个行业中的深层次应用,真正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同时,国家层面也有必要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政策伦理等进行前瞻布局,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并着力推动科研机构和领先企业下好“先手棋”,突破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

    (摘自余建斌《深度开发,激活人工智能潜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尔法元是谷歌公司设计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人们利用特定的围棋数据程序对其进行了3天的培训,就以大比分战胜了阿尔法狗。

    B.人工智能如果能够突破人类思维的局限,就能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创新,促进人类社会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会有失控的风险。

    C.“腾讯同传”技术虽然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依然面临着挑战,比如说在识别地方话及人们的个性化表达方面有待改善。

    D.“腾讯同传”是由“微信智聆”“腾讯翻译君”组成的同声传译系统,前者提供语音识别技术支持,后者负责提供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支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腾讯“优图实验室”致力于计算机视觉研究,“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为其核心技术,其成果将运用于“智能上海”行动之中。

    B.“腾讯同传”亮相“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汲取融合“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携手为大会提供高效高质的同声传译服务。

    C.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量的数据、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应用前景倒逼技术创新和进步,掌控了该领域的技术优势。

    D.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发扬自身优势,坚持以科研引领发展,开发深层次运用,国家也要组织协调科研机构和先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3.以上三则材料中,写作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结合情节和材料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公交车距离车站50米处,一位大妈扛着大包裹向公交司机挥手,示意停车。按规定,公交车不准站外停靠,所以车继续前行。但司机为了能让大妈赶上这最后一趟车,明显放慢了速度。大妈很着急,边喊边艰难地追赶。车刚停稳,司机立刻跳下车,迎着大妈跑去。他帮着大妈上了车,安顿她坐好,这时公交车已在车站停了3分钟。大多数乘客报以热烈掌声,也有人对大妈没有提前准备好上车议论纷纷,还有人对司机停车等人耽误大家的时间表示不满。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