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多选题 2 题,实验题 2 题,解答题 4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则物体一定静止

    B.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 速度方向为正时,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

    D.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时,加速度越来越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 )

    A.3 B.4 C.5 D.6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5s,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3s,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则a、b之间的距离为(  )

    A.2g B.g C.g D.5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t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两车相遇前,t2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在两车相遇前,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0-t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D.甲车的初速度大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轻杆OP能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P端用轻绳PB挂一重物,另用一根轻绳通过滑轮系住P端。在力F的作用下,当杆OP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0<α<π)缓慢增大时,力F的大小应(  )

    A. 恒定不变

    B. 逐渐增大

    C. 逐渐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质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轻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则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有(    )

    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sin θ

    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0

    C.图乙中轻杆的作用力一定不为0

    D.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是图乙中B球的加速度的2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质量为m的光滑圆柱体A放在质量也为m的光滑“ V”型槽B上,如图,α=60°,另有质量为M的物体C通过跨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细绳与B相连,现将C自由释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M= m时,A和B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加速度为0.5g

    B.当M=2m时,A和B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加速度为0.5g

    C.当M=6m时,A和B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加速度为0.75g

    D.当M=5m时,A和B之间的恰好发生相对滑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能保持平衡的是(   )

    A.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B.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C.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运动的小车内,用轻绳AB、BC拴住一个重力为G的小球,轻绳AB、BC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45°,绳AB的拉力为绳BC的拉力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匀加速运动时

    B.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匀加速运动时

    C.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匀减速运动时

    D.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匀减速运动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2 题
  1. 如图所示,用轻弹簧相连的A、B两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它们一起向右加速运动,则(  )

    A.A球和B球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A球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突然撤去外力F的瞬间,A的加速度发生改变,B的加速度不变

    D.突然撤去外力F的瞬间,B的加速度发生改变,A的加速度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为圆周的柱状物体A,A与墙面之间放一光滑的圆柱形物体B,对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若将A的位置向左移动稍许,整个装置仍保持平衡,则(    )

    A.水平外力F增大

    B.墙对B的作用力减小

    C.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

    D.B对A的作用力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车(含车中重物)的质量M不变,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总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前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B.平衡摩擦力时,在细线的下端悬挂钩码,使小车在线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下滑

    C.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后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未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间的距离.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

    (3)改变细线下端钩码的个数,得到a-F图象如图丙所示,造成图线上端弯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µ

    回答下列问题:(1)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和tA和tB表示为 a=_____________.

    (2)动摩擦因数µ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 µ =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4 题
  1. 如图,质量为50 kg的滑雪运动员,在倾角为37°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50 m到达坡底,用时10s,若g=10 m/s2,求:

    ⑴运动员到达坡底时的速度大小。

    ⑵运动员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质量为m=0.8 kg的砝码悬挂在轻绳PA和PB的结点上并处于静止状态,P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PB沿水平方向.质量为M=10 kg的木块与PB相连,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斜面体静止在地面上,如图所示.(取g=10 m/s2,sin37°=0.6,cos37°=0.8)求:

    (1)轻绳PB拉力的大小;

    (2)斜面体所受木块的摩擦力和弹力的大小.

    (3)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传送带的速度为v=2m/s,方向水平向右,物块刚放到传送带上的时候,具有水平向左,大小为的初速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传送带的水平长度为30m,取g=10 m/s2,求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1所示, 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v0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分别如图2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a、b、c、d的坐标为a(0,10)、b(0,0)、c(4,4)、d(12,0),根据v-t图象,求:

    (1)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s;

    (2)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之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