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4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4 题
  1.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人口密度能从数量上反映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读“2018年不同区域(地域)的面积与常住人口”表(下表)。

    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不同区域(地域)的面积与常住人口(数据源自重庆统计年鉴2018)

    区域(地域)

    渝中区

    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

    北碚区

    重庆市

    中国

    面积(平方千米)

    23

    396

    431

    751

    82370

    9600000

    常住人口(万人)

    64.95

    113.39

    118.69

    78.62

    3081.09

    139500

    1.能准确反映某一区域(地域)范围内居住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是

    A.常住人口 B.户籍人口 C.人口密度 D.居住面积

    2.在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四区中,最稠密的区域(地域)是

    A.渝中区 B.沙坪坝区 C.九龙坡区 D.北碚区

    3.对人口分布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B.开发时间长短

    C.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 D.人口素质高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扰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 B.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资源状况

    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原来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严重依赖资源开发

    2.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

    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宝安、龙岗两区27万农民完成从“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转换开始,深圳就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比重 D.工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

    2.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是

    A.农业现代化 B.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D.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某年我国各省区某项指标统计地图(省区面积大小表示该指标值的大小)。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指标最可能是(  )

    A.人口数量 B.石油储量 C.耕地数量 D.年降水量

    2.造成图中东部省区面积大于西部省区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B.矿产资源储量的差异

    C.劳动力素质的差异 D.政治、文化的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 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 2016年我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中各地级市的说法正确的 (  )

    A.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

    B.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

    C.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

    D.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为最少

    2.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农民工进入杭州,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

    A.气候 B.政策 C.环境 D.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 D.广西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

    3.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重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D.加速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

    2.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

    A.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环境优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大型住宅区 B.森林公园

    C.中心商务区 D.产业园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古代芜湖得两江交汇、舟楫之利,经济比较发达。如今,历史遗留下来的“芜湖古城”部分巷道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整体格局。下图为芜湖市主城区地理位置及主要公路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芜湖古城”最可能位于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芜湖市主城区大型批发市场更多地集中于城市主干道附近而非高速公路沿线,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

    A.运输速度更快 B.运输更加机动灵活

    C.路面更加宽阔 D.附近地价更加低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某时期武汉市长江两岸城区商品房均价与住宅土地均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某大型电商欲在武汉新建一物流仓储中心,则选址较合理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某知名奢侈品拟抢滩武汉,其首选的地方可能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也各有差异。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

    下图分别是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四合院、云南竹楼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C.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2.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说法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朝南阳光足、气温高

    C.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篁岭是位于江西婺源的古村落。该村落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上,当地居民自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的丰收成果就会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迹的“篁岭晒秋”。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光照充足 B.地形崎岖

    C.河网密布 D.动植物资源丰富

    2.每年春季,婺源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此时到这里旅游,游客最需要准备的物品是(   )

    A.防寒衣物 B.防晒物品

    C.防雨物品 D.薄衣短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的“空心”现象。读“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完成下面小题。

    1.乙图中反映甲图中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的倒退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材料二  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1)据材料一,指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方向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描述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3)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流出地区带来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示信息,评价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请在A、B、C、D四地中,化工厂的最佳地址,并分析理由。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将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