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单选题 18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8 题
  1.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太阳辐射及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

    C.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D.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电离层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2.下列能反映太阳辐射作用的是

    ①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②大气运动③生物演化④地热资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M行星是(   )

    A.金星 B.土星 C.火星 D.天王星

    2.如果M行星上也存在生命,满足的条件应该有(   )

    ①距日远近适中  ②质量和体积适当  ③有卫星绕转  ④不停绕日公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M与N组成一天体系统,与该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 )

    A.轮廓模糊的星云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太空中的航天飞机 D.行星爆炸瞬间的碎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地外行星(轨道在地球轨道之外的行星)绕日公转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且与地球位于太阳的同侧时,称为行星“冲日”,简称“冲”。火星冲日每隔780天左右发生一次,而每15~l7年才会出现一次火星“大冲”,大冲期间火星离地球最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假若发生火星“冲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冲日的是  

    A. B.

    C. D.

    2.下列各行星既属于类地行星,又属于地外行星的是

    A.土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我国四个卫星发射中心分别位于①甘肃酒泉,②山西太原,③四川西昌,④海南文昌,仅从发射节省能源角度考虑,最适合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4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北斗”第16号卫星。“北斗”卫星不存在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中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9月28日上午11时30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从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获取的图像显示,火星表面确认存在液态水!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结合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1天文单位为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A.0.52天文单位 B.1天文单位

    C.1.52天文单位 D.2.52天文单位

    2.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 ②火星引力强大③火星大气层稠密 ④环境长期失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应该主要包括

    ①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无大气

    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地球上的大气层适于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日照条件稳定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D.有原始海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约等于当日的昼长)的比值(%)。该流域三月份(按31天计算)日照百分比率约为

    A.43% B.62% C.78% D.8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下列城市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差的是(  )

    A.兰州 B.拉萨 C.成都 D.乌鲁木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黑气”在图中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A.色球、光球、日冕 B.光球、色球、日冕

    C.日冕、光球、色球 D.光球、日冕、色球

    3.2014年太阳进入第24个活动周期的峰年期。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公里的速度向火星挺进。结合上图回答资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A.③①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成反比 B.负相关 C.正相关 D.没有相关性

    2.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时,出现极光影响树木的生长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3.关于太阳黑子的正确叙述是(   )

    A.太阳表面黑色的斑点 B.出现在日冕层

    C.因为温度比周围低,所以略显阴暗 D.活动周期为12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随着化石能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下图示意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

    读图回答题。

    下列关于图中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

    B.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C.日照时数多

    D.处于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不受夏季风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哪些圈层有关?(  )

    A.A和B B.B和C C.A和C D.A、B、C

    3.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5年2月27日,台湾东部海域发生里氏5.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0千米。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地球内部圈层),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主要发生在④圈层

    B.火山喷发出现在③圈层

    C.①圈层表示岩石圈

    D.②圈层表示地幔

    2.造成台湾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活动 B.人类活动

    C.火山喷发 D.地壳运动

    3.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I、Ⅱ两层的正确说法是( )

    A.Ⅰ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Ⅱ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Ⅰ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D.Ⅱ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3.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III层

    4.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5.2013年6月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到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

    A.减—增 B.增—减

    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

    2.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③层以上大气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6年4月14日晚,日本西南部九州熊本县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米。

    材料2: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结合材料2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   ,B为   ,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      ,D+E      ,F+G    

    (4)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

    (5)分析影响日本这次地震破坏程度强弱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