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里所说的“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

    A. 雅尔塔体制   B. 两极格局瓦解   C. 欧洲联盟成立   D. 多极化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10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 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 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其不再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C. 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 美国在国际上的战略行动失去了以往那种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 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 丞相主管全国军事

    C. 国家政局稳定太平

    D. 太尉纯属后人杜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C. 民族区域自治制

    D. 社会主义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一国两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中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 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 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C. 1978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D. 1992年海峡两岸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沈志华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这反映了临时政府

    A. 因决策失误导致失去民心

    B. 对国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C. 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

    D. 没有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依据是

    A. 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 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

    C.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美《望厦条约》第33条规定:“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此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

    B. 美国国家力量有限

    C. 欧洲列强极力干涉阻挠

    D. 美国传教士的反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指的是

    A. 摆脱殖民统治,建立了第一个民族独立国家

    B. 两党竞选,确立了现代典型的两党制

    C. 实现主权在民,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D. 实践启蒙思想,建立了总统共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是对罗马法的分类。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分类标准

    调整对象

    表现形式

    适用范围

    立法方式

    权利主体

    名称

    公法

    私法

    成文法

    不成文法

    自然法

    公民法

    万民法

    公民法

    长官法

    人法

    物法

    诉讼法

    A. 博采众长

    B. 体系完备

    C. 影响长远

    D. 崇尚公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最有可能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皇帝制

    D. 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材料描绘的是

    A. 王位世袭制   B. 封邦建国制

    C. 郡县   D. 礼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汉书.黄霸传》记载:“自武帝以来,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之官统于大司马,中朝拥有决策权”。由此可知,汉武帝时(         )

    A. 丞相权力受到削弱   B. 丞相不再负责全国政务

    C. 实现行政与军政的分离   D. 皇权专制受到空前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观察下图,导致这一时期德国工业生产指数不断上升的政治因素是

    A. 统一后建立君主立宪制

    B. 率先开展两次工业革命

    C. 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

    D.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戏剧空前发展起来,出现了很多大剧场,其中狄奥尼索斯剧场可以容纳30000名观众。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 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   B. 统治者重视戏剧教化

    C. 公民社会生活的需要   D.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主要在于

    A.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都打破了贵族政治的影响

    D.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是《时报》在1907年8月26日刊登的漫画。图画中间的长柄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注入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这主要说明了

    A. 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B.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

    C. 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D. 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A. 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C. 巴黎公社及其影响

    D.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B.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C. 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 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反映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利益的冲突   B. 大国实力的变化

    C. 社会制度的矛盾   D. 意识形态的分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 《井冈山的斗争》

    B. 《论人民民主专政》

    C. 《共同纲领》

    D. 《论十大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一组图片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这组图片表明

    A. 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 中国政府始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 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读下图,其中的⑤鹰是指

    A. 中国

    B. 美国

    C. 日本

    D. 俄罗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为此美国在欧洲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2)依据材料二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为消除这些“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从此,新中国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期“首先是联合苏联”体现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确立这一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这对中国的外交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我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概括指出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如左: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