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社会风尚打上时代烙印。以下社会风尚不属于新中国初期的是

    ①盛行西装革履

    ②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③争看港、台电视连续剧

    ④传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等歌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它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的走向……“是国内有识之土在新时期将来未来之际谋划的意识形态‘兵变’。”“它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讲了大家想讲的话。”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南方谈话

    D. 中共十四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学者在研究“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发现了“五四”后十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出现等史实。这些史实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

    B. 人民民主制度确立发展

    C. 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传播

    D. 新式教育推动思想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14年12月5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强调“欧战”期间“通商惠工,在此一举”“机不可失,稍纵即逝”。其实,当时举国上下尤其是身处商战第一线的工商业者,都充满了这种抓住机遇的紧迫意识。这表明当时政府

    A. 践行奖励实业法令

    B. 督促良机大发战争财

    C. 秉承实业救国理念

    D. 号召与欧美列强商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初晋商凭借明朝统治者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季以来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这说明晋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诚信经营,以义制利

    B. 政府重视商业

    C. 为封建政府服务

    D. 商品经济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面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质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

    A. 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

    B.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

    C. 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

    D. 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边是我国古代某一生产工具的插图,有关该图工具的正确是

    A. 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 用于农业灌溉

    C. 促进汉代粮食产量增加

    D. 被称为“水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反映了1912—1921年我国民族工业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 轻工业发展较慢

    B. 地区分布失衡

    C. 重工业发展较快

    D. 工业结构比例失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关于这一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 认识到西方制度的优越性

    C. 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

    A. 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B. 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C. 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

    D.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为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图。该材料反映了

    A. 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

    B. 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

    C.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材料一: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二:(中国)实业……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凡隶属本部(指农林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至于铁矿需本(资本)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瞻贫民之生活。

    现在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今日,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农林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

    ——《实业之梦——张謇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张謇的救国主张是什么?张謇的救国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为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材料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知,在农村地区我国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材料二可知1979年,随着“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这第一批“崛起”的“座座城”具体指哪些城市?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会议,并且在这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这次会议及目标分别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下图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几种经济形式?

    (2)说说图一所示的经济形式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