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9 题
  1.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载,1845年“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该夷贩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一现象在当时导致中国农村出现的变化是

    A. 家庭手工业迅速发展

    B. 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C. 农业生产被列强控制

    D. 机器生产不断推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96年《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市场经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新词汇,2012年又收录了“非公有制经济”、“乡镇企业”等新词汇。这反映了我国

    A.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B. 私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开始

    D.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长期以来,英国妇女一生就是以男人和家庭为中心的。19世纪80年代,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材料主要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

    A. 妇女已经成为了经济活动的主体

    B. 妇女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C. 经济结构调整促使妇女角色转型

    D. 工业化给妇女带来了灾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47年占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值 54%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1949年占应征税进口值5.6% 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C. 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   D.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中新社布鲁塞尔2017年2月22日电,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A. 巩固区域集团化

    B. 消除国际竞争

    C. 推动贸易自由化

    D. 促进国际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 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 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 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A. 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 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交子”广泛使用

    B. 坊市界限严格

    C. 商业发展繁荣

    D. 商帮活动频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 农本思想被否定

    B. 重商主义盛行

    C. 传统义利观废弛

    D. 抑商观念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表。它反映了汉代

    A. 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B. 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

    C. 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

    D. 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

    B. 殖民扩张

    C. 文化传播

    D. 资本输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英国手工业生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随着飞梭的应用,棉纺织业纺与织两大部门间的平衡被打破。经过一系列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纺纱部门机械化技术革新已基本完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蒸汽力取代水力作为机械动力,生产要素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蒸汽鼓风设备的发展完善了焦炭冶铁法,使英国的冶铁业出现了新的飞跃。铁路运输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到19世纪40年代,机器制造业开始发展起来,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19世纪60年代始,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规、枪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徕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

    ——摘编自刘芃《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开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三“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材料一: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

    材料三: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的作用。

    (2)材料二中列宁提出“国家建设要关注农民利益”的观点,结合俄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该观点。

    (3)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趋势。依据材料三所提示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