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各类真人秀综艺栏目的发展呈现出井喷状态。然而,由于栏目扎堆,同质化现象严重,风格雷同,一部分作品缺乏质感、灵性和情怀,格调低下,大有走向“愚乐”之途的不良趋势。有的栏目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这种创作观念上的误区严重制约了栏目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发挥,使其日渐成为粗制滥造、营养匮乏的快餐文化,消耗着观众的观看热情。此外,不少栏目大量购买国外版权,“拿来主义”盛行,由于国内外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国外栏目模式的综艺在国内市场遭遇“滑铁卢”的例子不少。在这种“泛娱乐化”的背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栏目异军突起,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

    针对键盘输入代替手写给现代人带来的“失写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组做到了先觉、先行、先倡,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栏目定位,发起“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从而唤起国人的汉字情结,传播汉字文化,促进全民参与。《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味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使得阳春白雪的诗词文化由小众走向大众,让观众邂逅更多的“诗”与“远方”。《朗读者》以访谈与朗读结合的形式,以文化与情感融合为基础,赓续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重新点燃国人的文化热情。黑龙江卫视播出的《见字如面》用“极简主义”压倒了大制作、大场景和大舞台,在信息爆炸时代,重温那些尺素寸心的诗意和暖意,彰显了情感之美、文字之美、哲思之美。有网友盛赞这类文化栏目为“综艺栏目中的一股清流”。这类淳朴淡雅栏目的走红,看似出人意料,实则情理之中。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所言:“当下以‘快节奏’和‘浅思考’为特点的综艺栏目盛行,‘缓慢’和‘深度’极其缺失。”文化类栏目的出现正好迎合了时下“文化修复的”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唤起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电视媒体人遵循“极致思维+匠人精神”的创作态度,打破僵化思路,创新模式,精耕内容,开发原创,打造出有筋骨、有温度、有力量的精品栏目。这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一次深情关怀与回望,也是纠偏“娱乐至上”的社会现状的一次有效探索,更是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彰显了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为综艺栏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方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的综艺栏目已成为营养匮乏的快餐文化。

    B.各种“泛娱乐化”栏目的出现,促使《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栏目异军突起。

    C.《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栏目的“缓慢”是指创作过程缓慢,便于充分准备。

    D.“快节奏”“浅思考”的综艺栏目的盛行是社会“文化焦虑”的表现内容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从当下各类真人秀综艺栏目缺乏营养、没有深度、粗制滥造、只求经济效益的不良倾向切入的。

    B.文章第二段具体就四个代表性栏目进行评述,是为提出文化类栏目应当追求“缓慢”与“深度”的观点蓄势。

    C.文章以网友的盛赞和清华大学教授的观点论证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深情关怀与回望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D.文章遵从了从某一文化现象到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思考,继而提出对这类文化栏目的深度思考的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真人秀栏目扎堆,同质化现象严重,风格雷同,所以极容易成为营养匮乏的快餐文化。

    B.如果能够考虑国内外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引进的综艺栏目就有可能免遭“滑铁卢”。

    C.阳春白雪的诗词文化借助《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栏目,由小众化走向了大众化。

    D.只有打造更多的能纠偏“娱乐至上”的文化类栏目,这类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才能不断深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囯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囯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析】
    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造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出了中囯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岀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庋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他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冋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冋席笑谑。

    这情形很像先秦,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徳时代。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到处都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冋样的命运(注)。但是中囯和外囯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虛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节选自蒋梦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注)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开始就把蔡元培比喻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与深远影响。

    B.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崇信,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

    C.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最重要、最深远的改革之一,就是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由研究风气的确立。

    D.材料结尾将蔡元培和老哲人苏格拉底作比较,既道出他艰难的处境,又给子他崇高的历史地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服膺“为学问而学问”的自由研究精神。

    B.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C.蔡元培参加乡试时,引用《礼记》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为文章开头,表现了他的特立独行、狂放不羁。

    D.蔡元培在晚年时,不仅乐于接受西洋观念,对于何意见、批评也都欣然接纳,表现出了虚怀若谷的高尚情怀。

    3.材料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头 牌

    银铃是黄河口剧团的头牌,也是“绕梁腔”的唯一传人,能像磁石一样吸来观众。每当听到“白娘子我上舟船更换衣衫”,观众便立时屏住气息,竖起两耳,将头后仰,仿佛看到一根锃亮的银丝从云端直贯而下。

    团里的台柱子谁不宠着?剧团驻地南边有一片银杏林,那是银铃吊嗓儿的地方。早晨不论多忙,伙房的老周都会准备好两个鸡蛋候着,看到银铃吊完嗓儿回来,便把鸡蛋打在一只白地青花的瓷碗里,再用刚烧开的水一沏,明白亮黄的一大碗。银铃接过咕咚咕咚喝完,用手抿一下嘴,朝老周一笑。

    别人看着眼馋,可也白搭。直到小甜瓜进了团。小甜瓜是戏校毕业的,唱、念、做、打倒也不差,只是“绕梁腔”偷偷练了一年仍不得要领。到了高音区,嗓子便裂了似的败下阵来。

    小甜瓜不敢再练了,发誓要拜银铃为师。每天天不亮就早早候在银铃宿舍门口,等银铃起床,便抢着倒尿盆,打洗脸水,晚上又抢着给银铃倒洗脚水。有一次,小甜瓜倒好洗脚水就顺势将银铃的两只白莲藕样的小脚捉住洗了起来。

    “真想学?”银铃问。

    小甜瓜说:“想。”

    “想学的话,你得答应一件事。”

    “行,只要师傅肯教‘绕梁腔’,就是十件八件也成。”

    “你要起誓。”

    “行,我起誓。”

    第二天,小甜瓜被带进了银杏林。周而复始,每天练习吸气屏气,一练就是一年。等小甜瓜能屏气五分钟时,银铃这才正式教她“绕梁腔”。原来学习“绕梁腔”的诀窍全在一口丹田气。那四绕八弯的声音盘旋上升,到了顶峰又盘旋而下。唱完,屏住的那口气仍游刃有余。小甜瓜悟性好,又有基础,学得很快,不到三个月便唱得娴熟自如。

    不过,小甜瓜从没在人前唱过“绕梁腔”。演出前,总是仔细地为师傅准备好戏装,沏好润嗓的菊花茶。

    人们第一次听小甜瓜唱“绕梁腔”,是在全区的汇报表演上。本来,还是银铃唱《水漫金山》,可是,临上场,银铃的嗓子突然哑了。眼看戏就要开演,团长急得直跺脚。剧务说,小甜瓜跟银铃学过,要不,让小甜瓜试试。那天晚上,小甜瓜虽是临时上阵,却将“绕梁腔”发挥到了极致,还将原来的两个八度改成了三个八度,那声音像一串金铃直冲云霄,立时博得了碰头彩。

    观众赞道:真是个金铃铛。自此,“金铃”成了小甜瓜新的艺名。渐渐地,金铃上台的机会多了起来,也无暇侍候师傅了,剧团的头牌慢慢转成了金铃。

    银铃自然带了一口气:天下没有这样忘恩负义的。在剧团那幢二层小楼上,人们常听到金铃银铃比赛似的扯起嗓子唱“绕梁腔”。那声音尖刻利薄,像一把把锉刀锉得人耳鼓难受。一次,叫阵刚罢,银铃的嗓子急剧肿胀,到时医院一查,竟然是甲状腺瘤,已经压迫到了声带,若再延迟治疗后果不堪设想。经此变故,银铃再也不能登台了,改做剧务,每天默默地准备戏装道具,直到退休。

    金铃一直没有带徒的意思。团长委婉地提过几次,金铃都说,还早呢。

    这年冬天,金铃外出演出,路上翻车了,送到医院已经奄奄一息,金铃急切要见师傅一面。当银铃匆匆赶到医院时,金铃已经说不出话,只是用手遗憾地指着天花板。

    后来,有人说,当年银铃和金铃是有过约定的,让银铃再唱五年,便把头牌的位置让给金铃。只是金铃不该那样着急抢了师傅的头牌。还有人说,那晚银铃突然哑嗓,是因为金铃在茶里做了手脚。

    银铃明白金铃的意思。她一个人悄悄去了银杏林,试着唱了一下,可嗓子像一面破锣,除了呜咽的嘶鸣再也留不住声音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银铃早已过了耄耋之年,而且搬离了县城。她闲了便跟几个老太太在门泂里摸纸牌。摸着牌,几个老太太说起了当年黄河口极负盛名的“绕梁腔”,说起了剧团的头牌。

    “可惜,早失传了。”一个老太太惋惜地说。

    银铃听了满眼泪水。她又记起了师傅玉白菜教她“绕梁腔”时说过的话:“心要净,气要清,不争名,不冒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一种民间戏种“绕梁腔”的失传过程。失传不是因为后继乏人,而是因为“头牌”间明争暗斗,自私保守。

    B.银铃当头牌时,每天早晨都到银杏林吊嗓儿,伙房的老周不管多忙都要为她准备两个鸡蛋候着,等她回来给她沏一大碗鸡蛋茶喝,表现出老周对银铃的用情之深。

    C.小甜瓜到剧团后,虽然基本功不错,但唱高音不行。于是她想尽办法向银铃学习。学成之后,为了争当剧团的头牌,在银铃的茶里做手脚,导致银铃突然哑嗓。

    D.金铃死后几十年,有一次银铃与几个老太太摸纸牌,几个老太太说起当年头牌之争导致极负盛名的“绕梁腔”失传时,感到非常气愤,致使银铃听了满眼泪水。

    2.小说中银铃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简要分析。

    3.小说以“头牌”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求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B.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C.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D.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2.下列对教材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从春秋到明清的爵位都是公、侯、伯、子、男五等。

    B.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时起的,“籍”是项羽的字。

    C.中庶子是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郎中是宫廷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D.列传:中国国别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国别体史书所沿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括取代廉颇当了赵国军队的统帅后,就改变了廉颇定下的制度,换掉了原来的将官,为赵军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B.秦将白起知道赵括徒有虚名而无实才,于是一鼓作气、长驱直入,一举消灭了赵国军队四十五万人,直逼邯郸城下。

    C.栗腹自作聪明,认为赵国长平一战之后有机可乘,结果却导致燕国损兵折将、割地求和,从中也可看出廉颇的勇武依旧。

    D.廉颇在魏国和楚国都未能施展才能、建功立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思用赵人”未能如愿,则是被人中伤所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2)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这首诗写于李白青年出蜀至荆门之时。李白少年时在蜀地生活,故称之为故乡。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出蜀之后,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

    B.以如镜明月写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般的云彩衬托江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颇具想象力。

    C.诗人既写告别故乡,又写送别朋友远行,越发显出思乡深情,也体现了诗题中“送别”二字。

    D.全诗以自己出蜀“渡远”而赴荆门开篇,以“故乡水”“万里”作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用“________,_____”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用来表现生杀大权在项羽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带不带孙子,是个家庭伦理和习俗问题。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爷爷奶奶带孙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殊不知这并非法定义务,而儿女赡养老人则是法定的,二者并不是交换回馈关系。老人把子女成人,已经尽过义务了。按人类社会接力式延续的规律,“不管隔辈人”并非道德缺陷。再者,爱孩子有多种表现方式,没天天待在家里带孙子,并不等于不疼爱孙子。

    让老人带孙子这类“家务啃老”已是社会上     的现象,(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无力分担家务和带小孩儿,也是事实。老人与孙子孙女之间毕竟血浓于水,帮忙带小孩儿也是亲情使然。但是,毕竟父母年纪大了,精力也有限,他们有权享受生活,子女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老人不愿意带孙子辈,其实也是对子女责任意识的一种呼唤。

    作为家庭成员,要认清各自的法宝责任。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对冲,往往忽视自己是否欠缺相关法律知识不是什么大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涵养法治精神,用法治思维来审视习惯,看清道德的边界。老人乐意带孙子孙女是人之常情,不愿意带也       。如果老人不愿意带孙子,做子女的也不应该突破法律底线,用过分的话对老人      

    1.依次填入文中黄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抚养   平淡无奇    无可厚非    冷嘲热讽

    B.扶养   司空见惯    无可厚非    反唇相讥

    C.抚养   司空见惯    无可非议    冷嘲热讽

    D.扶养   平淡无奇    无可非议    反唇相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情理和伦理的角度看,这类现象有存在的合理性

    B.这类现象的存在合不合理,取决于其合不合情理、伦理

    C.但是,这类现象十分反常,既违背情理,也不合伦理

    D.但客观地讲,这类现象的存在合情理,但不合伦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对冲,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

    B.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活与法律相冲突,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

    C.我们有许多与法律相冲突的习惯做法,却往往忽视自己是否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

    D.我们有许多与法律相冲突的习惯做法,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不是什么大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某医院在病房张贴的《就医须知》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1)为了保证您及其他病夫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请您及家属不要在病房喧哗,不要在病房内打牌、下棋……

    (2)医院属于公共场所,请您小心各种不法分子,注意自身安全;请您好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以免丢失。

    (3)请您及家属不要宴请医务人员或向他们惠赠钱物。如发现有医务人员私下索要钱物,请及时向医院办公室报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某中学校团委拟写一则通知,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得体,格式规范,通知时间统一为“2月25日”。

    通知对象

    高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主题

    “守护斑马线”

    活动时间

    3月1日

    集合地点

    学校正门

    出发时间

    上午8点

    相关要求

    2月25日下午放学前上报名单(志愿者和班级小队负责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丈夫下班回到家,看见妻子正在揍儿子,没理他们。径直走到厨房,看见小矮桌上煮好一锅馄饨,于是盛了一碗吃。吃完看见妻子还在那里揍儿子,看不过去了,就说:“教育小孩不能老用暴力,要多讲道理嘛!”妻子说:“好好的一锅馄饨,他居然撒了一泡尿进去,你说气人不气人?”丈夫听后马上说:“媳妇你歇会儿,让我来揍! ”

    如果你作为邻居正好去到这家串门,遇到此情此景,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你想对这位先生说点什么?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场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