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清朝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督抚多由满族贵族担任;而从1860年到1864年,汉族官僚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集团中先后有21位将领担任督抚。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清政府利用湘军来开展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朝军政局面

    C. 汉族官僚开始掌握中央政权

    D. 清朝满汉矛盾最终得到解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这里“敌人的敌人”主要是指

    A. 封建主义残余

    B. 资本主义制度

    C. 罗马天主教会

    D. 工业资产阶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目的是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

    ④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 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 结束专制统治   B. 引发军阀割据

    C. 强化中央集权   D. 实现民族独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A. 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 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C. 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D. 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A.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B.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A. 中国国际地持续下降

    B. 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春秋时期,诸侯王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荐举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这表明

    A. 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   B. 君主的选官权旁落

    C. 察举制开始形成   D. 官员举荐人才成为时代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种现象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 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 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 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

    A. 削弱了皇帝权力

    B. 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美国前驻中国大使洛德说:“九一一之前,中国取代苏联,成为一个新的威胁。……中美关系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糟。九一一之后……中美开始在一些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合作。但是……中美关系也没有看上去那么好。”以下对材料中中美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九一一事件成为中美关系变化的一个契机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上升

    ③九一一事件后,双方的外交政策更加务实

    ④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215年,英国大贵族与国王签署了《大宪章》;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二者的共同点是

    A. 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B.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C. 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

    D.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抗战后期,反对殖民主义,主张在战后终结殖民地制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1945年,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提出必须重视战败国、殖民地及人民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情况之重要性,使彼等逐渐发展,获得独立或自主”的方案,得到了各国的称赞或同情。上述现象的深远影响在于

    A.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B. 有利于重建战后的国际秩序

    C. 加速了中国收回主权的进程

    D. 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43年2月《新华日报》发表新华社社论认为:“收复缅甸,不仅可以恢复中印英美的海上交通,而且可以拿它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收复缅甸,是真正准备大陆反攻的重要步骤。”中国共产党旨在

    A. 给予盟国联合作战的舆论支持

    B. 强调抗战全面反攻时机的成熟

    C. 宣传国共合作抗战的伟大功绩

    D. 表明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基辛格的均势理论即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影响是

    A. 直接推动了苏联的解体

    B. 美国逐步放弃其霸权政策

    C. 美国逐步调整其亚洲政策

    D. 多极化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4年7月24日《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2013—2014》指出,2013年,中非贸易规模达到2102.39亿美元,同比增长5.9%,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黄皮书指出,未来七年中非经贸关系将呈现“发展导向、投资引领、多元互动、推动转型”的发展趋向。中非关系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在外交上

    A. 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 积极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多边外交

    C.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 重视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学者在论及某一历史事件对中西关系的影响时说,在此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请问这一历史事件是

    A. 重农抑商

    B. 鸦片战争

    C. 西学东渐

    D. 甲午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英国1679年通过《人身保护法》,该法案是针对复辟王朝肆意抓人、侵害反对派议员人身自由的行径提出来的,规定在逮捕人之前应先公布他的罪状,被捕者有权要求立刻依法审讯。议会上院曾力图阻挠这项立法,但下院不屈不挠,终于三度通过。这说明当时英国

    A. 进一步扩大了议会权利

    B. 注重维护个人自由权利

    C. 上院权利已转移到下院

    D. 上下两院权利斗争激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民众掌握决策大权。这种观点

    A. 忽视了雅典民主主体的狭隘性

    B. 否定了公民大会的作用

    C. 以财产等级制作为史实依据

    D. 其依据是平民担任政治领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俄罗斯社会科学家米诺夫写到:“(继续)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因此,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现存政府。”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

    B. “新的民主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

    C. “受教育阶层”指无产阶级

    D. “现存政府”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 废丞相,权归六部

    B. 设立厂卫

    C. 设置军机处

    D. 大兴文字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官、绅、民作为三股不同的势力交错作用,构成了反割台斗争的整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侵台日军由南向北进犯台湾各地

    ②黑旗军与义军曾在大甲溪伏击日军

    ③清政府整合官、绅、民势力抗日

    ④台湾军民以劣势装备与日军血战5个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使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追查亚西比德的渎神和阴谋反人民罪,导致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这反映了雅典存在

    A. 坐庄式的轮番而治

    B. 间接民主的随意性

    C. 独裁统治的武断性

    D. 国家决策的非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是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严格规定,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 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 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 西周有等级严格的“礼乐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律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及其共同历史价值。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