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单选题 8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8 题
  1.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下图),回答问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上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 a增加

    B. b增加

    C. c减少

    D. d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

    A.海浪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风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 D.地壳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丙、乙、甲

    B.若在图示地区修建南北向隧道,应选择甲地

    C.乙地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D.丙地有地下水出露,可建大型水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报道,如果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会使得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千米的高纬度地区的冻土融化,从而将原来冻结在冻土中的甲烷(一种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之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述过程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过渡性 D.非地带性

    2.冻土中的甲烷气体如果全部释放到大气之中,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全球气温迅速下降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全球变暖速度加快 D.大气的削弱作用减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如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兰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接近甲市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北川新县城异地重建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  )

    A.各功能区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B.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C.服务范围广,发展空间较大

    D.服务种类多,城市等级较高

    2.图中①②③功能区最合理的布局是(  )

    A.①住宅区 ②工业区 ③商业区 B.①工业区 ②住宅区 ③商业区

    C.①商业区 ②住宅区 ③工业区 D.①商业区 ②工业区 ③住宅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落。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图例是(  )

    A.a B.b C.c D.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读“水循环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填写图中岩石圈循环过程中各作用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________转向________,继而向________逐步过渡,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________向________的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