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单选题 3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2 题
  1. 1921~1929年期间,法、德、英等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4%、7.1%和3.2%,发展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成熟的影响

    B. 凡尔赛体系使欧洲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局面

    C. 战胜国从战败国手中获得了大量的赔款

    D.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完全消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

    A. 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

    B. 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C. 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

    D. 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英国著名史学家惠勒·贝内特在论述二战期间某一政策时说:“在用和平变革与和平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争端方面,有它合理、适当的地方,但是在对待侵略的时候,是不能允许的。”惠勒·贝内特论述的是

    A. 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

    B. 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

    C. 英、法、美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

    D. 美国通过的“租借法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指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

    A. 打破英国的海上霸权

    B. 防止列强陷入激烈的军备竞赛

    C. 建立海上航行的自由

    D. 为美国扩大海外利益创造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相同点是

    A. 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

    B. 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

    C. 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 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建立独裁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42年,希特勒决定发起“夏季攻势”,兵锋直指苏联南方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也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即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希特勒发动“夏季攻势”意在

    A. 攻占战略重地列宁格勒

    B. 为夺取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做准备

    C. 夺回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D. 救援陷入苏军重围的第六集团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指出:“在1914年以前,所有欧洲的大国都处在富有侵略性的民族国家主义情绪的状态中,而且越来越趋向使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德国政府只不过是这场普遍性的运动的引导者而已。”该学者的观点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有明显的帝国主义特征

    C. 德国不应承担战争责任因为并不是它发动了大战

    D. 德国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它利用民族情绪侵略他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获得了最大的利益,然而日本也不是一无所获,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A. 英日同盟解散后形成了美英日法四国同盟

    B. 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

    C. 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水域占有了绝对的优势

    D. 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他国正式承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向中国政府请求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后来不断曾兵。中国政府出兵援助英国,一方面出于道义,另一方面是哪一国际文件在起作用

    A. 中英《南京条约》

    B. 《联合国家宣言》

    C. 《开罗宣言》

    D. 《波茨坦公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普鲁士时期流行针对法国的爱国歌曲《莱茵河上的警惕》。19世纪末,宣扬全球扩张的《德国至上》成了德国非正式的国歌。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民族主义思潮席卷欧洲各国

    B. 欧洲大国间力量对比失衡

    C. 法德矛盾成为欧陆主要矛盾

    D. 德国挑战美国霸权野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古代有立法保护耕牛的传统,秦汉时期皆立法严禁杀牛,魏晋南北朝时规定“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这一现象表明

    A. 西周宗法制度尚存

    B. 注重保护生态平衡

    C. 农业受到官府重视

    D. 立法过于严苛细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下表)。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时间

    外交活动

    结果

    1917年8月14日

    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以“以工代兵”的方式参战

    成为战胜国,为战后收回山东主权提供了依据

    1917年8月14日

    中国出兵外蒙古

    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同意取消自治,重回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管辖。

    1919年1月至6月

    参加巴黎和会

    日本得到了部分经济权益,所有的政治利益全部归还给中国,在后来的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落实。

    A. 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B. 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C. 民众参政热情得到提升

    D.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延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清代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在其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这种设计旨在

    A. 表达民族平等的思想

    B. 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C. 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

    D. 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娃娃的重心”,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 德奥结盟

    B. 英俄结盟

    C. 英法结盟

    D. 法俄结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但是“禁入省会”、“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结果“每岁通市不绝”。这一现象表明

    A. 海外贸易管制相对宽松

    B. 朝贡贸易关系迅速发展

    C. 清廷海外贸易占据优势

    D. 海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新航路开辟影响

    D.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B. 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民主制度的影响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地理环境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家,他们把封建贵族看作是必须割除的社会毒瘤,提倡人民主权,抨击‘朕即国家’,向往理性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这说明

    A. 从君权神授走向了民权神授

    B. 否定绝对的君主专制制度

    C. 按卢梭的理想实行直接民主

    D. 推动革命迅速走向高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英国内阁对其成员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体一致,二是互相信任,三是保密,即非经内阁许可所有成员对内阁会议上的讨论和发言不得外泄。这表明英国内阁遵循的原则是

    A. 议会至上

    B. 法律至上

    C. 人人平等

    D. 集体负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唯一女性,其画像端庄,没有妩媚、妖娆的性感;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玛利亚则形象仁慈,有着丰满妇女的皮肤和体型。这说明

    A. 东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多样

    B. 东西方绘画艺术都注重表现女性

    C. 宗教信仰差异决定艺术风格

    D. 不同文化背景导致艺术审美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这说明林肯的主要立场是

    A. 废除黑人奴隶制

    B. 维护联邦统一

    C. 向奴隶制妥协

    D. 前后动摇不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读下图。

    据此可知,1913—1920年英国物价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垄断阶段的物价调整

    B. 战时物资的相对紧缺

    C. 经济危机导致通货膨胀

    D. 福利国家制度的推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克里孟梭年轻时曾目睹了普法战争后德国对法国的蹂躏。在他逝世前不久,他曾对一名美国记者说:“由于德国对法国的罪恶行径,我一生所有的恨全部给了德国。”对德国的“罪恶行径”,克里孟梭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要求正当的是

    A. 组建莱茵共和国

    B. 肢解德国

    C. 收回萨尔地区

    D. 收回阿尔萨斯—洛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诺门罕(今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战役是1939年5月日本与苏联发生的一场战役,面对苏军的装甲部队,日本关东军损失惨重,战役最后以日本失败告终。对这次战役解读合理的是

    A. 该战役发生与日本“北进”策略有关

    B. 二战的亚洲策源地在该战役后形成

    C. 关东军在该战役中遭到毁灭性打击

    D. 该战役使苏联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为纳粹德国进攻示意图,与图中数字①②③④对应的国家是

    A. 法国、英国、奥地利、土耳其

    B. 英国、法国、奥地利、苏联

    C. 英国、奥地利、法国、美国

    D. 英国、西班牙、奥地利、美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过程,表格中①②③应填入的内容是

    A. ①分封制②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③内阁

    B. ①分封制②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③行省制

    C. ①宗法制②贵族政治③中书省

    D. ①宗法制②贵族政治③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 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

    C.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边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的部分书目,其中1、3、5对应的著作是

    A. 《论语》《老子》《韩非子》

    B. 《论语》《墨子》《韩非子》

    C. 《孟子》《韩非子》《墨子》

    D. 《墨子》《论语》《韩非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这突出反映了

    A. 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

    B.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

    C. 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

    D. 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A. 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

    B. 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

    C. 宋代中国航海业高度发达.

    D. 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古希腊建筑有三种基本建筑风格(如下图),分别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的窈窕之美。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出古希腊

    A. 宗教已失去社会影响力

    B. 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女性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D. 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深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不加以制裁。

    1935—1936年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尔比亚。

    1936年3月

    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1939年

    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

    1937年7月

    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年3月

    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1938年9月

    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的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1)根据材料,概括“绥靖政策”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绥靖政策”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从许多方面看来,英美的密切和有效的合作是这次战争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最为显著的成就。这在1936年美国国会制订一项使这个国家不参加任何未来的欧洲战争的《中立法》时,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但到了1941年,这成了一个日益真实的情况,而到了1942年,则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了。英美两国间文化和制度的基本相同为英美战时的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有力地推动这两国结合在一起,而且通过建立起真正共同的利害关系,还提供了一个文化方面的近似能够产生效果的背景。……1917年以及1941年,英国和它的盟国可能无法阻止一个胜利的德国主宰欧洲(也许从主宰欧洲走向主宰全世界)的这一前景,导致美国加入英国一边共同作战。冠冕堂皇的原则无疑起了一些作用,使美国人两次都相信介入欧洲战争是必要的,但是担心出现一个新兴的、残忍的统治世界的德国主子,肯定是一个更为有力的动机,特别是在1941年。紧接着珍珠港事件后的几星期内,孤立主义的发言人都渴望忘却和原谅过去的事情,从1940年初夏以来,当英国一连几个月显得真有被打败的可能时,美国政府已经逐渐同英国结成一种日益亲密的伙伴关系了。在军事方面,1941年1月29日至3月27日,在华盛顿召开了正式的参谋会议。从这次会议上,出现了一个一般简称ABC-1的联合战略计划,“如果美国被迫作战”,这个计划就将付诸实施。

    ——威廉·哈代·麦克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1)根据材料,概括英美走向联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走向联合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反思与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对于发展好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进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的不义战争中的觉醒者和奋起反抗者。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国际格局动荡和殖民体系瓦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摆脱外侮、结束内乱的重要机会。

    ——摘自傅莹《不能忘却的记忆——百年内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不义战争中的觉醒反抗者。试结合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的有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的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选自美国作家亨利·莫利斯的《殖民史》中的殖民地面积表。(单位: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工业产量排位与殖民地面积排位比较表。(见下表)

    材料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示意图。(单位:年)(见下图)

    材料四  1915年5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双方示意图。(见下图)

    (1)材料一的表格从纵向和横向看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联系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意大利的立场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