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9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A.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 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C. 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 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9 题
  1.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 贸易主权   B. 司法主权   C. 关税自主权   D. 外交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砍伐:“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发动金田起义

    C. 定都天京   D. 提出《资政新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   )

    A. 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   B. 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

    C. 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D. 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下不属于其世界意义的是

    A. 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完成   B. 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C.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其中,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对这一理论的主要贡献是

    A. 指出了暴力革命在社会进步中的推动作用

    B. 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C.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并指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6年7月,中共号召全国民众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迅速扩大民众运动。此号召有利于

    A. 形成革命统一战线   B. 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

    C. 宣传马克思主义   D. 消除国共两党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说法正确的是

    A. 1954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C. 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并通过

    D. 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依法治国的方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75年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通过的《利马纲领》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然紧紧地束缚在以初级产品同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制成品的“垂直的”交换关系中。这表明不结盟运动将致力于(    )

    A. 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B. 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C. 解决内部的矛盾和纠纷   D. 维护世界和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今年的热播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下列官职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是

    A. 刺史

    B. 郡守

    C. 同平章事

    D. 三司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 秦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A. 中西制度的差异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B. 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C. 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

    D. 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限制。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体现了

    A. 法律至上   B. 人民主权   C. 公民意识   D. 权力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 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   B. 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

    C. 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   D. 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余英时认为:“……英国自从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后,再没有别的暴力革命。美国除内战外,后来也没有再发生大的流血革命”。英美之所以能够避免暴力革命,是因为

    A. 民主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B. 专制制度被推翻了

    C. 人民对暴力革命的反感   D. 人民对民主的向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

    B. 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

    C. 民主、分权制衡原则

    D. 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

    A. 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

    B. 军事技术的落后

    C. 英国的坚船利炮

    D. 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

    A. 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B. 美国已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演说中说:“2年前,我们当时在军事上是世界第一。……当然,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处于世界第一。……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国家,……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据此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

    A. 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B. 美国经济规模逐渐被日本超过

    C. 世界格局已经呈现多极化趋势

    D. 世界上出现了更多的超级大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祈盼“五谷丰收”“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 我国重视家畜养殖   B.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 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日渐完善   D. 以“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为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高度评价

    A. 春秋时期的芍陂   B. 西汉的白渠   C.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 汉代治理黄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是

    A. 明朝前期   B. 明朝中叶以后   C. 清朝前期   D. 清朝中后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公田的大量抛荒   B.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C. 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D. 商鞅变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近期中央电视台将开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你猜此部电视剧最早反映哪个朝代的史实

    A. 汉朝   B. 隋唐时期   C. 秦朝   D. 明朝后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 中国的隋唐时期   B. 中国的北宋时期

    C. 近代的英国   D. 近代美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繁荣,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的是

    A. 商业市镇兴起   B. 农场品大量进入市场

    C. 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   D. 广泛使用白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明清时期,在苏州和景德镇最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主要依据是

    A.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确立

    B. 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 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 私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有关“西方政治文明”的一组探究材料:

    探究主题一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各篇目

    十一

    十二

    传唤

    审判

    求偿(债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监护

    所有权及占有

    房屋及土地

    私犯(侵犯他人)

    公法

    宗教法

    前五表之补充

    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1)上述材料反映《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侧重于哪一方面?该法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何突出地位?

    探究主题二  英国的制度创新

    该表是在“英国的制度创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某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材料

    结论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2)有同学认为,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并说明理由。

    探究主题三  1787年宪法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和华盛顿均是在中美两国由君主政体转变为共和政体的关键转折点上,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然而,华盛顿取得了成功,美国后来居上,其成熟的宪政体系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相反,孙中山创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为什么美国能成功建立共和制度,而中国却一再出现专制复辟?人们不禁要追问:同途何以异归?

                                   ——《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

    (3)材料中美国“成熟的宪政体系”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孙中山创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昙花一现,很快夭折”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1946年)

    材料二: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关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材料一中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应对这一“特殊时代”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合,结成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外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二:(清前期)苏州机户大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2) 材料中的“时势”指当时世界的潮流是什么? “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与材料二的新现象有何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